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最重要构成部分,银行经营情况与资产质量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与整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我国商业银行也将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受“三期叠加”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去杠杆有力推进,经济发展进入中速增长期;前期实体经济的结构性问题逐渐显现,金融风险频发,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经济工作重要议题,银行监管部门通过各类检查等对商业银行监管日益加强;同时,金融开放进入快车道,2018 年 4 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开幕式宣布中国将“大幅度放宽金融市场准入”,中国银行业竞争压力日趋加大。
在此背景下,过去相对粗放,以规模取胜的竞争方式已难以适应当前新形势。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提升风险经营能力,向管理要效益成为商业银行竞争必修课。
商业银行本质为经营和管理风险的企业,贷款业务目前仍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支柱业务,提升贷款风险防控能力对商业银行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大都已建立了较完善的信贷业务流程,各类规章制度也已较完备,但从具体执行效果看,特别是从部分商业银行近几年不良贷款总量及不良率情况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改革仍任重道远。
从商业银行信贷流程看,一般分为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审批、贷后监控管理三部分,其中贷前调查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控“第一道防线”,为风险防控最关键,也是最能取得成效的环节。从实际情况看,由于贷前调查不到位、信用风险识别不够全面、不够准确而导致商业银行面临巨大风险和损失情况比比皆是,贷前调查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增强信用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提升贷前调查质量,也成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控的核心。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 ZX 银行绍兴分行为研究对象,为应用型研究。主要以 ZX 银行绍兴分行为研究对象,研究的范围仅限于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贷前调查环节风险防控,主要目的是解决商业银行如何按照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优化贷前调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的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
(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及贷前调查分析相关理论:系统回顾并研究学习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理论;同时通过对信息经济学不对称信息理论、道德风险及激励机制理论;行为经济学羊群行为等理论梳理,分析相关理论在贷前调查领域的适用性及指导性。
(2) ZX 银行绍兴分行贷前调查风险控制情况,从该行贷前调查目前存在的问题为起点,对该行贷前调查管理制度及调查规范、激励与约束机制等分析相关问题成因。
(3) 典型案例分析。分析该行贷前调查三个典型案例,进一步深入地、有针对性的发现与归纳相关问题,并印证相关理论的适用性与指导性。
(4) 结论与相关建议。根据相关理论及对分行相关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分行贷前调查的意见与建议,并制定配套措施,形成较完整的解决方案。
(5) 局限与后续研究方向。对本文研究内容局限性及后续研究方向做简单说明。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信用风险管理与贷前调查
信用风险(Credit Risk )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风险计量,并对风险进行监测和管控,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预防、分散、转嫁、补偿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平衡收益与风险,实现风险调整后预期收益最大化。风险管理以提高商业银行风险防控能力,降低风险与出险后损失率为主要目标;管理流程一般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管理四个环节。信用风险管理从整个商业银行层面来看,主要是指动态改进、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与制度,合理配置风险资产等;对具体业务来看,则是贯穿整个信贷业务流程的全流程管理。
商业银行信贷流程一般分为贷前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款投放、贷后管理、贷款回收六个阶段。其中,贷前调查主要作用为收集相关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对风险初步计量、评估,并形成初步控制方案,该阶段最为核心的是风险识别。
贷前调查是指贷款发放前,商业银行工作人员(一般为客户经理)对贷款主体基本情况的调查,通过现场调研、资料收集等方法,尽可能获取、核实有关贷款主体行业情况、经营情况、资债情况、担保链情况等信息,运用定性与定量结合方法,对其财务风险、业务风险、行业风险、管理层风险、担保链风险等进行识别,对风险进行计量、评估,并初步判断是否具备贷款资格,如具备资格则形成包括贷款金额、贷款价格、担保方案等授信方案,并撰写调查报告,报送审查审批部门为贷款决策提供依据。贷前调查是银行信用风险分析、授信决策判断的基础性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环节。
..........................
2.2 文献综述
2.2.1 信用风险管理相关文献综述
信用分析之父 Hale(1987)指出,信用分析需要专业的技能,该技能和技巧可以通过交易经验积累和回顾形成;在信贷决策中,不能仅基于既定规则和分析技术,需充分运用信贷人员的经验与判断力。Berger、Udell(1995)分析了影响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各项因素,将贷款分为四类,即财务报表型、资产支持型、信用评分型、关系型,前三类为交易型借贷,以获得的数量化信息为基础进行决策;而关系型贷款则建立在借贷双方长期反复交流,互相掌握大量隐藏信息基础之上。Michel Crouhy(2001)提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不仅要进行贷前调查,对贷款人信用情况及经济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也要做好贷后风险管理工作,对资金流向等加强监督与跟踪。Colquitt(2014)认为,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发布了解贷款人的相关情况,识别隐藏风险。要做到这点,不仅要了解信贷业务本身,同时需切实了解自身要承担的风险。
国内关于贷前调查的研究较多,特别是从贷前调查机制、需调查的主要风险因素、具体调查工作方法等。
陈志强(2002)强调了规范化对贷前检查的重要性,其在对贷前调查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基础上,提出需设计贷前调查标准文本,对贷前调查内容、方式和方法作出强制性的规定,以技术手段提升贷前调查水平。陈越(2006)指出贷前调查不足是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重要原因,提高贷前调查质量,深入了解贷款人经营管理与财务情况,充分识别风险是做到风险防控关口前移的有效方法。杨剑涛(2006)总结了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贷前控制注重信用评级、重视行业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等七个特点,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无论从管理技术手段、组织架构与经营机制、风险化解方法等层面都有较大距,并建议从明确目标、高效的运作架构、合理控制方法、有效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等方面完善贷前风险防范体系。李沛杰(2011)认为,贷前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控制信贷风险的最有效环节,各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贷前风险控制体系;何铁林(2013)分析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在控制信贷风险的作用,指出贷前调查对控制风险具有重要地位。吉泉烨(2017)指出,贷前风险控制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控制中成效最为显著,贷前风险分析的要点包括贷款主体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信用风险三大类,并指出商业银行可通过完善贷前调查控制、审查模型,推行差异化审批方式改善风险情况。
...........................
第三章 ZX 银行绍兴分行贷前调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14
3.1 ZX 银行绍兴分行贷前调查存在的问题 ................................... 14
3.1.1 绍兴分行概况 .................................... 14
3.1.2 资产规模及资产质量情况 ............................. 15
第四章 ZX 银行绍兴分行贷前调查优化方案设计 ................................ 44
4.1 贷前调查优化的思路 ................................. 44
4.2 优化贷前调查具体方案设计 ............................. 45
第五章 具体实施方案与配套措施 ............................... 49
5.1 提升客户经理风险意识与调查能力 ................................. 49
5.1.1 推进风险文化建设树立正确风险理念 ............................. 49
5.1.2 提升客户经理业务素质降低调查边际投入 ................................. 50
第五章 具体实施方案与配套措施
5.1 提升客户经理风险意识与调查能力
风险意识的提升不仅能让客户经理从主观上认识到贷前调查不足给银行带来的损失及对个人薪酬的影响,对贷前调查投入成本及相应后果有更明确的感知;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客户经理识别风险的主观愿望与客观能力,改善贷前调查信息获取针对性、全面性。客户经理个人素质的提高,贷前调查能力的提升则直接降低了贷前调查信息获取与分析的成本,有利于贷前调查更深入地开展。
5.1.1 推进风险文化建设树立正确风险理念
现代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