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农村妇女社区参与的现实困境及影响因素.......................28
一、M 村妇女社区参与的现实困境......................... 28
(一)政治层面上的“弃权”...................................28
(二)经济层面上的“离权”..................................30
第五章 提升农村妇女社区参与的路径及对策................................40
一、个体层面:提升自我意识,激发妇女潜能.......................40
(一)增强妇女自信,提高妇女社区参与能力..............................40
(二)促进家务分工,增加妇女社区参与时间..............................41
第五章 提升农村妇女社区参与的路径及对策
一、个体层面:提升自我意识,激发妇女潜能
“赋权”并不是“赋予”权力,而是协助挖掘或激发其自身的潜能与权力,恢复权力感。在这里,运用“赋权”并不是将研究者提升到“治疗者”的地位,也不是将研究者的角色提高到“施恩者 ”的高度。运用赋权理论有利于为受环境压迫及被不合理建构而失去“权力”,长期习得性无助下而处于“离权”、“弃权”、“远权”状态的妇女提供解决的出路,从而增加妇女权能、恢复妇女社会功能的目的。
(一)增强妇女自信,提高妇女社区参与能力
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妇女参与社区建设时普遍自信心较低。她们仍然认为自己的受教育程度较低,不能参加社区开展的各种活动。在她们的思想中存在一种观点,“我没有文化,所以我没有资格参加”。列宁曾说过“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叫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①由此可以看出,良好的教育条件是妇女社区参与的重要手段,在这里,要让妇女拥有到“学无止境”的思想,促进妇女思想转变,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因为知识积累、文化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学堂教育,更应该鼓励她们从各个方面去探索和获取。“十二五”时期,贵州省人民政府就确定了妇女健康、教育、经济、参与决策和管理、社会保障、环境、法律等发展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十三五”期间更加强调要尊重妇女的主体地位,依法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权利。对妇女平等享有医疗卫生服务;平等享有教育权利与资源,;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和参与经济发展;平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平等享有社会保障;平等获得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平等获得生产生活的条件等七个方面实现大改观①,实实在在维护了妇女的权益,更加有利于提升妇女幸福感,增强妇女自信心。
就当前的社区影响力来说,妇女集体参与的意识还比较薄弱,虽然有个别妇女具有很强的参与意愿,但不能说明整个社区妇女群体的参与意识很强。相较男性来说,很多妇女在社区参与中是处于被动状态,有的更甚是功利性参与,因此农村妇女的社区参与积极性低,参与兴趣不足,参与意识更显空白。因此,提升妇女的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不能仅仅依靠国家、政府政策制定的妇女保障体系,培养妇女主体自身的参与兴趣与提升参与意识和自信心更加重要,农村妇女积极分子更应该自发组织起来学习法律政策知识,同时壮大女性的社区参与队伍,建立妇女互助互学组织,以便妇女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体系的建立,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这将有利于鼓励女性社区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结论与思考
一、主要结论
M 村妇女社区参与“难”的问题,是政治上“弃权”、经济上“离权”、文化上“远权”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提升妇女社区参与的路径离不开妇女自身意识的觉醒,离不开社区干部的正确引导,更离不开与多方组织的共同配合与合作。
本研究在前期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个案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对 M 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考察了解农村妇女在现今社区中的参与状况,进一步挖掘妇女社区参与程度低的原因,并站在赋权理论的视角之下对妇女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作进一步的讨论,直至提出提升农村妇女社区参与的有效路径。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 M 村妇女所表现出来的社区参与现状主要为以下几点,一是在政治参与中对参与机会的“弃权”;二是在经济参与中的参与能力“离权”;三是在社区文化中参与方式的“远权”。 利用赋权理论进一步对 M 村妇女社区参与存在“三权”状况的原因进行剖析,则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个人认知水平低、参与能力弱,社区内缺乏妇女社区参与的平台,农村妇女对相关政策不理解,不擅于维护自身权益,从而导致农村妇女社区参与的水平不高。因此,本研究的重点在于从赋权理论的视角出发,试图在宏观上给予农村妇女社区参与提供方向性的策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在个体赋权上,主要是从赋权农村妇女能力建设和心理建设两个方面入手;在农村社区赋权上,主要强调发展农村妇女精英队伍,带动农村妇女参与到社区事务或者其他的工作中,加强其社区参与能力;在组织赋权上,主要是既要强化社区的职能,还要发挥社会组织的引导力,将社会工作服务、社会组织参与吸引到提升农村妇女社区参与能力的建设中,进一步推进社区现代化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