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工商管理论文格式、工商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江西省A企业融资发展策略工商管理研究

日期:2020年04月29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217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04272115357571 论文字数:23663 所属栏目:工商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工商管理论文,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实地调研了解中国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因素,结合中国基本国情,探寻缓解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建议,通过提高中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改革中小企业的融资机制,发挥国家政策的积极作用。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一方面从普遍性的角度分析了小企业融资的沿革、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另一方面,实地调研了解江西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中小企业获得的支持及不足,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和效果及存在的问题。(2)深入剖析了 A 企业融资的问题和产生原因。通过介绍典型案例 A 企业的融资情况及困难,从中提炼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真正原因。研究发现,A 企业作为一家中小企业,由于政策缩紧导致抵押贷款和担保难,银行给企业提供的融资方式单一,A 企业面临较高的融资成本。其产生原因是由于政府优惠政策执行力度不足,银行对中小企业重视度不够导致信贷业务落后,同时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自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至今,国内中小企业的数量、经营规模始终保持扩增态势,并有力地助推了经济结构调整、民生普惠、经济稳增等工作。然而,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资源短缺、能源短缺及环境破坏因素等严重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上中小企业固有缺陷未根除,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变得更加艰难。

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后,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根据相关数据,到 2018 年底,中国 GDP 增长率已高达 6.6%,明显高出同期全球平均水平。而这一良好经济形势的铸就,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强力支持①。由相关数据可知,截止至 2018 年 4 月,中国市场经济主体总量已超过 1 亿户,其中,中小企业的占比就超过 99%。同时,中小企业的涉猎领域也由早期的快消品行业扩大到了批发零售行业、交通服务行业、信息技术行业乃至军工航空行业②。可见,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中小企业的地位不容忽视。因此,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有必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社会、经济推动作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然而,中小企业的现实发展却不尽人意,融资难大大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企业的运营、转型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中小企业本身拥有的自有资金偏少,各项资金运作速度偏快,对融资有着极大的需求,一旦资金融通不畅,
其经营风险将频频爆发。加上风险投资体系、创业保障机制尚未完善、经济市场的发展存在滞后性、银行业机构发展不平衡、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信息透明度低、高价值抵押品少、银行信用评级不高,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更难实现。若进一步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中小企业的运营或举步维艰。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全球各地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或大或小的资金融通问题,西方国家由于市场经济建立较早,金融体系相对完善,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较早。20世纪 30 代,通过深入调研英国企业与英国当前执行的金融体系,麦克米伦爵士主导编制了《麦克米伦报告》,并将其提交给了英国政府。该报告指出,中小企业之所以会受到巨大的资金风险冲击,主要是因为资金方不愿为其提供需求资金,后人将其理论称为“麦克米伦缺口(Macmillan  Gap)理论”,麦克米伦爵士也因为这一发现被称为现代金融史上第一个正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人。国外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也做了很多研究,其中目前较为成熟有以下研究:

在影响企业融资原因的方面,Barth(2014)①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外资金融机构较多的情况下,企业获取信贷融资的可能性和金额都将大大增加。也就是说,民企信贷可获得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外部金融机构占比情况的影响,二者之间呈现出一种正相关关系。而对国有金融机构的占比情况而言,恰恰与后者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在国有金融机构占比较大的情况下,民企获取信贷融资的金额将大大减少。Berger and Udell(2016)②基于金融生态环境这个外部影响因素,对银行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进行了研究,最终的结果显示,企业可获取的信贷融资规模将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二是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否;三是社会信用程度的高低。Gompers  and Metrick(2013)③以公司治理水平为研究重点,从中发现,它不会对企业获取信贷规模造成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对企业市场价值的进行干预。在公司治理水平较高,治理结构相对合理的情况下,企业将具备较大的市场价值,此时获得的信贷融资额度,将大大增加。Bradley and Chen(2014)④通过研究发现,若存在以下情形,企业获取的银行信贷融资额度将较低:(1)企业的规模较大;(2)企业具备较强的资产周转性;(3)利息保障倍数较高;(4)企业总资产中总负债占比较低;(5)行业的发展速度过快;(6)企业所属的行业面临着单一的环境;(7)企业有形资产占比较大。

.........................


第 2 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

2.1.1  发达国家界定标准

现阶段,全球主要有两种辨别企业类型的标准,一是质量界定标准,即定性标准,核心指标取自于企业经济特征与企业管理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自主经营、市场规模小、独立所有等特征;二是以数量指标评判企业规模的标准,即定量标准,两种标准兼容存在。两种标准中,定量标准占据主导地位,而定量指标占据辅助地位。

当前,全球 80%以上的国家都通过定量标准来界定企业类型,但各国与地区实情相异,决定了其定量标准相异。例如美国,其评定中小企业的标准非常简单,只要人数未达到 500 名以上,即是中小型企业。日本则依据行业差异,或员工人数,或是企业资本来界定中小企业。例如,制造业企业的员工总数低于 300 人,抑或是资本总额不超出 3 亿日元,则将其归纳到中小企业范畴。

2.1.2 中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我国也主要通过定量标准来评定中小企业,评定指标包括员工总数、行业类型、企业年营业额等。经过多年修订与补充,我国逐步完善了中小企业定义。2011年 6 月中旬,我国全面公开了最新的评定中小企业的标准。该标准指出,中小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中型企业,二是小型企业,三是微型企业。而企业具体属于哪一企业类型,应根据企业员工总数、营收资产及其所属行业特征进一步明确。

表 2-1  中小企业概念界定

........................


2.2  融资等相关定义

中小企业融资即中小企业资本的融通,其定义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2.1  狭义的融资和广义的融资

资金持有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直接方式或者间接方式实现资金有效融通的资本运作活动即是融资。从广义层面上看,融资即资金融通,是资金供求双方利用某种金融工具达成自身利益诉求的资本运作行为。就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形势而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强力支持。若企业无法及时获取需求资金,其经营运作或陷入破产困境。因此,结合金融知识,深入研讨金融资本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可有效指导企业更好地聚合多种金融工具,更快实现资金筹措目的。从狭义层面上看,融资即企业谋取运营资金的活动,是企业结合现实经营发展需求与未来扩张需求,科学评估资金缺口,应用多种合理方式取得投资者,或者债权人资金投资,确保企业经营战略能顺利落实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要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符合既定法规,还要确保资金融通手段合理合法。纵观当下,企业经营发展、债务偿还是企业发起融资的主要原因。

2.2.2  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企业将运营盈利转变成投资成本的融资即是内源融资。这种融资可细分成两部分,一是企业的留存收益,它是企业经营生产所得的未进行分配的盈利,是企业进行再次投资和拓展经营规模的主要资金来源;二是折旧,旨在弥补企业固产的损耗。若企业建立时间短,则其会更注重选用内源融资以满足自身资金融通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内源融资风险低、自主性强、成本耗费少且有原始性。和内源融资相对的是外源融资。这种融资是企业采用多种可行性手段吸引外部投资资金的融资,多发生于企业成熟期。在这个时期,企业经营规模已扩大,运营能力稳定,经营体系流程基本建成,各项运作无法再依靠自身沉淀资金进行维持,只能求助外源融资。外源融资有效弥补了内源融资的资金补给缺陷,夯实了企业持续运营的资金基础。目前,使用率较高的外源融资手段有三种,一是银行贷款,二是发行股票,三是发行企业债券。从中小企业的运营角度来看,内外源融资都极为重要。它们在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独立使用或交替使用,共同推动着企业的持续进步,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般而言,具有优越内源融资实力的中小企业更易吸引外源融资,而外源融资的进驻又能强化企业发展动力。因此,成熟之期,诸多企业都会结合自身实情,采取措施平衡内外源融资比例。

.............................


第 3 章  A 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分析 .......................... 14

3.1 A 企业简介 ...................... 14

3.2 A 企业环境分析 ......................................... 14

3.2.1  宏观环境分析 ................................. 14

3.2.2 A 企业内部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