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民间金融制度的方法论述
[内容提要]由于我国现有金融体制的不足,无法满足私营中小企业和个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民间金融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硕士论文帮写从温州发达的民间金融对其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我国许多落后地区与温州改革前经济落后状况的雷同来看,我国现阶段应尽快建立健全民间金融制度和体系,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民间金融制度可分两步:首先承认民间借贷和各种会的合法地位,然后通过发展民营中小银行逐步取代它们。
[关 键 词]民间金融 民营中小银行 中小企业
温州不仅因其“温州模式”而著名,其特殊的融资模式———发达的民间金融在全国也是大名鼎鼎。“温州模式”的两大特点是个私经济在整个地方经济中的比重很大和市场导向的经济运行机制。个私经济的发展内生出对民间金融的需要,市场导向(政府极少干预)则给予了民间金融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民间金融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由于温州私营中小企业的自有资本较少,不少企业连注册资金都有很大一部分是借的,因此它们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可是国有大银行为私营中小企业融资存在体制不兼容、交易成本过高和交易时间过长等障碍,所以私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必然会要求与它相匹配的金融制度———民间金融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首先,从体制上来说,国有银行是国家所有,私营企业是个人所有,存在着所有制方面的不兼容。国有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最终担保。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贷款收不回来,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很可能拿钱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二是银行的责任相对较小。而且现在国有企业自生能力较差(2000年,温州117个国有企业中有46个亏损①),需要银行给予大量的贷款来维持其生存,因此银行有限的资金大多给了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
私营企业(当然经营良好的私营大企业除外)和个体户要想从银行获得贷款,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民间金融因其性质也是私有,与私营企业在体制上是兼容的,因此民间金融决不会因为所有制性质而排斥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相反,恰恰因为民间金融的私有性质,它只能为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服务。其次,从交易费用的角度考虑,由于大银行无论贷款金额大小,一笔交易的信息费用和其他成本相差不大,大企业贷款量大,银行所花费的每单位贷款成本比较低,而中小企业贷款额比较小,平均到每单位贷款上的成本就会高很多,利率低了无法贷款,高了中小企业又无法接受,因此国有大银行的服务对象只能是以国有企业和大型私营企业为主。而民间金融则不同,由于民间借贷双方通常是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他们彼此熟悉,相互信任,不需要为借贷而特别去收集了解信息,因此交易成本很低,几乎为零。所以民间利率虽高于银行贷款利率,中小企业向民间融资的成本却可能低于向银行融资的成本。
地方上的信用社也因其是土生土长的金融机构,能较充分地利用地方上(以至社区内)的信息存量,较容易(成本低)了解到当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因而它们向中小企业融资的交易费用也大大低于大银行,它们有可能为一部分中小企业服务。再次,从交易时间上来看,中小企业融资频率高,时间要求紧,需要简单快捷的服务,而大银行获得中小企业信息的速度较慢,审批程序较长,贷款手续较繁杂,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对短期流动资金的信贷需求。而民间借贷因双方彼此信任,往往只需一个电话,对方就会同意借钱,一两天内就能拿到钱,能及时满足资金需求,不会贻误商机。此外,由于温州长期以来资金较短缺,劳动力相对富余,再加上近十年来外地打工仔大量涌入,劳动力相对于资本更是便宜,因此绝大多数企业是劳动密集型,它们对资金的需求量不大,所以向民间融资可能是它们较好的选择。因此,在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基本上是国家控股或变相的国家控股的、规模相当大的全国性银行的金融体制下,私营中小企业和个体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民间金融的产生和存在。
二、温州民间金融的现状及其对温州经济发展的作用
民间金融是指由民营金融机构或个人提供的各种服务和与其相关的金融交易关系的总和。温州民间金融的组织形式主要有:
(1)农村信用合作社。现其资产规模在温州金融界位居第三。
(2)城市信用合作社。鼎盛时期,曾多达170家,现几乎全部被并入城市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
(3)民间借贷。广义的民间借贷是各种民间金融的总称。狭义的民间借贷是指民间个人之间的借贷活动。本文所指的是狭义的民间借贷。按利率高低划分,民间借贷可分为:友情借贷(白色借贷)、灰色借贷(中等利率)和黑色借贷(高利贷)。温州现在的民间借贷主要是友情借贷和灰色借贷,极少有高利贷。
(4)各种会。会一般由发起人(称“会主”)邀请亲友若干人(称“会脚”)参加,约定每月、每季或半年举行一次,每次各交一定数量的款,轮流交由一人使用,借以互助。会的名称五花八门,有“日日会”、“月月会”、“楼梯会”、“互助会”、“台会”、“标会”等。
(5)典当行。曾经风行一时,现已为数不多。
(6)农村基金会。最多时达200多家,现或关闭或并入农村信用社。
(7)地下钱庄等。民间金融的产生和存在是由于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向国有大银行融资壁垒的存在,因此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来看,金融市场可细分为正规金融市场和民间金融市场。两者的服务对象和利率不同。前者主要为国有企业和私营大企业服务,后者主要为中小企业和个体户服务。在正规金融市场上,利率由国家根据资金的供求决定,而在民间金融市场上(信用社除外),利率由供求关系决定,当然也受国家利率的影响,一般明显高于国家利率。如图1所示, D1代表正规金融市场上的资金需求, S1代表正规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 m1代表正规金融市场上的均衡贷款量, D2代表民间金融市场上的资金需求, S2代表民间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 m2代表民间金融市场上的均衡贷款量,均衡利率r1低于r2,通常m1大于m2。民间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取决于中小企业和个体经济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比重越高,民间金融市场就越发达;反过来,民间金融越发达,中小个私经济也就发展得越快。两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由于温州经济以个私经济为主,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以工业为例: 2000年的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年销售500万元以上工业占34·6%,其中,国有经济占2·8%,集体经济占1·8%,股份合作占8·4%,其他经济类型占6·1%;年销售500万元以下非国有工业占65·4%,其中,集体占3·3%,股份合作占24·9%,私营占5·5%,个体占29·4%,其他占2·3%,而所谓的集体经济和股份合作经济实际上是变相的个私经济②,因此,温州的民间金融也就特别发达,民间金融的规模已明显超过正规金融。经调查统计,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所占的市场份额大约分别为55%和45%。
在各种形式的民间金融中,对温州经济发展起较大作用的有以下几种:首先,最大的是民间借贷。根据调查,民间借贷在整个温州金融市场中所占的份额约为30%,经济欠发达的县约占一半,在落后的文成、泰顺,民间借贷的比重更是将近2/3,民间借贷的利率一般比银行贷款高2到9厘。温州中小企业共有16·7万家,资金来源约60%靠民间借贷。以苍南县炎亭和龙港两镇为例,炎亭镇以渔业为主,信用社存款600万元,贷款300万元,而民间资金需求约1·5亿元,其缺口全靠民间借贷和各种会来补;龙港镇是全国三大印刷包装基地之一,虽有33个金融网点,金融机构存款10·8亿元,贷款12亿元,但银行信用社贷款还远不能满足市场资金需要,该镇90%的企业有民间借贷,民间借贷一般占企业资金总量的30 - 40%③。再从民间借贷发生的普遍性来看,抽样调查的66户农户中,约有83·3%户曾参与民间借贷活动,其中,投资办厂的36·3%,经商的21·2%,经营养殖业的18·2%,投资于房地产、学校等的7·6%④。可见,温州中小企业的发展非但离不开民间借贷,甚至有点依赖民间借贷。如果没有民间借贷,这些企业连生存都会有危机,更不要说发展了。
其次,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它们在金融市场中的份额约为12·5%。2000年,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116·9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0·63亿元;城市信用社和商业银行各项存款余额62·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5·22亿元⑤,它们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和农民。在它们的扶持下,很多中小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信誉良好的私营大企业,这不仅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应,而且为国有银行提供了潜在的优良客户,有利于国有银行提高贷款质量,扩大信贷规模,从而进一步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职责之一是为“三农”提供融资服务(2000年,农村信用社为农业提供了7·69亿元贷款⑥),是温州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再次,各种会和其它形式的民间金融,它们在市场中的份额约12·5%。会在温州各地都很盛行,利率在1分至1分5。
苍南县金乡镇更是典型, 8000多户几乎家家都参加会。会的资金总量约2·4亿元,而金融机构贷款不到资金市场总量的1/3,居民存款首先考虑存到会里。从温州经济的起步和腾飞来看,民间金融功不可没。改革前,温州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0·53亩),资源贫瘠,交通极不便利,经济非常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238元,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迫于生计,从事手工业或外出经商,凭借自己勇于冒险的精神,积极开拓市场,赚取超额利润,所需要的资金除了自我积累外,基本上靠民间融资。在民间金融的大力支持下,温州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828·12亿元)比1978年(13·22亿元)增长了61·6倍⑦,其经济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其它地区。而我国,尤其是中西部,有很多地区像改革前的温州那样,经济落后,交通不发达,资金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