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公共行政管理论文格式、公共行政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探讨——基于CFPS2016和CFPS2018数据的实证分析

日期:2022年01月27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470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201111425243029 论文字数:38669 所属栏目:公共行政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公共行政管理论文

本文是一篇公共行政管理论文,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够显著提升其主观幸福感,且市民化约能提升4.93%的主观幸福感。2016 年的处理组和匹配上的对照组的主观幸福感并没有存在显著差异,2018 年处理组和匹配上的对照组的主观幸福感出现了显著差异,对主观幸福感进行二次差分的显著性依旧存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市民化能够实现我国经济在更高水平的均衡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0),消融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乃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党晓虹等, 2020)。

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10 年中央文件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有居民权益。2013年国务院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居住证门槛。2014 年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味着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阶段。2016 年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要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9 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 60.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 44.4%,两个衡量指标仍存在较大差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意味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仍需要得到政府长期关注和扶持,我国仍有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处于不完全的城镇化阶段。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指出中国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获得感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而幸福感是获得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重要文件中多次提到国民幸福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市民化前后这部分人群的幸福感变化。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将以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观幸福感为切入点,从微观角度探究这部分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未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1.2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1.2.1  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的技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本文研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首先梳理相关文献,理清现有研究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定义、内涵、研究进展,总结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的主要成果。其次,运用 stata 统计软件对 2016 年和 2018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一是对农业转移人口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二是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市民化、社会资本、社会保障、工作情况、个人特征对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影响;三是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根据是否市民化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检验处理组和匹配上对照组的在 2016 年和2018 年的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测量市民化对主观幸福感的效应;四是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研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最后,根据文献理论和实证结果,结合我国现有的政策和制度体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公共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研究

2.1.1  农业转移人口概念

农业转移人口的称谓经历多次演变,从“盲流”、“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再到“农业转移人口”,主体人群基本一致(孙友然等, 2016)。由于“农民工”带有一定歧视色彩,在十八大报告正式用“农业转移人口”取代“农民工”。学界对于区别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民工达成共识,近年来关于这部分群体的研究都采用“农业转移人口”称谓。《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狭义上,农业转移人口等同于农民工;广义上指从农村流动到城镇的人口或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的人口。

一般来说,农业转移人口的概念比农民工会更广泛。农业转移人口的常见分类:一是户籍在农村,但已经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生活工作的人口,或在农村与城镇之间流动的农业人口;二是是户籍在城镇,在城市向外扩张的过程中从农村村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属于被动转化,虽然工作生活在城镇但并未真正适应和融入城镇(邱鹏旭,2013),前者占据了群体的主要比重,实证研究多对前者进行研究。 

2.1.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内涵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是户口性质转换的结果(赵立新等,2006;刘传江, 2006;程建林,2009;胡杰成,2010;魏后凯等,2013;朱冬梅等, 2014),而且是一种过程,学习和发展相应的素质和能力、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郑杭生,2005)。市民化的内涵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维度:一是经济,拥有相对稳定的工作  ,以及拥有支撑其家庭基本生活的收入水平(胡杰成,2010;王桂新等,2008);二是生活条件,居住条件、住房环境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普及(王桂新等,2008);三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和职业结构变化、结交市民朋友和子女融入城市生活(王桂新等,2008);四是政治参与,参加工会组织、党团组织(王桂新等,2008);五是思想文化,形成城市化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综合文化素质提高,产生信任和感情(刘传江, 2006;王桂新等,2008;程建林,2009;胡杰成,2010;魏后凯等,2013)。总的来说,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需要获得城市户籍,更在政治参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平等享受市民权益(朱冬梅等, 2014),最终是实现“人”的市民化。


2.2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2.2.1  主观幸福感概念

西方心理学中的主观幸福感(WB)指的是一种健康、快乐的生活状态(郑雪等,2004)。Diener(1984)将主观幸福感界定为根据自定标准对自身的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具有主观性、稳定性和整体性。段建华(1996)提出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陈抗(2010)界定主观幸福感是对自身的生活质量和情感心理所作出的总体性评估。我国学界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并未统一,普遍采用 Diener 对主观幸福感概念的阐释,这一概念基本上涵盖了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内容(李志等, 2006)。

主观幸福感不仅反映了个体的生活质量,还反映了个体的心理感受(Veenhoven, 1984;何瑛, 1999;陈抗,2010)。主观幸福感能全面度量个人对生活的整体评价,并合理测量福利的指标(Frey 和 Stutzer,2002)。生活质量层面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度程度的评价,是个体思考自己生活作出满意度的评价(Diener,2006;朱迪,2016)。心理健康意义上层面与心理学有关,这一方面关注的主要是正常人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或者是非正常人的心理状态,而非关注正常人的幸福(邢占军等, 2002),心理健康的主观幸福感主要针对特殊群体,例如老年人和儿童,并不适宜运用到其他群体。

关于我国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是混淆使用的,这可能是因为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问题主要是单题测量法(俞林伟等, 2017),受访者很难区分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学界普遍认同生活满意度是测量主观幸福感的稳定指标,前者是后者的变现形式,两者得到结论基本一致(Diener,2006;  Kahneman 和 Krueger,2006;Dolan  等,2008;Blanchflower,2009;Oishi,2010;朱迪,2016)。

公共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3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待检验假说.................. 17

3.1  相关概念............................. 17

3.1.1  农业转移人口................................. 17

3.1.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7

4  数据来源、变量和描述性分析..................... 26

4.1  数据来源............................ 26

4.2  变量处理................................. 29

5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 42

5.1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42

5.1.1  模型构造............................... 42

5.1.2  回归结果..................................... 42


5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5.1.1  回归结果

根据表 5.1,多元线性回归采用逐步回归,模型 1 仅考虑了市民化因素,模型 2 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社会资本等因素,模型 3 再加入了控制变量。结果表明,从模型 1 到模型 3,市民化对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观幸福感的正向影响均十分显著,假设 1a 成立,进行市民化转变的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观幸福感会显著高于未市民化的农业转移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