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下个人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18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下个人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 18
一、用户信息存在隐私性风险................................. 18
二、数据平台标准未统一..................................... 18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下发达国家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3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下发达国家典型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研究............ 23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个人征信体系..................... 23
二、以欧洲国家为代表的政府主导个人征信体系................. 24
第六章 推进互联网金融下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对策
第一节 健全互联网金融征信管理法律法规,注重用户隐私保护
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保驾护航,在征信行业也一样,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刺激了更多的信贷交易需求,积累了大量的信贷交易信息,这也使互联网金融下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更迫切的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为其提供保障。具体来说,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
一是在个人征信信息采集方面,建立精准的征信信息采集制度,明确个人征信信息采集的内容和范围。精准的征信信息采集制度要求信息主体在进行征信授权时可以选择授权的具体信息项,被授权的征信业务也只能对授权的信息项进行搜集,通过这种方式来保障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进而保护其隐私。目前市场上有一些打着征信旗号的大数据风控公司和数据服务商,利用其市场优势,在未经被征信对象充分授权的前提下,过度采集个人征信数据,并广泛应用于各种商业目的,以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这些企业、机构游走于法律边界,但却没有受到相应的监管。2021 年 1 月 11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管理办法》强调,征信机构在采集信用信息时,应当遵循“最少”原则和“必要”原则,不得过度采集征信信息。明确了部分信息属于限制采集信息,在充分告知信息主体采集使用可能会产生的不利后果并在取得充分授权情况下,征信机构方才可以采集,例如财产信息;而如信息主体的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宗教信仰等个人隐私信息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信息,则属于严格禁止采集范畴,即便是持牌的征信机构也不得采集。
二是在个人征信信用评价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最终输出的信用评价。例如,个人征信就可以依据交易特征和金融服务类别制定不同的信用评价查看标准和使用范围。不同的标准能够有效防止这些前来查看信用评价的机构获取非必要的用户信息,对降低用户个人隐私泄露的可能极为有利。除此之外,个人征信行业还可以建立健全的备案登记机制,只有经特定监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才能获取相关信息的查看权限。在 2021 年 1 月刚发布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了“利用个人信用信息对个人作出的画像、评价等业务”都属于征信业务,这意味着一些从事个人信息服务的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诸如电子商务平台将在其平台的客户消费信息与客户的基本信息相结合,通过大数据和计算模型为客户进行“信用画像”并为其提供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的行为,都将被纳入征信监管的范畴。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也随之提高,然而以互联网金融为基础构建的个人征信体系能够有效地降低、规避信用风险,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虽然目前该体系的构建尚处于起步阶端,与国外征信业相比,在征信产品的种类、征信应用场景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这也凸显了互联网金融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下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作为研究主题,通过梳理归纳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对互联网金融下个人征信体系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以及对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通过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下个人征信体系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汲取国外发达国家典型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经验,最终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是互联网金融下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个人征信体系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石之一,健全的个人征信体系可以对金融风险和交易成本实现有效的控制和降低,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效的发展。同时,与传统个人征信相比,互联网金融下个人征信具备更加广阔的授信群体覆盖面、更加丰富的征信信息数据库和更加全面准确的信用评价方法等优势。
二是互联网金融下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要把国情作为考量因素。借鉴汲取国外发达国家的成熟典型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国情,构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主导,以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做有效补充的互联网金融个人征信体系。
三是互联网金融下个人征信体系建设需要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进行补充和完善。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与传统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相比数据来源更广泛、覆盖面更广,信用评价结果更客观和准确,同时还具有广阔的运用场景,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好的征信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