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公共行政管理论文格式、公共行政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广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居民自治能力建设研究——以南丹县移民安置B社区为例

日期:2021年05月28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612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5131358367753 论文字数:33263 所属栏目:公共行政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公共行政管理论文,笔者以南丹县移民安置 B 社区为例,结合并运用公民治理理论及社会资本理论,对南丹县移民安置B 社区居民自治能力的发展现状来进一步探讨该社区当前居民自治能力所存在的不足和背后原因。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政策背景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我国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期。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下的“头号工程”,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成为改善特困地区民生福祉的重要措施之一。2016 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指出要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的方式,在五年内实现 1000 万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的脱贫工作,以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现象。①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任务为 71 万人,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努力,广西区内“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的任务总体进展顺利,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逐渐进入巩固搬迁成果的阶段。就当前来看,各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搬得出”上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在怎样实现搬迁移民“稳得住、能致富”方面上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 2019 年 4 月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上,李克强总理就指出要“统筹脱贫攻坚各类资金资源,切实加大对已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力度,全力推进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社区融入等各项工作。”②2020 年 2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强化安置社区服务,推进乡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等要求。③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作为移民的基本生活单位,在搬迁初期主要是为了改善贫困农户的生存环境问题,但随着移民社会适应性的提高,其后续治理对于移民社区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就不断凸显出来。加强社区治理体系的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④不仅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社区治理、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搬迁移民作为安置社区治理的主体,其自治能力的建设是实现安置社区治理有效的重要前提。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移民搬迁的研究

“易地扶贫搬迁”这一概念是在中国特殊环境下提出的,属于中国的本土词汇。国外有关移民的研究,多是从生态移民的角度展开。从现有文献来看,生态移民的研究最早可追溯美国生态学家考尔斯的研究中。考尔斯认为,当人们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行为对现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时,就会被动或主动地选择迁移。20 世纪 70年代后,全球气候及环境的急剧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逐渐加深,引发了大量的人口迁移,生态移民问题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研究角度也逐渐从移民理论的演进扩展到移民动因、移民面临的困境以及移民项目所带来的收益等方面。

在理论层面上,雷文斯坦(E. G. Ravenstein)针对人类的迁移活动提出了人口迁移引力模型定律(Laws to Gravity Model of Migration),该定律认为人们的迁移活动是为了改善经济条件而做出的选择。之后,S. A. touffer 又对该定律做出了补充和发展,他用“介入机会”来代替雷文斯坦模型中的“人口数量”,指出迁入地的某些有利条件,如就业机会、住房条件改善机会等是也是吸引人口迁移前往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美国人 E.S.Lee 提出了推拉理论(Push-Pull),将人们的迁移活动解释为由迁出地的推力因素和迁入地的拉力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舒尔茨(T. W. Sohulz)则从成本——收益理论的角度出发,将迁移活动视为能带来某种收益的投资,当迁移者认为通过迁移所获得收益大于迁移成本时,就会偏向做出迁移的决策。

在移民行为产生的动因研究中,不少学者就某一方面的因素或某地区人口迁移的行为进行分析。Amacher 等人(1998)以菲律宾移民情况为调查对象,指出人口压力、贫困、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促使人们迁移的主要动机。②同样,Richard Lecte(2001)通过分析人口、环境和贫困三者之间的关系,也认为人们进行迁移主要是因原居住地环境恶化而导致的生存困难。③除了环境的自然变化,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也是致使人们被迫迁移的原因。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

在本章节中,文章对社区和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社区居民自治和居民自治能力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以明确研究对象,从而更好的进行问题梳理和原因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易地扶贫搬迁社区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指“亲密的伙伴关系”和“共同的东西”。将“社区”作为研究对象,最早见于 1887 年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 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的《共同体与社会》(《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一书中。滕尼斯用“Gemeinschaft”来表示一种社会联系或共同的生活方式,这种社会联系以自然情感为基础,联系紧密且具有排他性的性质①此后,学者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角度对社区进行界定,由此便出现了不同的“社区”概念。国内学术界关于“社区”概念的研究,最先是由费孝通教授引进的,他在《二十年来中国社区研究》一文中将英文单词“Community”翻译成“社”和“区”的结合后,“社区”一词便渐渐被大家所沿用下来。费孝通教授认为的社区是“一定范围内的社会”。②学者郑杭生继承并发展了费孝通教授的观点,认为社区是由具有社会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联系的群体及其活动的区域组成的。③在此基础上,史柏年将社区定义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具有共同利益和需求的成员,在频繁的社会交往互动中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的生活共同体。④上述有关社区的定义是比较趋于学术上的定义,和我国开展的社区建设中所用的“社区”概念又有一定的区别。我国最早在国家治理层面上官方引用“社区”概念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国家民政部使用“社区”一词,并将其概念引入城市管理中,指出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公民治理理论

“公民治理”理论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产生,是美国学者博克斯教授在研究了美国社区的民主实践及制度变迁之后提出的,其主要围绕着公民、政府代议者和行政管理职业者三者在社区中的角色及其变化,提出地方公民治理模型的制度创设和实施步骤。

(一)公民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社区公民的角色定位

社区参与者角色的转变是公民治理理论的核心,在博克斯教授的观点中,将公民对公共政策过程影响的期望值设成一条连线普,在这条联系谱上普遍存在着三种公民角色,即搭便车者、积极参与者和看门人。搭便车者一般很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但是经常享受着别人行使公民职责而带来的公共服务,因而处于连线普的端点处。处于另一端的则是积极参与者,与前者不同,他们关心社区发展,积极投身于社区建设中,并期待自己能在社区政策过程中产生积极且持续的影响。连线普的中间还有一类人,那就是看门人,这一类人偶尔会参与社区事务,但往往只参与有关他们自身利益的事务。①博克斯教授的公民治理模式旨在培育“积极的公民”,转变搭便车者的观念及角色定位,拉拢中间的看门人,培养积极的公民资格,使社区公民都能积极并主动地参与到社区政策的制定及对代议者和行政管理职业者的监督中。创造公民自我决策、自我管理的社区环境。

2.社区代议者的角色定位

假设代议制是一条管理主体的连续谱,那么代理人和受托人则分别处在这条连线普的两端上。偏向代理人一方的代议者需要做的就是正确地界定出绝大多数公众的需求,特别是关注着管理当局政策选择的绝大多数人的要求。而偏向受托人一方的管理主体需要做的则是确定某项被认为是代表了公众利益的政策,并且在特定政策立场下,积极促成公共观点的形成。②位于代理人治理主体和受委托人治理主体间的是代议制,然而,代议制这一群体陷入了追求某项特定政策所带来利益的困境中。因此,为了消除这一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需要对代议者的角色进行转变,不再让他们代替公民来决定社区政策,而是作为社区的协调者,来帮助并指导公民委员会或公民制定政策和管理社区。

图 4-1 移民安置 B 社区广场片区网格化管理示意图

.....................


第三章 广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发展状况及特点................ 21

第一节 广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发展状况 .................. 21

一、社区管理机构不断健全 ......................... 21

二、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22

第四章 南丹县移民安置 B 社区居民自治实证调查.............. 25

第一节 南丹县移民安置 B 社区基本概况 .................. 25

第二节 南丹县移民安置 B 社区居民自治建设成效 ........... 25

第五章 南丹县移民安置 B 社区居民自治能力不足原因分析 ....... 34

第一节 建设居民自治能力观念不强...................... 34

一、政府对推行社区居民自治信心不够 ................ 34

二、社区对自治组织的定位存在偏差 .................. 34


第六章 广西易地移民安置社区居民自治能力提升的对策


第一节 完善组织建设,增强社区自我管理能力

一、理顺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关系

在公民治理理论中,为保证社区公民治理的主体地位,政府在社区当中应当承担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