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公共行政管理论文格式、公共行政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专业能力建设研究——基于上海市J公益发展中心的实践调查

日期:2021年03月28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721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3161343277954 论文字数:44521 所属栏目:公共行政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47

二、政策法规不完善难以获得有效的财税优惠.................. 48


第六章 支持与自主:公益性社会组织专业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政府支持:推动制度资源的有效供给

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专业能力建设需要外部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的完善,制度资源的有效供给不仅是社会组织取得组织合法性的前提,也是组织运作和发展的保障。我国政府是培育和扶持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的有力主体,只有政府为公益性社会组织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推动制度资源的有效供给,才能让公益性社会组织专业能力建设具有良好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一、完善政府对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物质与政策支持

政府是培育和扶持公益性社会组织的重要主体,能为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物质帮助和政策支持,政府应适当增加对优质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物质补贴,完善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建设,可以说制度化建设是公益性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首先,针对当前我国并未对公益性社会组织建立专门的税收法律制度,税收扶持政策的不完善让许多公益性社会组织没有获得有效的福利优惠问题,政府应当建立专门针对公益性社会组织税收扶持规章条例或相应的扶持机制,如为优秀公益性社会组织扩大税收优惠的范围。其次,当前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是社会组织获取项目和资源的主要途径,但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的标准化建设还有待提高,除了政府购买服务的现有的指导意见外缺乏规定性的法规,地方政府多是依靠摸索或向发达国家或省份学习,但不同的省市由于具体情况差异,导致实际操作和规定都有不同。虽然规定了《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上明确承接主体的确定方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非竞争性购买或者内部确定购买主体的现象,说明当前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导致公益性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缺乏稳定的制度保障。因此,政府要加快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机制的标准化建设,对于社会组织特别公益性社会组织可承接的购买服务内容做出明确的要求,并制定标准化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细则,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购买方式、购买内容、购买程序、购买标准、评估标准、责任追究等方面予以细化。再者,政府还应当推动公益行业从业人员的激励保障制度,当前我国公益行业和公益精神并不成熟,存在着从业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较低的问题,导致公益行业的人才流动性大和专业化人才数量较少等问题,因此,政府应当优化公益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包括完善从业人员的薪酬体系、人才晋升流动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等,为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更完善的物质和政策支持,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方式来吸纳更多专业人才加入公益行业。

..........................


研究结论与展望

自十八大以来,国家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政策频繁出台,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已经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然趋势。伴随着政府职能转移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相比政府更能满足民众日益个性化和复杂化的需求,因此政府将部分权力让渡于社会,积极吸纳专业社会组织参与服务供给。在此背景下,社会组织的专业能力是影响组织服务供给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社会组织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更切实参与到社会治理创新的进程中。因此,公益性社会组织必须明确发展战略,整合组织内外部资源,集中优势并努力打破资源依赖现状,加快组织专业能力建设的步伐。本文选取上海J公益发展中心作为研究案例,旨在探索公益性社会组织专业能力建设进程,通过研究发现:

第一,公益性社会组织在专业能力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制度管理和资源限制,组织需要从政府和社会等多种渠道获得项目和资金支持来保障组织专业化发展所需要的资源。J 公益发展中心在专业能力建设的过程中,直面我国当前认知症领域存在的问题并聚焦实际需求,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本地策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一个框架”、“一套体系”、“一种模式”、“分类需求”、“精准服务”、“政社合作”等切实有效的产出和行动,最根本的还是专注于专业服务,深耕品牌,创立并发展代表性的品牌项目。因此,公益性社会组织应当根据组织所处发展阶段和战略规划的调整来针对性的提升组织的服务供给能力、资源汲取能力、品牌营造能力、社会动员能力等甚至更多方面的能力,综合考虑现实社会环境和组织发展现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构建社区支持网络,发掘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促进这几个关键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