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公共行政管理论文格式、公共行政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村庄治理的政府主导研究——以浙江省江山市Q村为例

日期:2021年01月10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719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1061333328529 论文字数:25584 所属栏目:公共行政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公共行政管理论文,笔者认为在政府主导村庄治理的过程中,政府要更加注重对于自身治理方式的反思,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规范治理过程中的主导行为。政府主导的首要目标是掌控村庄治理与发展的总方向,在保障其他治理主体参与的前提下,制定村庄的发展规划与治理策略,保障治理程序有序运行,并取得良好的治理成效,实现有效治理。首先,要对于政府各部门的权限加以限制,制定制度规定,明确各部门的任务目标和职责范围,严加管控乱管多管的现象。其次,保障其他治理主体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杜绝政府部门对其他治理主体的领导和控制行为,加强各治理主体间的沟通与合作,推动其他治理主体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地参与治理过程。最后,项目和资源下乡的背景下,要加强对于各项目的审核和监管,制定严格的政府发包程序,推动政府项目招投标的依法、透明和公平,严厉打击以权谋私和分利行为的出现。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村庄治理的多重困境

在村民自治制度实施的近四十年中,形成了“乡政村治”的村庄治理格局,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激发农村社会发展活力、保障农民治理主体地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治理情况的变迁,“乡政村治”体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适应性,村庄治理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多重治理困境。1.村庄治理的内卷化。在当前的资源输入背景下,资源输入方式的“强主观性”和“弱公共性”、输入过程中的目标替代和地方势力截流,是村庄治理内卷化的重要外生变量①。乡村治权的弱化及“压力型体制”下的目标替代促成村庄治理中分利秩序的形成,使得村庄社会治理陷入内卷化的治理困境②。2.村庄治理的低效化。村庄治理的低效化表现为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治理目标难以有效实现。资源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村庄治理主体的村委会或村民,既没有相应的推动村庄发展的资源,也不具备资源的有效承接能力和分配能力,在村庄治理中难以实现村庄治理的有效。此外,村庄治理情况的复杂化、大量人才外流造成的空心化等问题也是造成村庄治理低效的重要因素。3.村庄治理的碎片化。所谓治理的碎片化,是指一个有机统一的治理系统被分割为若干个局部,各个局部自成一体,独立运作,彼此之间有所交叉,但缺乏协调与整合的治理状态,村庄治理的碎片化表现为组织结构的“叠加化”、制度机制的“棚架化”和工作事务的“错杂化”③。实施村民自治以来,村庄治理主体逐渐分化,村庄治理变为多个治理主体之间互相博弈的过程,缺乏有力的整合机制。

二、政府主导村庄治理的发展趋势

中国自古以来是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政府在社会治理体制中占据着重要的治理地位,这符合中国的治理生态和社会实践。在乡村治理中,中央一直将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奉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治理理念。近年来,面对村庄治理的多重困境,村庄治理实践中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政府主导力量增强的发展趋势。2017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会治理的意见》,提出到 2020 年,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2019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2019 年 6 月,再次在《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提出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多份文件的出台表明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及党的基层组织的引领作用,表明了村庄治理中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趋势。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学术界关于政府在社会治理中作用的讨论由来已久,在乡村治理中,关于政府应发挥的角色与功能始终没有统一的定论。改革开放前,受政治体制的影响,政府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农村成为国家的基本行政单位。改革开放后,由于人民公社体制不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国内学者引入诸如多元治理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等西方的治理理论,这些理论着重强调“小政府、大社会”以及“多元主体合作”等概念,要求削弱政府力量在乡村社会中的作用,20 世纪 80 年代后,中国农村开始推行村民自治,实行“乡政村治”体制,村民进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税费改革后,国家停止了对乡村资源的索取,开始向乡村输入资源,进行乡村开发与建设。近些年来,乡村社会普遍出现了治理的碎片化、内卷化等导致治理低效问题,表明西方治理理论不完全适应中国的治理生态,因此要结合中国乡村的治理实践,打破多元治理理论的均衡结构,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多元治理格局。

过去学界关于乡村治理的研究大多强调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要求政府少管、不管,尊重村委会的独立性和村庄治理的民主性,而实际上,由于现阶段乡村治理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村民自治虽然带来了民主,却很难带动村庄发展,相反,在一些政府起主导发展作用的村庄,却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和发展成就。因此研究这些发展成功的村庄治理过程中政府的主导地位的体现、主导作用的发挥以及问题和挑战,对于丰富乡村治理相关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关于乡村治理,治理有效和治理民主之间的取舍和平衡关系,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话题。

...........................


第二章 个案概况与个案选择理由


第一节 个案概况

一、村庄简介

Q 村位于浙江省江山市,与周边其他两个景区共同组成国家 5A 级景区,村庄内环境整洁、景色优美。在经济方面,2012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 84.58 万,农民人均纯收入 8953 元。2016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 75 万元,居民可支配收入 20534元。在文化方面,村庄有着 1500 年的发展历史,有姓氏文化资源,也是作为村庄发展和保护的重要特色旅游资源。村庄治理方面,村庄共有 347 户,总人口1135 人,有 8 个村民小组,30 名党员,50 名村民代表。村党组织成员有 3 人,村委会成员也是 3 人。同时村里划分了三个网格,实行“一长三员”制度,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乡镇驻村干部兼任网格指导员,每个网格分别设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和党小组组长,分别由村党支部成员和村委委员兼任。除 Q村外,乡镇政府还管辖着其他 14 个行政村。

二、村庄资源

Q 村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都较为丰富。村里的山地和耕地面积广阔,村庄区域面积总共 3.78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844.94 亩,其中水田面积 739.24 亩,旱地 105.7 亩,山林面积 3574 亩。村庄还拥有瀑布、溪流和池塘等水源景观,此外村庄周边坐落着 5A 级景区和一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对于村庄构成景点联动以发展旅游具有十分便利的条件。但让村庄真正名声大噪的是其文化资源,村庄作为某姓氏的重要发祥地,具有一定的名人效应和文化影响力,村庄内的宗祠和祖宅是主要的姓氏文化资源,曾经举办的姓氏大会吸引了各界的知名人士前来参加,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村庄内还拥有 20 多处明末清初的古代民居以及几处名人故居,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


第二节 个案选择及其理由

一、典型性

Q 村的发展历程中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具有明显的时间节点,前后分别呈现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政府主导不仅体现在组织结构和实际地位上,也体现在村庄实际运行过程中的资源分配、人事安排以及发展规划上,最终 Q 村在经济、治理、文化、生态等方面均实现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与此同时,在政府主导 Q 村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治理主体间利益纷争、发展可持续性不高等问题,在政府主导村庄治理方面具有典型性,能够很好地反射出政府主导乡村治理体系的影响、作用和弊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Q 村的具有较强财政能力的政府部门、较高的资源禀赋和较好的区域条件,其发展始于外部的行政动力,是在外力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一个村庄,在国内的村庄研究中较为少见,具有较高的典型性特征。

二、完整性

政府主导 Q 村发展经历了完整的发展历程,从政府主导前的无序发展到政府主导后的高速发展再到政府主导后期的发展疲软期,完整地反映了政府主导村庄发展的全过程,同时也处于进一步转变的过程中,能够为其他地区建构政府主导村庄治理体系提供经验教训。一方面,政府主导村庄治理的发展历程向外界展示了实施政府主导治理的价值与优势,长达十五年的治理历程也充分暴露了该治理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完整地呈现了实现政府主导村庄治理所需的资源数量和时间跨度,同时 Q 村经历了发展的疲软期后,正在探索推动村庄进一步发展的方式与道路并作出了初步的尝试,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现如今 Q 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优化策略。

图 1-1,治理高效率和低效率的象限图

............................


第三章 政府主导的 Q 村治理...........................13

第一节 政府主导的 Q 村治理实践...............................13

一、治理主体的转变.......................13

二、治理机制的优化..........................14

第四章 村庄治理政府主导的有效性.........................22

第一节 村庄治理政府主导有效性的内涵..........................22

第二节 村庄治理政府主导有效性的表现.........................25

第五章 村庄治理政府主导的问题..........................27

第一节 治理行为的政府越位.......................27

第二节 治理过程


Warning: fopen(E:\wwwroot\51lunwenwang\Storage\Caches\caches-queue\hit.cache.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E:\wwwroot\51lunwenwang\Core\Seaway\System\File.class.php on line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