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调查了解江西省某乡镇公立普通高中教师结构的实际现状及问题,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总结归纳出影响该乡镇普高教师结构建设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并对这一系列影响因素进行SWOT因素指标归类。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关键保障
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正在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加强核心人才的培养,从而促进国家的进步发展。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位于国家核心位置的举措与战略。只有通过高水平的教育才能实现人才的培养,只有科教才能强国、兴国,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而高中阶段时期的教育对通识人才的培养以及选拔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高中阶段时期的教育可以说为整个国家的进步、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繁荣面貌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教师是通过教育发挥其积极促进作用的,合理的教师结构是必要的,只有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才有合理的教育结构,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先决条件。
1.1.2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教师,特别是基础阶段学校的教师,其职业吸引力明显不足,其工资待遇以及地位社会还有待继续提高......,时代不断发展,人才以及知识的重要性就愈发重要,教师以及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各级政府和党委要从发展战略上明确认识到教师工作的高度重要性,并从全方位角度充分把握教师队伍的建设,并将全方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当作重大的基础民生工程和根本国家战略,切实做到盯紧盯好”[1]。根据文件精神可见,教师工作的高度重要性决定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囊括多个方面,其中教师结构的建设是教师各项建设的基础,只有教师结构合理,教师队伍才能稳步持续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1.2研究问题
通过了解江西省某乡镇公立普高教师队伍结构现状及问题,汇总建设各影响因素指标,将各因素指标进行SWOT归类,结合SWOT-AHP分析得出一系列促进教师队伍结构建设的战略,并通过战略四边形找出公立普高教师队伍结构建设的核心战略。最后针对教师结构现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建设战略提出建设对策。
第2章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教师结构
顾明远认为,教师结构指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中教师队伍的组成情况。组成情况包括教师的性别、职称、学历、教育程度、年龄和专业等方面的组成。教育的实施主要通过教师进行,合理教育结构的先决条件就是合理的教师结构。合理的教师结构是进行教师教育和举行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也是提高学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依据[1]。同时刘瑞、惠小静认为,教师队伍结构也被称为是教师队伍的构成情况,共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师队伍的整体外部构成情况,包括教师的性别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学科结构等,这个方面是非隐性的,也就是可以进行量化的部分。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个体内部结构,如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个体品德心理素质等方面,是教师结构隐性的一面,即不可进行显性量化的部分;教师队伍结构的显隐性这两个方面是相互渗透、彼此联系的,它们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了教师队伍结构的一个内外部整体[2]。本文中的教师队伍结构主要指的是教师队伍的外部整体构成情况,包含性别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学缘和学科结构等方面。
2.1.2乡镇公立普高
乡镇公立普通高中是由“乡镇”“公立”和“普高”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乡镇”为中国现行三级行政化区。“公立”是指由国家政府机关设立,与私立相对。“普高”即普通高中,关于普通高中的涵义,学术界还未对其形成一个统一的解释。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普通高中是由“普通”和“高中”两个部分组成。“普通”即普通教育,是指对教育类型的规定,它与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育相区别。在《简明教育辞典》中,就有对普通教育的详细解释,其具体解释为:普通教育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所面对的群体是全体国民;另一方面教育的内容是文化科学知识[1]。综合来看,普通教育是针对全体国民进行的,并对其进行传统知识内容的教授的一种教育,它属于基础教育范畴,主要任务是贯彻实施本国教育方针战略,培育出符合培养目标的年青一代并进行公民综合素质和个人素养的培养,使学习者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学者狄尔登(R.F.Dearden)认为,普通教育指的是一种针对全体受教育个体的培养活动,它能提供广泛性且具有传承性的的教育,发展学生一般化能力的教育。在本文中,高中,即高级中学的简称,是承接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更高一级的基础教育阶段。普高是“普通高中学校”的简称,它是指依法成立,为实现高级中等教育阶段的教育目的而举办的,并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教育机构。将乡镇、公立与普通教育和高级中学的定义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乡镇公立普通高中的定义,即“乡镇公立普高”是地处我国三级行政区域内继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后由国家政府组织设立、国家财政拨款的为国家培育符合培养目标人才的更高一级的基础教育机构。
2.2教师结构建设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
2.2.1教师结构建设的国内研究现状
2.2.1.1教师结构现状的相关研究
顾明远(1998)指出,教师结构指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中教师队伍的组成情况。组成情况包括教师的性别、职称、学历、教育程度、年龄和专业等方面。教学的开展是通过教师进行的,合理的教师结构是合理教育结构的重要基础。合理的教师结构是开展教师教育和举行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也是帮助学校人力资源提高利用效率的主要依据[1]。
邓赛男(2020)在对初中专任教师队伍结构发展及建设的研究过程中提出教师队伍结构组成部分包括生师比结构、年龄结构情况、性别结构情况、职称结构情况、学历结构情况、学科结构情况等六个维度[2]。
郭贤智(2000)也提出了江西省教师队伍结构建设的紧迫性。郭贤智对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示合理的中学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必须是由老中青结合其中,30岁以下的比例应不高于20%,30岁至50岁的占比应60%左右,50岁以上的应20%左右,教师队伍合理的年龄结构比大致是1:3:1,而江西省的教师年龄结构正面临挑战[3]。
刘瑞、惠小静(2021)在对高中教师队伍结构现状的分析中指出仅针对高中阶段的教师结构研究较少。该作者认为教师结构主要指外部方面,教师结构的外部方面包括教师的性别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学科结构等。高中教师年龄结构指的是高中教师不同年龄阶段构成的占比情况,教师队伍合理的年龄结构必须是以中年和青年教师为主,老年教师占较低比例,且结构稳定,呈正态分布形式。普高教师学历结构是指高中各学历层次教师数量的占比情况,它是衡量教师队伍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教育研究能力和后续发展潜力的指标之一。教师职称结构是指高中学校各职称层次教师数量的比例情况。普高教师学科结构指的是高中学校各学科教师的组成情况,是指在某一学校内,根据教育教学的改革实施以及时代背景下对各学科发展的要求,为保障师生平衡以及学科改革的促进调整不同学科教师的配置情况。
第3章研究设计..............................17
3.1研究目标..............................17
3.2研究内容...................................17
第4章以某乡镇高中为例的教师结构现状调查...................22
4.1教师职称结构现状及问题...............................22
4.2教师学历结构现状及问题...............................23
第5章教师结构建设战略的分析................................30
5.1教师结构建设影响因素的汇总...........................30
5.1.1政治因素..............................30
5.1.2经济因素.......................31
第6章教师结构建设对策的提出
6.1基于SWOT分析法的教师结构建设对策
6.1.1 SO战略下的教师结构建设对策
根据前章SWOT分析矩阵的构建结果可知针对该乡镇高中教师结构问题结合SO战略采取的建设对策有:一是依靠促进政策文件优势,通过提高教师收入和社会地位的相关文件的执行,适当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高校毕业人才和男性教师进入乡镇教师队伍,解决该乡镇教师队伍结构中男性教师占比较低的问题;二是依靠政策优势抓住教师在职教育机会,提升部分学历不达标教师的教育程度,通过在职教育提高省内乡镇高中高学历教师的占比,解决研究生学历占比较低的问题;三是依靠政府部门统筹管理优势,在政府和教育相关部门的合力下,教师待遇得以保证,扩大教师队伍数量并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保证乡镇教师结构的稳定与发展;四是依靠本地人才资源优势,吸引本地优秀高考生报考师范教育专业,从而培育本地高质量师范生进入省内该乡镇高中学校,进一步提高优秀师范学缘教师的占比,并统筹安排促进乡镇普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学缘等方面的均衡发展。
6.1.2 WO战略下的教师结构建设对策
针对该乡镇高中教师结构问题结合WO战略采取的建设对策有: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和在职教育丰富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引导教师了解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教师角色不得不多样化,但角色多样化具有同一性,那就是教育工作者,达到新老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自我认识的同一性,提升教师工作的幸福感,使得该乡镇教师结构稳定且持续发展;二是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改变社会对教师的刻板印象,逐渐扩充教师队伍,进而建设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