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教育论文格式、教育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农村初中“边缘学生”自我认同感现状及教育策略思考

日期:2023年03月16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395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302272044473650 论文字数:56966 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46

第六章  提升农村初中“边缘学生”自我认同感的教育对策

第一节  社会大环境去功利化、去泛娱乐化,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一、社会大环境去功利化,让教育返璞归真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这一目的应该是纯粹的。功利化的社会大环境,使得教育的目的偏离正常的轨迹。因此,去功利化是使教育回归本真的有效方式之一。 然而,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愈发激烈,使得人们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把教育当作跳板和工具。由此可见,社会大环境的去功利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根本的是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在就业、养老、医疗等方面给予国民更大的保障,使人们不再依赖教育带来的直接的“用处”。

二、抑制社会大环境泛娱乐化现象,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泛娱乐化现象是一种畸形的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现象。特别是一些网红文化,其中不乏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的内容,如低级趣味信息、碎片化信息、攀比现象等。青少年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及正确的判断力,很容易被一些负面价值观的内容所误导。

因此,社会相关部门应加大网络平台监管的力度,同时加大网络信息的审批力度使网络环境和社会风气得到净化,坚决切断不良价值观传播的路径。校园是一方净土,是青少年成长最重要的沃土,应举全社会之力来维护它。

三、鼓励农民就近就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扶贫政策的实行,令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我国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还非常显著,就调查中的湛江市M区为例,为了生计,外出务工人员数量非常大,造成了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边缘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国家如果施行一系列鼓励农民就近就业的措施,必定对减少留守儿童问题、减少“边缘学生”成长问题有极大的成效。 

教育论文参考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

本研究以自我认同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围绕农村初中“边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展开研究。在对农村初中“边缘学生”教育的背景、自我认同理论、“边缘学生”自我认同感研究现状等进行了文献分析后,以湛江市M区8所农村初中学校为调查地点,通过青少年自我认同感现状问卷调查以及对“边缘学生”、教师、家长、榜样人物进行访谈得知,农村初中“边缘学生”自我认同感普遍较低,无论是自我形象认同,还是群体角色认同,或是自我价值认同,都处在较低水平。究其原因,在社会大环境方面,存在功利化及泛娱乐化现象。学校教育上,教育教学管理不够完善、校园环境建设还有欠缺、教师的教育行为尚有不足。在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整体结构和家庭氛围影响着“边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降低了自我认同感,家长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影响了“边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的形成。在学生个人方面,学生的自我认知片面、自我定位不明确、明显的挫败感及缺乏安全感的同伴交往。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农村初中“边缘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偏低。

为了提升农村初中“边缘学生”自我认同感,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都应该做出改变。社会要优化教育大环境,去功利化、抑制泛娱乐化,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落实素质教育;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正确评价学生;采取心理干预手段,及时解决问题;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增强育人功能;优化教师教育方式,关爱“边缘学生”;发挥家校合力,实现家校协同育人。家长要提高家庭教育意识,树立科学教育理念;保持完整的家庭结构,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重视家风家教,建立“学习型”家庭模式;重视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优良品格。“边缘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消除自卑心理;融入同伴群体,掌握同伴交往技巧;树立榜样目标,做好人生规划。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