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 偏度和峰度检验
6.4.2 SEM估算结果
6.4.3 子系统路径关系估算结果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西安市饭店业供需协调发展建议
7.1 西安市饭店业供需现状存在问题
7.1.1 总数量不足
7.1.2 空间布局不合理
7.1.3 供需结构失衡
7.1.4 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
7.1.5 国际化战略意识较弱
7.2 西安市饭店供需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7.2.1 空间布局合理化
7.2.2 构建不同消费层次的饭店业体系
7.2.3 创建文化主题饭店
7.2.4 加强饭店品牌建设
7.2.5 促进饭店组织集团化
7.2.6 实现规范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
7.2.7 实现饭店管理和营销模式信息化
7.2.8 饭店发展宏观环境优化
7.3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创新之处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论文选题三:入藏旅游者宗教文化空间认同研究——阈限空间的视角
图1-3案例地区位图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现代性图景中的宗教“祛魅化”
1.1.2 想象的现实与“想象的西藏”
1.1.3 旅游语境下的宗教表达与地区发展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案例地选择
1.5.1 选取理由
1.5.2 区位特征
1.5.3 人文特征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
2.1 概念解析
2.1.1 阈限空间
2.1.2 宗教文化空间
2.1.3 宗教文化空间内的旅游者
2.1.4 旅游意义的仪式性生成
2.2 理论基础
2.2.1 通过仪式理论
2.2.2 空间生产理论
2.2.3 环境感知理论
2.2.4 社会认知理论
2.3 研究进展
2.3.1 旅游仪式的相关研究
2.3.2 旅游感知的相关研究
2.3.3 西藏旅游的相关研究
2.4 通过仪式与空间生产、认同建构的关系分析
第3章 入藏旅游者宗教文化空间认同的质性探索
3.1 原因何在
3.2 田野准备
3.3 进入田野:布宫实习的观察
3.3.1 进入布宫内部的准备
3.3.2 从“莲花掌心”到“玛吉阿米
3.3.3 用世俗诠释的神圣
3.3.4 工作人员的看法
3.4 深描: 旅游者群体的叙事探究
3.4.1 个案1: 来自西安的回族女游客
3.4.2 个案2: 来自广西钦州的女游客
3.4.3 个案3: 来自贵州毕节的男游客
3.5 访谈与网络田野: 质性探究的三角校正
3.6 继续探究: 感知、构想、认同
3.6.1 “活着的寺院与藏式生活”:从感知到构想
3.6.2 “圆满与挑战”:从构想到认同
3.6.3 旅行治愈:旅游者的阈限空间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入藏旅游者宗教文化空间认同的量表开发
4.1 问卷设计
4.1.1 问卷设计原则与流程
4.1.2 问卷设计的内容
4.1.3 初测量表
4.2 预调研
4.2.1 小样本初测
4.2.2 初测量表修正
4.2.3 测度指标的初次编码
4.3 正式调研
4.3.1 正式调研概况
4.3.2 数据的预处理
4.3.3 正式量表的信效度检测
4.3.4 开放性问题的收集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入藏旅游者宗教文化空间认同的量化分析
5.1 有效样本描述性分析
5.1.1 人口学特征分析
5.1.2 旅游动机与熟悉程度
5.1.3 旅游范围与重游意愿
5.2 测度指标体系的优化
5.2.1 探索性因子分析
5.2.2 主成分分析后数据的信效度检验
5.2.3 测度指标的二次编码
5.3 变量关系与结构方程
5.3.1 偏度和峰度检验
5.3.2 SEM变量关系拟合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