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战略管理论文格式、战略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沿海大宗散货码头公司发展战略管理研究

日期:2020年04月04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084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04012157189192 论文字数:38895 所属栏目:战略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战略管理论文研究,本文主要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应用文献参考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在掌握 A 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现状、环境分析、提升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科学的、理性的分析,从战略的角度谋划 A 公司的发展之路,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对以 A 公司为代表的沿海大宗散货码头企业进行了系统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对其外部环境中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全面清晰的分析与界定;对其内部环境中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全面客观的梳理和分析。运用战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 A公司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战略环境分析。2、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确定了 6 个一级指标,15 个二级指标,34 个三级指标,制定了 A 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式体系,这对 A 公司自身以及同类型港口行业大宗散货码头企业在评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时有较好的现实和参考借鉴意义。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港口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体系中重要的中转枢纽地位,其在国际物资转运贸易、以及国际交往中发挥着其它运输形式无可比拟的作用。连云港港位于江苏省北部,紧邻山东省的岚桥、日照、以及董家口等港口,自身有铁矿石、煤炭、红土镍矿等主流大宗散货业务、集装箱业务、其它件货杂货业务等,作业货种齐全,港口功能齐备。随着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对外贸易的持续加大,各沿海省份以及各港口城市,不断加大港口资源投入和建设,港口生产能力不断刷新,港内港外同质化建设持续累积。但近年来,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给港口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国家进口散货货源趋于稳定,且有减缓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的港口生产资源在争抢着现有货源的同时,港际港内同质化企业竞争持续放大。

A 公司作为连云港港的主力大宗散货码头企业,对外面临着山东多个能力强大的港口群体,对内也有同质化企业的竞争。从内部经营角度来说,A 公司经营管理成本持续增加,营业收入增长放缓,企业业绩完成越发困难。在这样的内外部竞争和压力面前,A 公司如何持续优化提升内部经营管理,通过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提高市场竞争水平,实现战略发展,是摆在 A 公司全体员工面前共同的课题。

1.1.2 选题的意义

港口是具有水陆联运设备与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靠的重要交通枢纽,在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往来,实现国家、区域经济、以及港口城市自身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各沿海省份,及其港口城市,为抢占其区域定位、功能定位的优势和发展机遇,纷纷扩大自身码头设计与建设。截至2018 年,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沿海省份的沿海港口城市中,其港口码头资源持续增长,同质化码头企业成倍增多,此种情况下,国际国内市场的放缓,必然给港口企业带来经营压力,加上港口企业自身前期投资大、后期回收慢的特点,使得现阶段港口企业,特别是大宗散货企业的经营状况都较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核心竞争力研究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是最早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较为系统论述的人。企业竞争定位理论、企业基本竞争战略理论以及“价值链”与竞争优势理论是波特的企业竞争力理论三个核心内容。

Prahalad 和 Hamel 于 1990 年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发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他们认为“任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主要阐释为以下几方面主要观点:第一,企业的本质是关于企业能力的聚合;第二,对企业进行分析所应用的基本单元就是能力;第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时间具有比较优势的根本动力;第四,积累、保持、运用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长期根本性战略。

英国地理学家伯德(Bird)提出了“港口通用模型”,即 Any Port 模型,这是关于港口与城市空间关系的最早研究。他将一个港口的发展阶段依次划分为原始发展、顺岸式港口扩展、顺岸式港口细部变化、船坞细部变化、港池式码头发展、专业化码头发展六个阶段。

港口之间的陆向腹地竞争是由英国的麦耶率先探讨的,威根德(Weigend)随后对不同港口间的海上腹地较量进行了研究,并且还进一步对水上一港口一陆上联合优势进行了若干分析。麦耶首次将这些集中了大量货流的港口称之为枢纽港。Malchow 和 Kanafani 指出了海向和陆向腹地之间的距离也应该是影响港口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Carlos 等认为港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商业和技术两个方面。

John R.M.Gordon 认为提高港口竞争力需要利用资源的优化整合,这些资源主要包括政策扶持、充足的资金、有序的港口运行、信息技术以及港口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Wu Heng 等提出评价港口竞争力的八项标准,即港口费率、船商选择港口的因素、港口运作效率水平、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腹地便利性、可靠性、航道水深、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程度,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港口竞争力指标。

.........................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理论

2.1.1 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20 世纪 90 年代,普拉哈拉德(C.K.Prahaled)和哈默尔(G.Ham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首次提到“核心竞争力”这一专业术语,文中首次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文中还指出,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以及角逐市场竞争时,企业最基本也最关键的部分在于如何获取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力并形成核心竞争力,这一说法的提出标志着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正式诞生。这一理论充分阐述了企业是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同时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由于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其论述中没有清晰地定义核心竞争力,只是给出了一个描述性概念,在 1990 年之后的十多年里,很多专家学者都投入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宄中,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产生了诸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思想。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总结为企业能够持续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1.2 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1)人才要素

人才资源是企业的最基础资源,也是企业资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能力提升企业整体经营水平,创新能力利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创造能力带动企业实现扩张,领导能力优化企业管理层,整合资源能力,利用企业现有资源提升发展空间。提高人才资源的竞争力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实践中,有助于形成科学、合理、完善的管理模式,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有效地组织协调起来,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

(2)环境要素

具有优势的环境要素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企业可以将环境要素的优势转化为企业自身的优势。如沿海城市的航运企业,发达地区的贸易加工类企业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利用政策优势进行发展,进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如自贸区内的贸易、物流企业。

(3)规模要素

一般情况下,在同样的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下,企业规模越大,产品单位成本越低,进而单位价格就越低,形成价格竞争优势,其核心竞争力越强。企业规模包括资产规模、产品规模、客户规模等等。

.............................


2.2 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2.2.1 指标评价法

在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中,指标评价法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手段之一,其主要是采取指标化的管理,将企业中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因素进行转化,再以权重的划分,计算出企业的最后“分值”。而该分值的水平,则代表着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同时,分数也能够用于企业之间的对比因素,以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而指标评价法的实现方式在于:首先,确立权重。对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因素进行权重的设置;其次,计算分值。在获取权重之后,分别计算各项分值,再以权重进行赋值,并将所得结果相加;最后,根据获得的分值进行分析,确立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2.2.2 对比差距法
在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很多学者采取了纵向研究的方式,以标杆企业和优秀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对比因素,或是采取一对一对比的形式,通过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寻求研究案例的问题。该方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能够有效为研究案例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且可以减少在研究中所产生的主观因素,实现更为理想的研究成果。但是,其缺陷也同样明显,研究者无法保障所选取案例本身的完善性,并且案例具有的优势,也未必完全是其自主调节的结果。所以,除非采取多案例对照研究,在确保具有统计学显性差异的基础上,才能够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2.2.3 因素分析法
此类研究方法在企业竞争力的学术研究领域十分常见,其主要是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对研究企业问题的探讨。主要方式在于结合企业经营因素、市场因素等内容,判断出问题根本原因,在结合管理学中相应的理论,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因素分析法核心是在于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而并非通过研究确立企业的问题所在。所以,此类研究方式的实践意义更为突出。不过,其劣势则是在于可能会在调查问题过程中出现遗漏,最终导致研究结果不够完善。

表 3-2 A 公司设备信息表

..............................


3 A 公司现状分析……………………………………15

3.1 A 公司现状概述………………………………15

3.2 A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