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工商管理论文格式、工商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S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优化探讨

日期:2022年06月30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487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206091950373225 论文字数:44255 所属栏目:工商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工商管理论文,本文以S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构建相应的测试指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向专家展开三轮调查,通过判断矩阵的相关数据分析对S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最终判断S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还有待于提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稳健经营、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越来越被企业管理者所重视。任何组织、任何企业都有内部控制问题,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公司,支撑起公司的管理架构,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是企业建立、运营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内部控制,金融行业也不例外。对我国证券市场来说,证券行业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从最初的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再到如今的规范治理,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主体,为投资者提供金融服务、为证券市场提供金融产品,同大部分现代企业一样,其发展离不开内部控制。证券公司的高风险性、脆弱性又决定了其比其他企业更为特殊,因此其在内部控制问题上要求得更高。

工商管理论文怎么写

S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证券公司)是一家资产质量优良、专业团队精干、创新能力突出、服务特色鲜明的上市证券公司,同时公司也是沪深300指数、上证180指数和上证180金融股指数成分股,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其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S证券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COSO框架体系,根据模糊层次分析法得出的S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从五要素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建议及措施。对S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也可为证券行业其他公司提供借鉴,为其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提供参考。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内部控制起源于资本市场发展较早的欧美国家,诸多学者关于内部控制展开了理论与实践方面丰富的研究,在1992年,美国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组织(简称COSO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由此使得内部控制走向专业化、体系化。

(1)内部控制概念研究

在内部控制相关的定义研究方面,学者Rotch(1993)指出,内部控制是企业通过有效控制的管理手段来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并且这一控制管理活动是针对企业经营发展各个方面,并不只是财务方面的控制。具体而言,内部控制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从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经营、企业管理机制、企业财务、企业战略发展等方面都需要通过内部控制来运行与实现[1]。COSO 委员会(1994)在其提出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了内部控制的概念,指出内部控制是企业从其经营发展目标出发,由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严格落实该体系的运行,以此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企业经营,保证企业合理、合法、合规运行与发展,从而促进企业高质量生产经营[2]。到2004年,COSO 委员会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在其中明确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够帮助企业有效识别与应对内部与外部风险,同时可以促进企业的管理层在委托代理关系下展开经营管理,积极履行管理职责与合规义务,从而有效地促进企业稳步经营部向着战略发展目标有效迈进[3]。Aimukka(2010)指出,基于 COSO 框架的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较为笼统,其虽然覆盖性较强,但缺乏代表性与针对性,因此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时不能完全复制照搬该框架,而是应当结合企业的实际与外部市场情况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运行与监管体系[4]。Spira(2015)基于特恩布尔指南理论,指出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并且较为全面深入地梳理了已有的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5]。

2 相关理论概

2.1 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2.1.1 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首先出现于财务管理方面,该概念最早源于美国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查的相关文件之中,并明确指出内部控制就是企业或公司通过多种方法手段对各种资产与现金进行控制保护。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践逐步得到丰富,已经超越财务管理层面扩展到多元化的企业管理之中,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

现代内部控制的概念,就是一个组织或单位为了全面达成其战略经营目标,通过建立并实施相关的控制机制,保证其内部的资产完整、财务信息科学准确、管理运营效率处于高水平、战略发展得以推进、经营理念得以执行而采取的针对该组织和单位自身的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管控、自我监督的所有的方法手段的统称。自我控制强调组织或单位在内部管理上的“自我”,提出以“控制”的方式进行内部管理。根据上述自我控制的概念,则就是证券公司为了更好地实施经营理念,实现经营目标,根据公司运营的内部外部环境及发展现状,建立起的对证券公司自身进行风险的监控、识别、分析、处理的一系列在管理的组织安排、管理制度、管理的监控等方面的措施,从而使证券公司正常运营与健康发展。

2.1.2 内部控制目标

组织或单位开展内部控制活动是由目标所驱动的。根据COSO(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可将内部控制的目标分为三大类,即提升经营的水平(效果效率)、形成全面可靠的财务报告、促使企业的运营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参照COSO的文件内容,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我国证监会提出了国内证券公司进行内部控制的5个具体目标,分别是:保证证券企业自身合法合规经营;有力保障客户资产的安全与价值;有效地规避或消除证券企业自身运营过程中的多方风险;追求自身内外部信息的全面、准确与可靠,实现信息对称;提升证券企业自身经营的效果与效率。需要指出的是,客户资产安全目标是我国证监会结合国内证券市场实际情况而增设的。

2.2 模糊层次分析法理论概述

2.2.1 模糊层次分析法概述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是在层次分析法(AHP)的基础上提出的。层次分析法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T.L.Saaty提出,主要运用于判断美国工业各部门对国家贡献的多少,并根据判断结果对工业部门进行电力资源的分配,此后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使用。总的来说,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用以对具有多目标的决策进行分析。具体到经济领域而言,有关人员在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时,由于与问题有关的各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联系而形成一个复杂的分析系统。在该系统中,只有厘清各因素自身及其相互关联的前提下,才能够比较准确、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层次分析法就是在对各因素定性、定量的基础上,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因素,并且按照因素之间的关联及其隶属关系建立不同层次的集合,从而构建出具有多个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最终将问题的因素归结为模型中的最底层因素,以这些最底层因素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做重要权值判定其对最高层因素(总目标)的重要程度并进行排序。

在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分析时,虽然考虑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但是其中却未能考虑人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即人对各因素的分析及判断结果不是绝对准确的,而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如在AHP框架内,人们只考虑两种极端情况,即“是”或“不是”,而没有对介于两者之间的其他指标值进行考虑,如在向专家咨询相关问题时,专家有时不给出绝对性的判断,而是给出“最高可能值”、“最低可能值”或者“可能值的区间范围”等。由此,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引入“模糊数”来改进不足。

3 S 证券公司概况及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19

3.1 S 证券公司概况..............................19

3.1.1 公司简介.....................................19

3.1.2 公司股权结构.................................20

4 S 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27

4.1 选定调查对象........................................ 27

4.2 调查问卷制定情况............................... 27

4.3 问卷收回情况.................................... 29

5 S 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现状评价及分析.................................. 35

5.1 S 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模糊层次分析评价.....................35

5.1.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35

5.1.2 确定指标权重.....................................36

6 S 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优化设计

6.1 S 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优化原则、目标及思路

6.1.1 内部控制优化原则

(1)全覆盖原则

S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必须涵盖其经营活动中的全过程、全业务、全人员,以此形成内部控制整体上的闭环结构。同时,要按照COSO提出的内部控制5个内部控制要素为主要内容进行优化,实现这5个要素的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从而构建统一协调、行之有效、动态发展的S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2)操作性原则

S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优化方案要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够高效且较为便捷地运用于S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优化之中,使其与S证券公司的实务相结合。在优化内部控制机制、选取具体的指标及完善相关制度、标准与规范时,要充分考虑证券行业实际情况以及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避免内部控制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