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论文范文栏目提供最新MBA论文范文格式、MBA论文范文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浅析MBA教育及案例教学工作的改进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787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102140942348328 论文字数:4720 所属栏目:MBA论文范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迫切地需要一批了解市场运作规律、懂得科学管理知识的高素质管理人才,这为我国的管理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中国的管理教育尤其是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BA工商管理硕士)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发达国家较成熟的工商企业中,拥有MBA学位的人员情况就给我们以很好的说明,据美国(幸福)杂志报导,在美国华尔街某种的投资银行家、企业家中,有三分之二拥有MBA学位。在全球500家最大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士中,竟有80%毕业于商学院,拥有MBA学位。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有关文件规定,MBA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工商企业或经济管理部门需要的实务型的高层次综合管理人才”。这就意味着MBA教育作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一种特定模式,它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研究生教育的后学士教育形式。于其说它是一种学位教育,不如说它是一种能力的教育、一种技能的教育。它与特有的职业经理人岗位密切联系、高效地为各类企业“催生”企业高级管理人才。

由于MBA教育需要更多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特色,这使得“案例教学”在MBA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案例教学侧重的主要是学生的内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知识的获取,在使学生接受良好的知识性教育的同时,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一次又一次地与实际问题接触。著名的哈佛商学院在两年的学制中就安排学生完成800个案例的分析工作。哈佛大学的B.W.Mery认为“案例方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它极好地发展(学生)不同的思想,加深(学生)对涉及管理问题的各种因素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分析、思考和决策技能……。”无疑,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方式。

但目前我们的案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把案例教学与做练习、举例子相对等;案例材料多是直接引用国外案例,缺乏以我国企业运营为背景的案例;案例的背景资料十分有限,使分析问题受到很大的局限;当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冲突时,案例教学常常让位于理论教学等等。本文就MBA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何谓“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区别于其它教学法的明显特点是在教学中使用案例。而案例,简单地说,就是关于一个实际管理情况的描述,它一般要涉及到一个决策问题。案例通常是从一个有关的决策人的视角来写的,同时允许学生想象性地站在有关决策人或问题解决者的位置或角度来作决策或解决问题。

国外一些知名的案例问题专家,如C.I.Gragg认为:“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一个被企业决策人实际面临的企业问题(同时还有决策所需要的环境情况、各种不同意见等信息)的记录,这些真实的特殊的案例提供给学生认真分析、公开讨论和对应该采取何种行动作最后的决策。”P.R.Lawrence补充说:“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媒介,通过它某些现实情况或问题被带进教室供班级和教师研究,让大家对一些实际生活中必须面对的棘手的问题进行讨论。它是某些综合的、复杂的情况或问题的记录,在这些情况或问题能被理解之前,它们肯定是完全分散的,而后将其组合在一起,其目的是将表达各种不同态度或方式的思想带进教室。”一个案例的构成需要有五个关键的决定因素:

1.案例来源。案例一般都反映组织现实的运作问题,它来源于组织中那些涉及到决策问题的相关决策人。这些人可能是在某个企业、政府或其它管理环境中工作或任职。依照他们所面临的真实决策问题,经由专人进行采撷和信息汇总,从而出编制出模拟真实管理决策环境的案例,从而使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使其设身处地地把自己置于与决策人角度的一个特定环境中来思考和决策。

2.收集过程。案例必须有一个真实的来源,这就意味着要获得真正的案例,研究者在他的收集过程中要进入实地收集数据。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研究者的辨别能力是很重要的,因为要记录和报告所见所闻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收集。另一个特点是案例在使用之前必须经由案例资料来源处负责人许可同意。这种同意或许可意味着这个案例真正代表实际情况,同时那个组织同意为教育目的而公开它。

3.案例内容。案例的内容自然因教育目的的不同而不同。通常而言,一个案例可能长、可能短、牵涉面或宽或窄,其主题范围几乎没有限制,但是它应该突出地反映一个决策重点,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以便于学生充分地了解某个组织、情况和有关的人。

4.课堂测试。课堂测试是一个案例必须通过的另一个关口。对案例的最终评价取决于它的应用。这一点可能因教师、班级、学生不同而不同。“案例完成了教育目的吗?”这是所有案例材料都提出的一个难答但是重要的问题。

5.时效性。在每一个案例中,环境变化和与今天的管理问题的联系程度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接下来的问题是大多数案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陈旧过时。包含在案例中的管理原则可能长久适用,但是其“外包装”难免会过时或陈旧,这就需要对案例进行更新。

二、案例教学的两个责任中心

国际知名案例问题专家D,B.Schoen和P.A.Sprague认为:“案例方法用的是关于特定企业情况的记录或描述材料;与传统的既定的讲授方式不同,使用案例方法的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关企业情况进行讨论。”在一篇哈佛商学院有关的文章上,案例方法是如下定义的:“它是一种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们和教师一起参与对企业案例或问题的直接讨论。这些反映组织中管理人员实际问题并通常以书面形式准备的案例在学生们中间阅读、研究和讨论。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案例则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因此,案例方法应该包括一种特定形式的教学材料(案例)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该材料(案例)的特殊技巧。”这就反映出在案例教学中存在两个重要的责任中心。其一,教师有责任选择并组织教学所需要的材料。

他可以从已有的许多材料中选择或组织案例,假如他发现上课材料还不够,他可以自己写。他也可以在材料选择工作完成后,按自己的意愿对它们进行任何排序。其二,学生们也有一个责任。“给他们特定的事实、原始材料(在现实生活中,从这些资料或信息中必须作出决策),要求他们想象性地站在现实决策人的角度或位置从这些资料或信息中逼真地和有益地作出结论。”这就意味着学生们必须为上课作充分准备,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学习。学生能从一个案例中得到什么,不只是决定于教师所呈现的案例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程度,即学生充分感受当事人的处境并假设性地为其做出决策,从中才可以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管理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充分地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水平。

课堂案例教学通过实例锻炼培养了学生面对实际情况的临场决策能力及综合素质。它为学生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和对他们的答案获得现场及时反馈的机会。这种机会是非常难得的。譬如,它提供了一种个人所能经受得虚拟风险,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就某个案例所做出的“决策”是错误的,他也不会因此而真的付出经济损失或其它代价,因为那毕竟是一次“预演”而非“实践”。而且其“决策失误”将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或老师指导而得以当场纠正。所以,学生们有责任把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中并提出一个合理的答案。

在上述两个责任中心中,案例教师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是说要教师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应尽量发挥学生自己的作用,教师在其中主要起引导作用。通过这种有指导的模拟训练,这使得学生在其接受MBA教育期间就已经接触到实际的运作,而不是依靠工作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经验。

三、改进案例教学工作的一些思考

1.树立正确利用案例教学的理念。目前大多数学校是兼顾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就我国的MBA课程设置来看,基础性的理论课程的设置就十分必要。因为在我国的MBA学生中,非经济类毕业的学生约占80%,如果不进行理论性、知识性的教育,则无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无法从较深的层次来分析案例中内在的联系。但MBA是在造就管理者,因此它必须教育学生使其知道怎样在管理工作中去激励人、领导人、影响人、控制人,怎样去与人沟通,去说服、管理、组织、协调,去培养责任感、使命感与团队精神,特别是百折不挠精神。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小组讨论与专题发言等形式来培养这些方面的感悟能力。而这方面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了解相关理论后,结合具体问题的分析“悟”出来的。正如我国著名的周三多教授说:“MBA决不是企业家的摇篮,企业家也不是在摇篮里就能摇出来的。”它不是培养“知识分子”,而是造就“能力分子”,也即它重实际性更甚于理论。案例分析教学的精髓,不是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而是致力于寻求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2.案例与例子、练习的区别。很多教师对案例教学不以为然或简单视之,认为案例教学不过是在教学中用点例子、做做练习就行了,殊不知案例与它们的本质区别。虽然这些例子和练习也是有益的教育手段,但误解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案例这个概念的把握。

首先说例子。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是一种或多或少的对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第一手材料经过人为加工处理过的例子而不是真正的案例,甚至有一部分是凭空想象的,没有任何实际根据,是一种“坐在椅子上空想的案例”。而案例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情况的记录。

另一种代表类型是一些练习,它们也许用或不用实际组织的数据。例如:把去年的汽车资产负债和损益总表给学生,要求学生计算某些比率,这就是一个练习,而不是一个案例。还可就某个报纸或杂志上关于一个特别公司的文章展开一次课堂讨论,但这种情况下学生可知道的信息是相当有限的。

虽然案例教学的许多方面可能与在班上使用这些“近似案例”的例子、练习或文章的方法技巧是相同的,然而给这些东西贴上“案例”的标签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其中最突出的是它将会使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