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公务员素质现况及政策对策分析》-公务员论文库
【摘要】关于《武汉市公务员素质现况及政策对策分析》的公务员论文库:公务员素质是一国公务员角色意识的彰显,是国家“吏治”的基础。为此,探析我国公务员现实的素质状况及其面临的问题,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素质模型及其相应评价机制,是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基于这一目的,我们进行了“武汉市公务员素质”的调研活动,以期在武汉市公务员素质分析报告基础上,探索和创新加强公务员管理的路径。
【关键词】武汉市;公务员素质;政策
一、公务员素质实证分析
在对搜集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列出了70项基本素质,前59项为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作为本次调研的重点和公务员素质模型的基本内容。这59项被纳入9个指标体系中,依次为决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依法行政素质、创新素质、执行素质、沟通素质、知识素质和服务素质。经过问卷统计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公务员决策素质第一,公务员在进行决策时,最容易受到来自上级领导、机关单位同事等外界阻力的影响。当被问及“您在做出决策时,最容易受到来自以下哪些方面的外界阻力的影响”(多选,取三项)时,排在首位的因素是“来自上级领导的压力”(频次为645);其次为“机关单位同事的不同意见”(频次为513);再次是“决策对象的不配合”(频次为439)。第二,在决策方案实施之后,公务员对实施方案后果的跟踪反馈不够。统计数据表明,在一项决策做出以后,只有341个受调者(占总人数的38.10%)认为应主动对决策后果进行反馈修正,而大多数公务员都忽略了这一环节。第三,领导职务类公务员的民主决策意识有待提高。担任领导职务的受调者被问及其在作出一项比较重要的决策之前会有何行动时,只有36个受调者(占任领导职务总人数的40.78%)表示他们将有针对性的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二)公务员执行素质第一,公务员对执行中所发现的问题的处理方式欠妥当。根据调查显示,602个受调者(占总人数的67.26%)认为应该对执行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作出详细总结;然而,还有75个受调者(占总人数的8.38%)认为如在执行中未发现重大失误等问题,没有必要进行反馈总结,有41人(占总人数的4.58%)认为执行活动已经终结而不必对执行过程进行总结反馈。第二,公务员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欠缺灵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当领导外出而又有紧急公务需要领导火速亲自处理时,绝大多数的受调者(701人,占总人数的78.32%)表示向对方告之详情并尽快与领导取得联系,有189个受调者(占总人数的21.12%)表示可以立即越级请示汇报,得到批示后办理;只有115个受调者(占总人数的11.85%)表示只要对问题处理有利,可以灵活越权办理公务;还有42个受调者(占总人数的4.61%)表示在这种情况之下不予接待来访者,以免承担责任。这说明公务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缺乏机动的应对能力。
(三)公务员创新素质 第一,在获取最新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动态时,绝大多数受调者不关注或者仍然依靠传统方式去了解信息。统计数据表明,26个受调者(占总人数的2.90%)表示工作忙,很少关注该方面信息,75个受调者(占总人数的8.38%)表示偶尔从日常工作中了解到该方面信息,75个受调者(占总人数的8.38%)表示,只有在工作中需要时才会去关注,这些数据说明,部分公务员缺乏对该方面信息主动关注的认识,平时很少接受该方面的信息或者是被动的接受这些信息。第二,对他人(如同事)的创新性意见的认同程度不高。调查结果显示,14个受调者(占总人数的1.56%)会认为同事爱出风头,另外有141个受调者(占总人数的15.75%)表示对此不发表任何意见,675个受调者(占总人数的75.72%)甚至表示会劝诫同事应该安守本分,这说明大部分公务员对创新意见缺乏认同。第三,对单位的传统工作方式已经习惯,缺乏创新意识。在被问及对传统的工作方式有何看法时,121个受调者(占总人数的13.52%)认为无所谓,因为这不是他们能解决的,59个受调者(占总人数的6.59%)则表示已经习惯传统工作方式,这说明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工作方式已经认同,没有形成创新意识;221个受调者(占总人数的24.69%)则意识到传统工作方式的效率低下,322个受调者(占总人数的35.98%)则表示领导有必要改进现有的传统工作方式,这说明一部分公务员已经意识到传统工作方式的不足,但是他们却把改进传统工作方式归咎为领导的责任,缺乏自己主动提出创新工作方式的意识。
(四)公务员沟通素质第一,沟通的主观意愿普遍强烈,但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根据实证分析,认为结识同事多多益善的公务员占68.72%,说明大多数人比较注重人际关系,并且有主动与同事沟通的意愿,希望通过交往和互动彼此帮助。如果在工作中遇到自己无法克服的困难时,有41.45%的人选择马上把自己的困难向同事表达,以求得理解和帮助,有59.33%的人选择马上把自己的困难向上级反映,求得解决办法,而只有少数人保持沉默,静观其变。第二,沟通的内容比较模糊,非工作因素的沟通可能压倒工作因素。在访谈中我们发现,部分公务员对于沟通的内容认识比较模糊。基于工作沟通是组织的硬性的要求,很少有公务员会拒绝这样的沟通,但是,非工作或者准工作性质沟通的内容就很难明确规定。有的公务员对于工作经验、方法和工作信息之间的交流不很积极,但是对于吃吃喝喝、集体聚会、联谊活动异常关注。也有的公务员沟通的目的是认识更多的掌握一定权力资源的公务员,以便于在机关中办事更加方便。第三,沟通方式多样化,但是有干扰正常工作的倾向。行政组织客观存在各种非正式团体,它们能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提高沟通的效能。对于这一点,多数受调者(53.74%)都能清楚认识到。但是,同学、老乡这样的非正式组织的大量存在也可能影响组织的正常工作,因此有26.59%的受调者表示了对非正式团体“干扰单位的正常工作,不利于组织团结”的担忧。第四,沟通成效缺乏认同,组织凝聚力亟待加强。对于现实沟通成效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只有30.6%的受调者认为沟通的正效果大于负面影响,而有9.5%的受调者认为非正式沟通是山头主义、派系主义的典型体现,应该被取消,有9.18%的受调者担心这样的团体会形成帮派,借机对他们不满的同事进行打击报复。这种分歧也正说明了组织的正沟通和负沟通是客观存在的。
(五)公务员服务素质第一,服务的警觉性很高,但服务意识不强,“顾客至上”的新理念还有待普及。通过问卷分析,有84.80%的受调者认为所有公务员都应该具备服务意识。有75.31%的受调者认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他称职与否三者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联系,即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越高则越是称职。这说明服务的警觉性很强,懂得服务素质是基本的公务员素质。但从访谈来看,与会者普遍认为武汉市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并不强,还没有实现由原来的“官本位”思想向“顾客至上”的新理念转变。第二,服务水平有限,没有实现高效服务的要求。在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的座谈中,有90%以上的受访者对自己下属公务员的服务水平感到不满或相当不满。对于入世和新世纪到来带来的挑战,多数受访者担忧武汉市公务员的服务水平不能适应,亟待提高。在“公务员十分缺乏的素质”中,服务水平和能力的缺乏程度很高,具体表现为,缺乏“与服务对象交流的耐心”、“善于准确和及时把新的政策和法规传递给群众”、“坚持把具体的服务任务负责到底”以及“虚心听取服务对象意见和建议”。第三,服务制度设计不完善,好的经验和做法需要及时推广。许多窗口服务部门还没有建立起高效和方便的“一站式”服务,群众办事有的还需要在不同的窗口和部门之间反复跑动。对公务员服务水平的考核和监督制度也不完善。
(六)公务员知识素质第一,知识和技能结构老化,难以适应现代政府行政管理的需要。调查数据显示,有688人感觉缺乏“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外语”、“有关行政法律知识、”“现代公共管理知识”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知识”(77%),这说明大多数公务员都感到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在老化。第二,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http://www.51lunwen.org/gwy/公务员普遍感到自己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和现实工作中的需要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有的课本知识根本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甚至已经被潮流发展所淘汰,另一方面,即使是刚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新毕业生也感到书本知识与实践要求相隔离。第三,缺乏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学习。在有关缺乏素质的选项中,相关法律的缺乏程度达到32%。部分受访者对我国宪法、行政法、公务员暂行条例缺乏基本了解,懂得行政法的领导职务公务员和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亦很少,其中,在执行公务时能明确表达出本人和行政相对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受调者只占到全部受调者的11.23%。第四,普遍感到缺乏相关的经济知识和WTO有关规则。在缺乏程度的选项中,公务员对“WTO相关规则和对本行业的冲击、影响”的相关知识缺乏程度最高,仅次于外语水平的缺乏,居于整个素质体系中的第二位,说明大家普遍对于WTO有关知识和挑战缺乏了解和准备,也间接说明以往的公务员培训在这些方面效果并不理想。第五,缺乏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一些实证数据说明:第一,当前政府还没有建立起学习制度,学习和学习成绩没有与考试、考核挂钩,导致学不学习对公务员本身没有任何影响;第二,组织的学习和培训内容安排不合理,过于宽泛和空洞,太多死板的政治性说教,而缺乏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缺乏与本工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