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教育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初中新任硕士教师的教学适应思考——以广州市GY中学为例

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05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312271537029867 论文字数:38856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本次研究主要以叙事的方式,记录并探讨了初中新任硕士教师的教学适应情况,旨在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措施建议。

第一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新任教师

国内大部分论文中,经常混用“新教师”、“新任教师”、“新手教师”、“初任教师”的概念。目前对于“新任教师”的概念界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关于“新任教师”的界定,斯特菲(Steffy)提出的教师生涯模型认为,新任教师应当经历3年的准备工作,以便能够迅速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从而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此外,他还认为,新任教师在经历过适应阶段后可以迅速提升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麦克唐纳指出,新任教师是指在完成所有职前训练课程(包括实习阶段的教学实践)、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且在某个学区担任教师职务不超过一年的专业人士。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新任教师是指完成了高校的师范教育,并开始担任教师的角色,尚未能够充分适应和胜任课堂教学的入职初期的教师。其任教时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段时间可能是不足三年、五年,也可能只有一至两年。

目前大部分国内学者认为,新任教师是指已通过教师资格认定,任教时间为1-3或1-5年的教师,包括在编教师、代课教师④和相同学校互换岗位的教师⑤。

虽然“新任教师”通常也被称为“初任教师”、“新教师”、“新手教师”,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有细微区别的。“新任教师”对应的是“老教师”,是从教师的职业适应状况划分的;“新手教师”对应的是“专家型教师”,主要是从专业能力进行划分⑥;“初任教师”这一术语在北美地区使用较多,在其他地区使用较少⑦。

根据上述不同学者的定义,本文将硕士学历初中新任教师的概念定义为:拥有硕士学历,并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证书,被学校正式聘用,并且已经在教育岗位工作了一到三年,目前仍处于专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从事初中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二、理论基础

(一)教育管理理论

从学校管理职能出发,学校管理职能可区分为基本管理职能和专门管理职能两大类,其中,专门管理职能包括了人事管理和教学管理②。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本主义的价值观逐渐被大众推崇,学校管理也逐渐受到“以人文本”的价值影响,逐渐从“以事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新课标的颁布和中考的改革,也是受到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地位。目前,学校之间的竞争逐步演变为人才的竞争,人本主义的学校管理必须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为本,因为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中最积极主导的因素。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管理者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始终把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②③。

学校管理包含着教师的进修培训,教师也必须接受学校的管理和培训,这既是教师的权力,也是义务。对于刚入职的新教师,学校也会专门为其提供相应的入职培训,和有关于教师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面对新的群体,任职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以新任教师为主,以他们所欠缺知识和技能为内容,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在实践中帮助新教师成长。笔者以教育管理相关理论为理论依据,为任职学校提供给新任教师的帮扶措施和采取的教师培养措施提供理论支撑。

第二章硕士新任教师们教学适应的叙事

一、学校情况

(一)建校历史

GY中学成立于1888年,初名为广雅书院,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20世纪初,和湖北的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两湖书院、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是广州著名的重点中学,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中学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校被授予省、市重点中学的称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学术交流中心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21世纪学校优质教育》科研课题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EPD)项目”实验学校,全国首批“科研兴教示范基地”学校,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劳动技术教育示范性学校,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实验基地学校。

2017年,广州市花都区和广州市教育局达成协议,联手打造了GY中学花都校区,为当地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学校隶属广州市教育局,是公办市属中学,由GY中学按照其办学理念、模式、规模等统一管理和调配。花都校区于2020年9月招收了第一届初中生,2021年开始招高中生,目前GY中学花都校区初中部30个教学班,高中部30个教学班,小班制教学。现今为止GY学校花都校区初中部已经招满,高中部只招满两个年级。

二、新任教师们的具体叙事

(一)不是摩课,就是在磨课的路上

从企业进校园的宋老师

笔者第一次见到宋老师是在公开课上,宋老师当时一袭红衫,颇感意外。一打听才知,宋老师是从企业考进来的。经过介绍,笔者了解到宋老师本科就读英语专业,毕业后研究生就读于某985大学攻读笔译专业,在读完之后,宋老师进入企业担任翻译,并于2022年到GY中学工作,担任英语教师。宋老师性格活泼,为人善良,积极进取,她认为虽然花了一些时间,自己总体来说是能适应教学工作的,但有时也感觉压力大。

宋老师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便选择教师行业,笔者仔细了解才知,在企业工作非常辛苦,还要遭受上司的打压,而教师职业福利待遇好且稳定,比企业工作轻松,而且工作更纯粹一些,没有过多复杂的人事关系。此外,GY中学位于广州,教师职业简单的人际关系与较高的收入吸引了宋老师。

摩课磨课中学做师

宋老师认为自己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适应学校的工作节奏,尽管有时候会觉得比较忙碌,有压力,但是她相信自己在适应一段时间后便能缓解焦虑的情绪。老教师们也认为,宋老师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虽然一开始可能适应得没有本科和研究生都读师范专业的老师快,但是后期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宋教师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对于教学的基本功,如三字一话,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都没有系统学过,只是在准备考教师编制时接触过。因此她自己在和笔者沟通的时候,都承认她在教育基础知识和理论、学科教学知识以及教学基本功方面,掌握得不如师范毕业的教师好。她也承认其他师范毕业的新教师会适应得比她快些。但她努力弥补自己与师范毕业老师之间的差距,在她的努力学习下,她对教育基础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很快地熟悉并掌握。

第三章 硕士新任教师适应问题的原因分析 ....................... 52

一、高校层面 ........................ 52

(一)不同硕士的培养目标不同 ............................ 52

(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环节薄弱 ........................... 52

第四章 促进硕士初中新任教师教学适应的措施建议 ........................ 57

一、高校可采取的措施 .......................... 57

(一)提供非师范专业学生学习途径 ............................. 57

(二)建立和完善教育实践环节 ............................ 57

结语 ................................... 62

一、研究结论及不足之处 ..................... 62

二、未来展望.......................... 62

第四章促进硕士初中新任教师教学适应的措施建议

一、高校可采取的措施

(一)提供非师范专业学生学习途径

在教学能力方面,师范非师范专业的教师存在差异。非师范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够扎实,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掌握较少,专业技能与师范专业相比有所欠缺,这就需要非师范高校能提供相应的学习途径供他们学习。

非师范类高校可以提供网上、线上学习的渠道,并公开线上有关教育类的讲座,让非师范生有更多机会了解并听讲。一些具备良好条件的非师范院校,可以与当地的师范学校建立联盟,共同分享他们的师资优势;开设针对非师范学生的中短期自费课程,鼓励他们采取自学的方式学习,并由课程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确定学习范围,给予指导。定期组织学员参加学习汇报,检验他们学习效果。

(二)建立和完善教育实践环节

1.对于师范类研究生

首先,应根据专业背景,增设与教学实践相关的课程,以满足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需求,例如:中小学教材分析、学科心理学、学生认知发展、学科教学法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增加教育见习实习机会。建议见习多安排,尽早让学生走出校门接触基础教育实际、感受教学环境、培育职业意识,促使师范生由学生向教师角色转换。督促学生在每次实践后总结反思,针对本次实践找出不足,提出解决方案;然后在下次实践中扬长避短,逐步提高。此外,多开展微格教学训练。微格教学训练是教学实践的一种形式。有一部分教育类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并不是师范专业,从未接受过微格教学训练,因此要强化这方面的练习。有的研究生,即使在本科阶段已经接受过微格教学训练,但仍有必要继续深入学习,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投入和努力。

教育管理论文参考

结语

一、研究结论及不足之处

本次研究主要以叙事的方式,记录并探讨了初中新任硕士教师的教学适应情况,旨在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措施建议。

本研究得到的结论是:初中新任硕士教师教学适应情况总体较好,但存在交流沟通不畅、压力大、备课存在困难、上课存在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尚未深入、专业知识还需提升、教学基本功还需扎实等问题。

产生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在高校层面,不同硕士的培养目标不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环节薄弱。二、在学校层面,教师培训措施落实不到位,培训针对性不强,学校教师队伍学历结构有待完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