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4.1 2017-2019 年关键审计事项类别占比变动情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本文在进行描述性分析时主要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为非参数检验法,主要是由于数据类型不满足于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分布,总体的分布情况无从知晓。借助非参数检验方法研究不同年份之间关键审计事项于描述形式、原因、类别以及应对措施方面的差异情况,了解到自新审计准则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以来相关事项实施的情况,从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同时,本文创新性地将文本分类技术运用到了关键审计事项的相关分类中,在对本文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再通过描述性统计量以及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对关键审计事项的相关情况进行研究,大大节约了研究的时间成本,提高了研究分析效率。
针对本文采用的文本分类技术,今后可以积极运用于涉及较多文本的各项研究领域中,简化研究步骤、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研究效果。可以选取多种文本分类模型,类如朴素贝叶斯、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卷积模型等多种模型,分析比较不同模型运用于相关文本分类中的准确率,选取效率较好、准确率较高、可行性较强的模型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有较好的准确性,提高研究的效率和效果。
本文针对研究分析到的修订后的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三年以来关键审计事项的执行情况,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
1.从社会层面,社会各界可积极营造鼓励审计师在报告中添加关键审计事项的良好氛围。社会的各个层级、各主要成员,例如监管部门、财务报表的需求者和上市公司可以明文规定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要关揭露键审计事项,同时鼓励其在确保审计的总体目标以及秉持着客观公正的同时增加关键审计事项发布的数量,在关键审计事项段落添加更为个性化的信息。
2.从监管角度,对关键审计事项发表的审查在财政部、证监局、中注协等监管部门的相关的质量检查过程中尤为重要,对不符合规定的事务所和审计师个人采取警告、处罚等措施促使关键审计事项发表质量的提高。监管部门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新修订的准测中有关关键审计事项实施细则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
3.从会计师事务所角度,事务所在制定质量控制制度时应根据新修订的报告准测的规定将关键审计事项相关的重要事项包含到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中,注重对审计师的培训和促进审计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内资所可以参照四大所在执业过程中以及发布的审计报告的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拉近与四大所间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四大所。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