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台建设期
新浪自 2009 年 8 月开放微博内测,到 2011 年期间是新浪微博平台的建设期。在此期间,新浪的经营战略是通过多种途径吸引用户注册加入微博,从而扩大微博的用户规模。在平台建设期,新浪微博以拓展用户规模为主要目的,平台功能以基础服务为主,使用户在平台上可以实现发布 140 字以内的内容和动态、评论和转发其他用户所发布的微博,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发布者以及发送私信聊天等。
为实现用户的积累,新浪微博采取了多种吸引用户注册微博的推广手段。首先,新浪微博是依托四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新浪而产生的,通过在新浪和其他互联网平台、网站中投放广告,凭借新浪的媒体优势吸引新用户注册微博。其次,2010年被称作“微博元年”,而在众多微博的竞争中使得新浪微博超越其他平台迅速获得大量用户的方式在于微博邀请大量明星入驻微博,明星们在微博发布内容自然会吸引大量粉丝注册微博。通过这样的方式新浪微博在早期迅速积累了大批用户,2011 年第一季度新浪微博用户数达到 1 亿人,至第二季度就迅速突破了 2 亿人。
..........................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我国开放社交媒体平台的代表,新浪微博平台,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采取价值链与盈利模式构成要素理论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新浪微博的盈利模式,对新浪微博及其他开放社交媒体平台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研究发现:新浪微博经过不同阶段的发展,当前形成了面向个人用户、企业用户和头部用户提供不同的基础与增值服务的经营模式,能够为用户提供广告服务以及会员服务、粉丝管理和推广服务等增值服务。其盈利渠道包括广告盈利模式、增值服务盈利模式以及佣金和分成盈利模式。
新浪微博的盈利模式在虚拟价值链的信息服务增值和实体价值链的资金流传递和增值共同作用下形成,通过传递形成价值增值,达成信息经济。
新浪微博的盈利模式由广告为主,微博增值服务为辅的利润点、个人和企业用户为主的利润对象和利润源、线上和线下营销活动相结合的利润杠杆、以及以新浪品牌效应和明星效应为主的利润屏障等要素构成。
新浪微博的盈利模式在盈利初期为新浪微博带来了良好的效益,但发展至今新浪微博的盈利模式存在着依靠单一利润点带动收入且增长乏力、用户总量趋于饱和的同时活跃用户发展存在压力、广告等内容导致用户使用体验不佳,平台对用户吸引力下降以及市场竞争导致经营策略上忽视自身差异化应用与利润屏障的建设等不足之处。
对于新浪微博盈利模式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维护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拓展横向价值链、整合纵向价值链、塑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等建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