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审计论文,本文在上述的研究后对于主体功能区分类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资源环境区域政策具体化。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定位不同,所以资源环境政策也需要具体化。首先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在带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主要的目标是促进经济的腾飞;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是不允许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开发活动的。由于不同的主体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目标不尽相同,因此政府在采取的举措上,要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区域特色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和制度文件以及产业政策,既要保证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要有节制的发展限制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产品。 建立完善的区域互动机制。在主体功能区分类的背景下构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指标体系是一种新方向,它一方面将主体功能区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加有效的评价党政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另一方面,它缩小了空间差距,加大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带动了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所以需要建立完善的区域互动机制,将全国范围内的主体功能区进行区域联合,以此完成全面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考核。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储量丰富,但是庞大的人口数量使得自然资源变的十分匮乏,再者由于人们在过去以及现在的日常生活中对于生态环境的造成破坏等问题,已经导致现有的自然资源更加匮乏,我国政府在环境污染治理上所投入的费用因而不断在攀升,如图 1.1 所示:
从 2011 年至 2017 年,我国环境防治经费基本趋于逐年增长的状态,从最开始的7114 亿元到 2017 年的接近 9500 多亿元,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于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1983 年,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经过多年来专家学者的长期探索,在2003 年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政府也开始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审计工作作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点关注方向。
...................
第二节 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一、论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在充分梳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围绕主体功能区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与意义,各章的主要内容、方法,技术路线以及研究创新点等。
第二部分:国内外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结合环境审计相关理论综述,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释,再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并进行述评。然后介绍了本文在进行研究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包括生态环境理论、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和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第三部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现状分析。本部分主要针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试点进行总结,并分析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审计评价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自然资源资料获取困难、审计人员审计方法受限、规范统一的评价标准缺乏、审计评价的针对性不足。
第四部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部分首先介绍了主体功能区的相关理论概述,然后对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可行性分析,再结合主体功能区的规划构建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副指标的特征重点构建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五部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将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应用于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代表城市,根据最终的得分得出结论。
第六部分:建议及展望。根据各市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得分情况相对应的提出相关建议。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环境审计相关文献综述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部分西方国家就开始研究环境审计在国家治理中起到的作用。我国基于特有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环境审计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因此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环境审计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
(一)环境审计的概念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环境审计的国家之一,随后西方发达国家也纷纷开展环境审计工作,直到上个世纪 90 年代,其他国家才开始对环境审计进行研究。Ruth (1998) 提出环境审计是一种评价环境管理情况的一种工具,通过审计政府政策、公司行为等进行定期的系统性评价,来评价其是否达到法律、法规或政策目标的要求,对自然资源使用效率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改正。Lightbody(2000)提出环境审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来说,环境复核和资源使用复查这两种功能是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Barton(2014)提出环境审计是政府部门系统性、经常性的审查当地环境质量情况及实施效果的一种实践活动。
虽然我国的环境审计发展的时间较短,但是近年来,在各级专家和政府的积极关注下,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环境审计的概念主要集中于国家对于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日常活动的监督;陈正兴(2006)提出环境审计主要是对企业日常环境保护组织、管理系统等进行客观的评价,最终促进企业管理以及评价企业环境情况的目的;张燕等(2017)认为环境审计是一种对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进行监督、评价的活动,其目的是确保受托经济责任的切实履行。张向慧(2017)提出环境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在秉承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依法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与资源环境相关的活动进行的审计监督的一种活动。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生态文明理论
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而创造出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之和,对于生态文明的概念,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见解。生态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共同构建起了整个和谐社会。当前所倡导的生态文明正是建立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丰富成果的基础上,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待环境问题,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使生态环境具有可持续性。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只有社会主义才会主动承担建设生态环境这一伟大责任。
二、公众受托责任理论
公众受托责任是指政府机构在接受社会大众的受托,管理使用社会资源后,有义务向社会大众说明其具体的活动内容的一种行为方式。社会公众将责任委托给政府,政府为了表明自己有切实履行社会公众的责任,有必要请社会第三方审计来做出审查评价,从而给社会大众进行说明,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
第三章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现状分析 .................................... 15
第一节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情况 .................................. 15
第二节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障碍 ............................ 17
一、自然资源资料获取困难 .......................................... 17
二、审计人员审计方法受限 .......................................... 17
第四章 主体功能区分类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19
第一节 主体功能区概述 .............................. 19
一、主体功能区含义 ............................ 19
二、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 19
第五章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 30
第一节 案例背景 ....................... 30
第二节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 30
一、主体功能区权重的计算 ........................... 31
二、指标评分的确定 ............................... 33
第五章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第一节 案例背景
上文中已经对四大功能区建立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章将选取不同的地区,根据其自然资源的禀赋特征,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首先,根据优化开发区的自然资源特点,《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苏州市在主体功能区划分要求下,综合苏州现有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潜力和开发力度等多方面因素分析,苏州全市陆域国土空间被划分为优化开发区。
其次,根据《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长沙市整个市区都是属于重点开发区域。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的重点开发区,主要是要强化科技教育、文化创意和商贸物流等功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都市。
然后,根据《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吐鲁番市属于我国农产品主产区之一。吐鲁番市依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作为新疆的一个农产品主产区,以盛产瓜果而闻名世界。吐鲁番市应着力保护好耕地,稳定其农产品的产量,增强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的安全以及总量供给。
最后,根据《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大兴安岭地区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加格达奇区、呼中区、松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