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小学教学论文,本文在研究阶段,通过归类梳理国内外生活化教学理论的相关文献,并在弗赖登塔尔的现实数学教育理论和课程标准理念理论基础上,设计并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结合教师的课下访谈、深入实际课堂多维度观察,从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认知情况,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及评价反馈生活化等方面总结并归纳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存问题。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课堂提出的必然要求
社会对创新性实践人才的渴求,引发了教育者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的思考。《义务教育数学课标(2011 版)》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学习的源泉[1]。这一观点的提出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生活与数学教学相联系的教学模式,通过将数学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机械、抽象性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生动有趣的实例相结合,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生活处处是数学,需要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1.1.2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客观需求
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学科,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小学生特殊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兴趣,就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打破学生心中对数学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不应该是晦涩难懂的概念、公式的机械记忆,而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教学活动合作探究,一起经历数学知识由来发展过程,实现运用于生活并超越生活的最终目的。
1.1.3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我国许多教师现在不断意识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并能积极主动将生活化教学引入自身的教学实践之中。纵观现阶段整个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通过中国知网查询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相关研究仅有 1657 条,因缺乏相关理论指导和培训,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教材、教参怎么写就怎么教;有些教师随意运用生活化教学的引入与课堂内容格格不入;还有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用老师的生活经验代替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等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
1.2 本文研究的内容
1.2.1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别从学生和教师角度了解小数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包括师生对教材内容生活化教学的认知情况及在教学中教师对生活素材使用情况、常用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并结合课堂观察,经过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就学生层面讲,学生对数学并非毫无兴趣,理解能力欠缺是最大的学习困难,需加强数学在生活中应用;就教师层面讲,教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仅处于了解的层面,实际操作中存在长远教学目标缺失、情景引入形式化,教学方式单一,评价唯分是从等现象。
1.2.2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提出
通过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及现存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2]。指出小学数学教师从意识上进行角色转变,从行为上能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数学素材,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直观、趣味的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保证课堂活力的同时作为引导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合作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游戏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激发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相关研究进展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生活化教学
当生活化融入到教学也就变成了生活化教学。纵观世界教育史,教育与生活都经历了三个阶段:教育依附生活、教育独立于生活、教育重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发展过程。
不少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自己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孔鑫老师提到:“生活化教学就是转变原来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将课程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独立思考、实践探究的体验”[3]。冯鹤琴老师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中说:“生活化教学就是在生活化教学氛围中实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让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4]。胡荞丽认为,生活化教学是在学生的认知和生活背景基础上,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培养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课堂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生活与数学教学是密不可分的[5]。
就本文的研究重点和众学者的理解,笔者认为生活化教学就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实施教学的环节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内化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生活化教学的生活不是指日常生活琐事,而是教师根据学科价值和教学内容,经过精心选择、适当加工处理以后的生活现实。
...........................
2.2 相关研究理论
2.2.1 弗赖登塔尔现实数学教育理论
20 世纪初,世界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了现实数学教学理论,提出“数学教育即是现实的数学教育”[11]。这套理论体系将数学教育总结成了三个词——现实、数学化和再创造。他认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现实中真正存在,也应用于现实生活。不同的人有各自不同的“数学现实”,这里的“数学现实”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的数学知识及其背景的组合。教师应该在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数学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对生活材料进行优化选择、合理加工。他提出“与其说让学生学习数学,还不如说让学生学习数学化”[12]。从一个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将学生大脑中非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提取,通过抽象出数学概念发展成科学结论,让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的过程和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现实数学教育者看来,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再发现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习活动对已有经验进行新的认识、反思,数学再现的过程也就是再创造的过程。
弗赖登塔尔的现实数学教育理论将现实世界与“数学化”的教育过程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后续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2.2.2 课程标准中教育理念
《课标(2011 版)》在基本理念中提出教师的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水平,在第一、二学段的分层目标中也提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物体中”、“具体情境中”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进行有意识地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思考。同时《课标(2011 版)》也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个性化的动态过程,除了接受学习,自主实践探究、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方式”[13]。那么教师需要就需要运用丰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获取独立思考、探索交流的活动经验,内化数学思想与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方向标,阐明了关于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表 3-1 教师问卷调查
..........................
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分析............................11
3.1 调查研究设计............................. 11
3.2 教师问卷调查数据与结果分析..................................13
4.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存问题及成因.......................21
4.1 存在的问题.........................21
4.2 问题成因........................29
5.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31
5.1 改良长远教学目标缺失,树立正确的生活化教学教学理念.......................31
5.2 改善教学情境形式化,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32
5.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5.1 改良长远教学目标缺失,树立正确的生活化教学教学理念
学习数学的最后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获取利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4]。但是在通过课堂观察发现,由于教师对生活化教学认识程度不高,导致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缺乏长远教学目标设置,仍然像过去一样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数学思考。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蕴含一个适当的情感价值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坚毅的品格;如果教师能在学习中的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如果能够掌握知识背后蕴含的数学思考,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的话,卷面成绩 90 分的孩子一定比与 98 分的孩子差吗?所以要想改良教学中长远教学目标缺失,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生活化教学理念。
其次教师的长期职业性就已经决定了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吸收先进教学理念,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25]。我国于 1999 年也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