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战略管理论文格式、战略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DYF食品公司发展战略管理研究

日期:2020年02月27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030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02201330017504 论文字数:27744 所属栏目:战略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战略管理论文,本论文以 DYF 食品公司的发展战略方案设计作为研究对象,在相关理论和国内粗粮深加工食品行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 DYF 食品公司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对 DYF食品公司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概述,包括 DYF 食品公司的基本介绍、内部资源和内部能力等。针对 DYF 食品公司所处外部环境情况,运用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相关知识,以及 PEST 工具,对企业外部的宏观环境、行业发展情况,以及行业竞争情况做出分析。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运用 SWOT 分析对 DYF食品公司的发展战略类型做出选择,同时定位其发展战略的目标。最后,通过前文的理论分析和问题描述,从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多样化战略、品牌提升战略、多营销渠道推广战略、航天食品战略五个角度对公司的发展战略做出了相应的建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由于国内居民人均收入的持续增加,促使了我国消费者对粮食制品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粗粮深加工食品消费市场呈现迅速发展趋势。粗粮深加工食品因其具有粗粮细作、口味多变、携带方便、营养丰富等诸多便利之处,而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其市场空间及消费潜力巨大。据有关部门预测,到 2020 年,我国粗粮深加工食品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 1000 亿元[1]。

其中,两个原因直接推动了我国粗粮深加工食品行业的急速发展:一是市场需求的推动。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经济持续增长,使得我国居民消费能力日益提高;同时与粗粮深加工食品市场相关的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多样化的日常消费和愈发频繁的食品流动。二是消费需求的带动。人们消费方式逐步向多元化、方便化方向转变,口味多元和健康性成为新一代消费群体关注的重点。这使得具有较多口味和较好健康性的粗粮深加工食品成为了人们日常消费中的新选择[2]。我国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势必带来粗粮深加工食品市场新一轮发展增长的机遇,而消费者对于粗粮深加工食品的需求也转变为多样化、健康化等高端需求。企业若能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则会迎来新的消费增长和企业发展。

伴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目前已跃升为世界第一的粗粮制品消费大国。而在粗粮深加工食品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行业内部也产生了日趋激烈的竞争,竞争的层次及方式也不断演变升级。这些外部环境所引发的变化,迫使 DYF 食品公司必须重新思考今后的发展方向。公司如何在新环境变革下确立一个既适合自身,又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发展战略;并采取持续、卓有成效的措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4]。

目前,DYF 食品公司现有经营策略对公司发展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严重制约着本公司的长远发展。因此,分析当前现状,及时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明确并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迫在眉睫。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本文以 DYF 食品公司的发展战略设计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研究粗粮深加工食品在新的经济环境背景下,该公司如何进行品牌树立、业务拓展及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本文最先分析研究当下粗粮深加工食品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实践意义,并对整体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与评价;然后,运用其次,以 DYF 食品公司为例,分析该公司目前的发展情况,公司内部的主营业务领域与经营模式,以及公司外部发展环境,并运用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的专业知识重点分析该公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最后,基于对 DYF食品公司发展战略的分析研究,结合公司的发展实际与自身条件提出了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一系列发展战略。

文章主要探究以下六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同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是相关理论基础。主要介绍本文相关理论,包括企业战略理论以及本文所运用的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的战略分析与制定打下基础。

第三章是 DYF 食品公司的内部环境分析。包括 DYF 食品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公司发展现状及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

第四章是 DYF 食品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从企业外部环境入手,运用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的相关知识,以及 PEST 分析工具,对 DYF 食品公司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我国粗粮生加工食品行业的发展和竞争情况。

第五章是 DYF 食品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首先对 DYF 食品公司内外部环境中,外部机会、外部威胁、内部优势和内部劣势的总结和分析,运用 SWOT 分析工具对 DYF食品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选择,从而确定发展战略的战略定位和目标,最后依次从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多样化战略、品牌提升战略、多营销渠道推广战略、航天食品战略五个角度对 DYF 食品公司的发展战略做出了相应的建议。

最后为本文的研究结论。简要梳理本论文进行的工作,汇总形成三点研究结论

........................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企业战略理论

2.1.1  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

“战略”一词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一个军事用语,指的是为了赢取一场整体战争,而为之制定的相关的谋略以及战术安排等。经常有人形容商场如战场,因此就有学者将“战略”这一军事用语引用到了管理学的范畴[9]。

国际经济学界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历史已经近百年,其发展主要大概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分别是:早期战略理论阶段、经典战略理论阶段、竞争战略理论阶段以及超越竞争战略理论阶段[10]。

国际上最早开展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国家是美国。美国在 20 世纪 30 年代经历了“经济大萧条”之后,他们的经济学者开始反思其成因,这其中就包括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I.Barnard),他在其著作《经理人员的职能》(1938)中,最早在经济管理学领域中引入了战略的概念,他认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职业经理人的工作重点就是为企业量身定制适合企业发展的一系列发展策略[11]。此后的三十年,被认为是早期战略理论阶段,在这一阶段,战略管理理论还没有形成体系,但是不同的学者贡献了关于战略管理的不同思想,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安索夫(H.Igor  Ansoff)发表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奠基之作《企业战略》(1965),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从此战略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领域中的热门研究方向,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了对战略管理的研究[12]。因此,安索夫普遍被学界认为是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研究的奠基人。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不同学者百家争鸣,形成了大约十个不同的理论学派,这一时期被称为经典战略管理理论阶段。

.................


2.2  发展战略分析法

本节对本文所使用的发展战略分析方法的基础理论进行简要概述,依次 PEST 分析法和 SWOT 分析法。

(1)企业环境分析。

企业环境分析是指从内外两个不同角度,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区别对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因素进行分析,使得能够对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存在明确认识。其中,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指与企业生存发展相关联的外部因素,如宏观环境及行业环境。企业的内部环境是指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影响企业变化的因素,如企业资源和能力。

企业是市场中的组成部分,任何企业的生存发展都无法脱离市场,而各个微观市场又必须在国家规定的政策、宏观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社会文化的规范下进行。因此,企业环境分析是研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步,常用方法为 PEST 分析法[20]。PEST 分析首见于《Scann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一书,其中的 P、E、S、T分别代表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因素,其分析能够揭示、探讨研究对象的发展潜力与方向。 

图 2.1  PEST 分析法

..........................


3   DYF 食品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9

3.1   DYF 食品公司介绍 .................................... 9

3.2   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 9

4   DYF 食品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18

4.1   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 18

4.1.1   宏观政策与法律环境 ..................................... 18

4.1.2   宏观经济环境 ................................... 19

5   DYF 食品公司战略制定 .................................. 29

5.1   SWOT 分析与战略选择 ........................................... 29

5.1.1   优势(S)分析 ............................. 29

5.1.2   劣势(W)分析 ....................... 29


6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