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企业管理论文格式、企业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思考

日期:2022年02月27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467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202201614242122 论文字数:62525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历程中,上述三海区因其不同的海域特色、政策支持和渔业发展环境等,呈现不同的发展特点。在这一小节中,尝试简单论述其他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与北海渔业企业进行比较,为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东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东海区构建了渔业企业体系并发展对外交流

东海是我国渔业开发较早,发展程度较高的海区。其中,上海市是我国东海区开埠较早,现代化发展程度较高的一座城市。早在民国年间,上海市便是一座国际都市,其渔业经济发展也长期以来也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市渔业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东海区渔业企业的代表和缩影。

首先,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较快建成国有渔业企业体系。先后成立了上海市渔业公司、上海市渔轮厂、上海市渔业机械厂、上海鱼品厂、上海网绳厂、上海市水产供销公司等国有企业以及一批上海市区、郊县所属的水产供销企业,从水产捕捞、加工和销售上组成了上海市的渔业经济运营网络。其次,东海区的渔业企业重视对外的交流活动,开拓国际视野。20 世纪 50—70 年代末,上海的主要国际渔业交往对象是前苏联、东欧、朝鲜、越南等,同时注重发展与日本的民间往来。此外,上海市的渔业企业还承担了诸多对外接待交流任务。例如:1956年,朝鲜派遣 3 人到上海市水产公司水产品加工厂实习;1971 年和 1972 年,朝鲜曾两次派水产单位相关人员到上海市渔业公司及其他渔业生产单位进行参观学习。①“1959 年底至 1960 年 1 月,市水产局先后接待了‘越南水产经营考察团’和‘水产考察团’共 27 人„„1963 年,越南水产总局局长阮仲省„„到上海访问„„参观了市渔业公司、渔轮厂、鱼品厂、网具制造厂、市水产供销公司第一批发部等单位。”②上海市的渔业企业在这一期间参与至国际交往中,得以不断开阔视野,学习了技术和积累经验,在国际中找寻中国渔业与国际上的差距。

结语

社会变迁性的研究需要了解研究对象的转变轨迹,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变化分析,才能更好掌握其轨迹和发展方向,探讨其发展规律。对新中国成立北海渔业企业发展变迁的历时性考察,笔者以为,渔业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发生发展均有不同的驱动因素和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因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以及维护海洋权益的需要,北海市成立了包含加工流通、渔船修造、综合性海洋捕捞在内的渔业企业体系,这一个渔业体系的建立为北海渔业经济在渔船用具、稳定渔业市场秩序和开发新的渔业资源中发挥了作用。同时,由于管理上的僵化、政企不分和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等原因,导致渔业企业出现长时期亏损,经营管理不科学和渔业生产减产等问题。此时期国内其他海区的渔业企业体系也建立起来,虽也存在一些弊病,但能够参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和掌握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

改革开放后至 21 世纪前,在推进市场化改革的任务中北海渔业企业结构上出现新的调整,侨港镇这一新的较具独立的渔业企业系统建立起来。然而,由于计划经济下企业积弊严重,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过度捕捞等矛盾,出现了传统渔业企业竞争优势下降,涉外渔业频发和海洋资源减少等痛点。为解决这样的矛盾,渔业企业从 5 个方面进行了发展实践。这一时期,其他海区的渔业企业间因其发展基础、服务域、开放程度、政策和创新力度等的差异导致发展不平衡。

21 世纪以来,北海渔业企业在新的历史发展要求和条件下,民营企业成为新世纪引领行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在这一时期,因企业内部因素、国家政策要求和社会环境的制约,渔业企业面临着渔业资源减少、老旧企业经营困难、国家政策转型带来的发展阵痛、走出国门不畅等问题的困扰。但困难是暂时的,为了解决清除上述发展障碍,渔业企业立足本体,通过多元发展延长产业链、以科技创新推动、加强对外交流、紧贴国家发展政策和回馈社会等多个方面摆脱发展困境。而同一时期其他海域的渔业企业发展,在打造自主品牌和不断“走出去”面向国际社会中寻求发展良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