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制造企业采购成本构成分析
(一)原材料价格
(二)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包括把物料从供应地运输到目的地的运输费用、中转费用,比如中途使用仓储设施的费用、保险费用和管理费用。
(三)采购材料的相关质量成本
采购质量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原材料质量问题,即原材料的质量差,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差,更甚者则原材料不能用于生产;还有由于客户或采购方临时更改方案,致使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满足客户需要,还需重新生产。另外,还有其他的有关质量的成本,例如产品在生产中的坏损、在运输过程中的坏损、货物错发所造成的运输成本等,特别是易碎的物品,在包装过程中也容易发生坏损。
二是供应商质量问题,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供应商在运作时过多考虑自己的利益或是由于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导致的商品质量差或是交货逾期;供应商的投资方或合作方不履行合同,临时抽出合作资金,导致产品生产链中断,不能及时生产出产品;供应商财务上由于财务人员的疏忽导致财务出现问题。
(四)存货成本
企业在购进原材料时或是生产出成品时,都需要先储存起来,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存货成本作为长期的成本,需要企业十分重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别在于,前者较为固定,如仓库保管员的固定工资等,后者变动性较大,如原材料、成品的破损或变质所产生的成本等。
(五)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是指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因为天气、路途等外部因素而导致的采购不及时,这也需要记入采购成本。它包括原材料缺乏而造成生产环节中断的损失、员工少而停工的损失、产品发货不及时的损失等。另外,如果因为发货不及时,客户对此不满意,就会造成客户对公司的不信任,更甚至是停止合作,这样则为公司造成更长期的损失。
(六)其他成本
制造企业除了这些大方面的成本,还有其他的成本,如采购人员的工资、对采购人员采购过程中的监督成本、还有对采购环节的专业管理成本等。
四、制造企业对采购成本的控制策略
(一)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1)选取适合自己的供应商
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该做到“货比三家”,要对比各个供应商所能供应的原材料的质量、价格、运输成本、交付时间、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企业特点和当前市场行情,做出相应的选择,不能一味追求低价,而是要追求高的性价比。
(2)与供应商达成共识
在选择了适合本企业的合作商之后,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最好是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样,有利于在长期合作之后争取更优惠的价格,形成本企业的价格优势。除此以外,还可以给供应商施加一些“压力”,让他们在原材料上改进技术,压低成本,并促使供应商及时供应原材料;企业还可以向供应商推荐一些新型的技术,并运用自身的资金优势对其进行改进,通过供应商的原材料创新达到降低采购费用成本这个目的。
(3)遴选供应商
企业对供应商进行遴选,不仅仅是要确保其所供应的商品的质量,更是要促使其生产出更好的商品。同时,对与本公司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考核,也会在考核的过程中对各个公司的产品进行比较,从中选出产品质量好的供应商,对于这些供应商,要继续合作,并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对于那些产品质量差的供应商,则放弃与对方的合作,这样,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体系先对供应商进行评分,对供应商也是一种挑战,这可以促使他们互相竞争,在竞争中提高自己。
要想降低原材料的价格,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
(1)集中采购
集中采购对采购成本的降低有很大作用,首先它取得了规模效益,可以最大限度地争取价格优惠,促进产品标准化。其次全部的采购一次性完成,减少了采购人员的花销问题,提高了人员的利用率。而且集中采购就会集中运输,这样在选择运输方式上也会更加多样化,运输的成本平均下来也就会相应地降低。
(2)联合采购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采购价格上出于被动地位,一个很好地方法就是和其他企业合作进行联合采购,从而争取采购规模更大化。
(3)跨地域采购
在国内物价疯涨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跨地域甚至跨国采购的企业明显占有更大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也在发展,现代的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在网上进行原材料的选购,这样,可以降低采购人员的配备,还可以降低采购人员的花销。
(4)提高产品附加值
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对原材料的价格要求也就越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降低原材料价格。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我们就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对产品进行创新,另外,还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对于现在来说,我们可以在产品中加入中国文化的一些因素。最主要的是,企业要想在众多产品中被消费者接受,就要使得自己的产品具有独特的个性。除此之外,在包装上也应该下功夫,例如打造个性的包装外表等。
(5)第三方采购
第三方采购就是把本企业采购方面的问题交由较为专业的采购公司,由其代替完成。企业外包虽然可以在价格上获得较大的便利,而且在产品的质量上也较为放心。但是由于第三方采购有将企业自身利益和经验泄漏给其他公司的风险,因此,第三方采购目前国内还尚未接受。
3.降低不良质量成本
根据效益背反原理,降低成本和质量保证可以是两个矛盾的存在。一方面,企业希望以更低的价格满足客户的需要,但随之可能出现企业选择质量差的原材料,从而使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成本增加。当企业要求更高质量时,供应商又要求更高的价格。控制质量成本,可以从以下方法着手:
一是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在选择原材料和进行产品生产之前,企业要先制定产品质量的标准,并将原材料的生产标准明确告知供应商,以便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不能退而求其次,要严格要求原材料和自己的产品。
二是帮助供应商改进产品。企业可以派出专业质量控制和技术人员帮助供应商改善产品质量,虽然这会增加些成本,但是质量改善效率增加了,从而帮助降低质量成本。
三是加强质量检验。企业在招收质量检测人员时,一定要注重人员的素质,选择道德素质高的人员。这样,企业就可以在不设监督体系的情况下,使得检测人员对产品进行层层把关。
四是加强对生产操作人员的素质培训。生产操作人员是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所以,企业要时常对其进行培训,提高生产人员的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1)JIT采购
JIT采购又称为准时化采购。它的基本思想是:采购过程中的一切都是合适的。它有很大的好处。它不但能够恰好地满足用户需要,而且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减少了对产品的库存。
(2)标准化采购
标准化采购,可以减少产品的复杂性,而且有利于生产和销售,对用户来说也很便利。举个例子来说,海尔集团是一个综合性的生产电器的大集团,他们的生产需要很多部件,而这些部件在调换的过程中很是麻烦,为了减少这种不必要的麻烦,海尔集团就对电缆进行了标准化采购。其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等产品都使用了标准化的电缆,所以在生产、维修的过程中也便利了很多。通过这些措施,使得海尔集团所采购的电缆种类减少,而种类的减少,也就会减少购买特殊电缆的费用。普通的电缆大规模生产,也就会使得生产成本降低。
5.与时俱进,利用网络技术
制造企业应该与国际接轨,通过国际中的最新技术来进行采购。制造企业在采购中最需要的就是即使的采购信息,而电子采购恰好能满足这种需求。不仅如此,电子采购从长远看,还降低了采购的人员输出成本。运用电子采购,在网上可以寻找全球范围内的供应商,可以对比价格和质量,可以在网上洽谈、订货、完成付款等。电子采购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方便简单,还可以扩大寻找范围。电子采购既然提供了一个商业平台,企业就应该好好利用,在网上了解最新的采购行情,将自己的产品通过网络平台推广到世界各地,加大自己的订单。而且,运用网络,还可以看到其他企业的产品介绍,吸收其他企业的产品优势,提高本企业的产品质量。
利用电子招标采购,可以跨区域,跨国进行采购,尽量降低原材料的进货价格。如海尔集团就是通过电子网络,将采购信息一并发送到总部,总部采取集中采购的方法在网络上进行采购。
除此以外,企业还可以选择按照订单需求订货,从而降低库存和管理库存的成本。
6.谨慎用人,科学管理
(1)打造“战斗力”强劲的采购团队
企业要运用专业的管理思想对人员进行管理,这就需要企业在用人时考虑这个人的特长,将其特长最大化,放到最适合他的位置上。 企业要想降低采购成本,就需要大量的擅长采购的人才。企业在选择采购人员时,不仅仅要选择那些具备采购专业知识的人员,还要选择有采购能力的人员,这就需要企业在多个方面考察所选择的人员。例如在选择时,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考察一下人员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他对成本的看法。在组成这样一支队伍之后,还要有后期的培训,企业要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