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内科护理论文格式、内科护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常见输液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554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008021307316295 论文字数:5000 所属栏目:内科护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摘要: [目的]探讨常见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资料。[结果]输液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药物不良反应、 晕针反应、 静脉炎、热源反应等。[结论]预见性的观察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静脉输液是输液中心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然而 ,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 ,要考虑并注意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输液不良反应。输液不良反应为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笔者长期在输液中心工作 ,通过观察发现输液中心常见的输液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药物不良反应、 静脉炎、 晕针、 热源反应。认为发生的原因大都有其特点及其诱发因素 ,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 ,可以导致不良后果和护理纠纷。现通过分析输液不良反应特点及其诱发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1   原因分析

1. 1   药物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药物变态反应在输液不良反应中药物不良反应占主要类型。①胃肠道反应:有恶心、 呕吐等症状 ,这除了与药物本身的副反应有关以外 ,也与输液浓度及速度、 病人空腹输液有很大关系。临床证明 ,药物经血管随血液循环进入胃肠毛细血管,刺激胃肠黏膜 ,导致胃液分泌过多 ,这时若无食物中和 ,便引起反酸、 恶心、 呕吐。②药物变态反应: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 皮丘疹 ,局部呈点状或片状 ,也可表现在全身;严重的药物变态反应可出现头晕眼花、憋气、 呼吸困难、 心率快 ,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这与药物本身的副反应和病人的过敏体质有关。1. 2   晕针反应   此不良反应较常见 ,并易引起家属的恐慌。现代病理生理学认为晕针本质是属于反射性晕厥中常见的血管迷走性晕厥 ,与短暂性脑供血障碍有关[1 ]。主要表现是病人注射后很快出现头晕眼花、 心慌、 面色苍白、 出冷汗、 手足冷、 晕倒、 甚至意识丧失等。临床多见于病人的因素如体质虚弱、 饥饿、 疲劳、 高度紧张、 痛阈较低者易发生 ,其发生原理是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 ,疼痛刺激诱发的应激反应 ,可导致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所致的一过性脑缺氧缺血 ,脑部暂时性供血不足而致头晕、 眼花 ,有的甚至出现心慌、 出汗一系列晕针现象。室内温度过高和体位也是晕针发生的因素之一。1. 3  静脉炎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后引起的静脉局部疼痛、 红肿、 水肿或局部条索状 ,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 ,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 ,但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仅有不适感。静脉炎主要包括机械性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和细菌性静脉炎。①机械性静脉炎:与病人的血管小而选用的头皮针太粗 ,刺激血管壁;穿刺技术不良擦伤血管壁;穿刺部位固定不当;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 ,由于关节活动造成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炎症反应。② 化学性静脉炎:药物稀释不足、 输液酸、 碱度过高或药物刺激性大。③ 细菌性静脉炎:通常与护理操作中消毒方法不彻底有关。1. 4   热源反应   由致热源引起的反应。表现为高热、寒战、 心悸、 呕吐。由于护理人员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射用水不合格、 工序安排不合理、 消毒不彻底、 配药时间过长 ,使药物发生药效反应 ,放置时间过长 ,引起活菌污染等。其他如药液温度过低 药物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均可引起反应。此反应较少见。

2   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2. 1  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①胃肠道反应:病人出现恶心、 呕吐即予减慢输液速度或暂时停止该液体 ,症状明显者马上停止该液体 ,按医嘱予止吐处理。嘱病人先进食 ,再酌情能否继续输液。由于空腹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因此 ,输液前要告诉病人进食 ,避免空腹输液。同时输液速度和药物特性也有很大关系。对于一些胃肠道反应较明显的药物如喹诺酮类在配药时注意浓度和输液时速度一定要控制慢滴 ,同时要告知病人不能随便自调论文格式滴速。②药物变态反应:发现病人出现变态反应马上停止该液体 ,更换输液管 ,即用 5 %葡萄糖维持输液 ,以便抢救用药,并通知医生处理。轻者出现皮肤瘙痒、 皮丘疹 ,按医嘱立即注射异丙嗪或地塞米松;严重者如出现头晕眼花、 胸闷、 呼吸困难、 心率增快 ,同时应立即给予吸氧、 卧床、测量生命体征、 准备好急救物品 ,有过敏性休克者按抗休克处理。严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 ,直至症状完全消失才可离院。这种不良反应后果较严重 ,应预防为主 ,即用药前详细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 ,注意配伍禁忌 ,不同药物尽量避免混合使用。过敏体质病人尽量避免输液。2. 2  晕针反应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病人出现晕针反应立即给予减慢输液速度或暂时停止该液体、 去枕平卧、 按压人中穴或太冲穴。按压太冲穴是预防晕针的重要措施 ,研究显示刺激太冲穴有降低神经兴奋性 ,松弛肌肉痉挛的作用 ,从而预防因疼痛刺激诱发的晕针[ 2 ]。一般病人经过这些处理都会马上好转 ,好转后嘱病人先进食 ,再酌情继续输液。这种情况发生 ,主要是病人方面的因素如精神高度紧张(害怕注射) 、 空腹或急症病人在身心疲惫的状态下。晕针实际就是心理反应到生理反应的一个过程[ 3 ],如果我们能阻止心理反应的呈现 ,加强生理反应的抵抗能力 ,那么在临床注射的过程中 ,就可减少晕针的发生。对于有晕针史的病人,护士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对其有着很深的心理影响。热情相迎、 言语亲切、 以诚相待及细致、 稳重、熟练的操作则给病人亲切、 可近、 可信的心理感受 ,从而缓解病人焦虑、 紧张和不安全感 ,达到提高病人应激水平的能力。另外 ,也与输液浓度高及速度快和护理人员多次穿刺有关,输液浓度高 ,速度快或多次穿刺易引起头晕眼花、 面色苍白、 冒冷汗、 晕倒等不适。因此 ,输液前要告诉病人进食 ,避免空腹输液;注射时做好解释工作,对病人态度和蔼、 关心体贴、 动作轻柔、 举止稳重 ,取得病人的信任;对有晕针史的病人 ,可以分散其注意力或让其躺下注射 ,无不适再坐起来;提高穿刺技术 ,避免多次穿刺。一次穿刺失败后应做好解释 ,安慰病人 ,让病人休息一会 ,再请另一护理人员穿刺 ,减少病人的紧张和不安全感。2. 3  静脉炎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病人出现局部沿静脉径路上有红肿、 触痛、 热痛等症状时 ,首先安慰病人 ,做好解释 ,消除其紧张情绪 ,并予调慢输注速度和热敷 ,检查固定是否不当如头皮针翘起或与穿刺静脉不成一直线。如果经上述处理症状不能缓解触痛明显者 ,考虑予更换注射部位。静脉炎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也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 ,输液时注意无菌操作 ,选择合适头皮针和弹性好的静脉 ,穿刺技术娴熟 ,避免同部位反复穿刺。输入浓度较高、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选择弹性好的大静脉 ,调慢输注速度和热敷注射部位。头皮针固定妥当减少刺激。2. 4  热源反应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一旦发生热源反应 ,应立即更换输液器 ,接上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维持补液 ,以便抢救。寒战、 发冷者予卧床保暖、 饮温开水;高热者予降温;心悸、 气促者予吸氧 ,按医嘱随时做好抢救准备。热源反应不仅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 ,也会影响护理质量 ,引发护患纠纷。因此 ,应加强热源反应非常必要。① 严格加强责任心 ,严把质量关 输液器使用前认真检查包装袋有无破损、 有无漏气 ,是否在保质期内 ,药品使用前亦需认真查看是否过期 ,瓶盖有无松动及破损 ,药液有无变色、 沉淀及杂质。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加药注射器的使用要严格执行一人一具 ,不得重复使用 ,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 ,以减少瓶塞微粒的污染 ,瓶塞、 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要彻底 ,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 ,熟练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③ 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可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的热源反应。

3   小结

   大多数输液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的 ,静脉输液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护理操作 ,而是一个完整的操作程序。操作前要全面评估病人的状况、 用药、 风险因素等,输液过程中 ,除做好常规的护理外 ,还要注重有预见性的观察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早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 ,预防和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 1 ]  贺君,唐庆芬.晕针疗效的临床分析及机理初探[J ] . 针灸临床杂志,2004 ,20 (7) :45246.
[ 2 ]  梁巧珍.指压太冲穴防治肌肉注射时疼痛观察[J ] .护理学杂志,2004 ,19 (9) :43.
[ 3 ]  朱念琼.儿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9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