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金融学论文格式、金融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金融学硕士范文论文十篇

日期:2018年03月29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779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803181640364136 论文字数:31425 所属栏目:金融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金融学论文金融学
本文是一篇金融学论文,金融学是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传统金融学理论和演化金融学理论两大领域,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产物。本专业培养具有金融学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金融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金融学硕士范文论文一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银行受到微观监管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双重影响。货币政策会影响资本监管的效果,资本监管同样也造成货币政策效应和预期水平的偏离。银行因为资本充足率等微观特征差异和面临的监管压力和惩罚压力不尽相同,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不同,进而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宏观上可能使实际效果偏离其预期水平,在微观上将会给银行带来不同的影响。资本监管通过某些方面可以弥补货币政策调控效应不足带来的风险。所以,无论是出于维持经济整体稳定、向好的考量,还是出于维持金融稳定的考量,都应该重视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的协同配合作用。将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作为两个影响因素提出,在研究传统的银行风险受货币政策影响的同时,考虑资本监管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存在的研究证明了货币政策会影响银行风险。所谓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开始于货币政策立场的变化,最终作用于总产出和金融稳定。通过简单数据观察货币政策和信贷之间的同步关系,不难发现长期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资金的使用量十分接近。2007 年到 2015 年两者的水平基本相差无几,2015 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 138.14 万亿,广义货币供给量达到 139.2 万亿,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 99.3 万亿。货币政策和银行风险水平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资本监管同样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资本监管设定了监管指标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这其实是相当于增加了银行的资本成本,资本的成本和收益是银行决策的重要考量,所以资本监管通过增加资本成本,进而影响银行的风险资产组合的设置,直接影响银行风险。在风险发生之前,银行调整风险组合资产配置,所以可以说资本监管是应对风险的事前指标。资本监管作为预防风险的手段,分析银行受到外部影响之后,资本监管如何发挥作用,如何改善银行的风险水平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

1.2   文献综述
将金融稳定纳入到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考量之中,是货币政策目标多样化的体现,主要是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才逐渐兴起的。伴随着货币政策目标由单一朝向多样发展的,还有监管体系的日益完善,两者发挥作用的期间有重叠,同样是影响银行风险的因素,所以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开始增加。以下主要是从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兴起、资本监管体系的完善和资本监管影响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三类研究进行展开。早在 1990 年就有学者们研究认为货币政策立场与银行风险密切相关(Thakor,1990),后来学者们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使得银行热衷于追逐高风险的投资项目(Allen and Gale, 2000,Rajan, 2006)。虽然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的理论研究早在 1990 年 Keeley 就提出过,之后 Thakor(1996)更指出货币政策立场和银行风险密切相关,Allen and Gale(2000)、Rajan(2006)更是提出宽松的货币环境使得银 行 在选择项 目的时 候更加倾向于 高风险水平的类型 。Marcella  Lucchetta(2007)实证研究银行投资决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由于利率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得出无风险利率和银行贷款投资和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Marcella Lucchetta, 2007)。但在 2007 年金融危机之前,国际上普遍认为控制通胀就能促进经济增长,所以当时单一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控制通胀,然而对金融稳定的研究并没有引起足够关注。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市场的预期呈现急剧逆转,银行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其风险偏好和承担风险的能力都大幅下降,金融体系进入抛售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之中,至此,大家才愈发重视货币政策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 
........

第 2 章   理论研究

为了研究以银行资本充足率为代表的重要资本监管指标,对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的影响,本文将理论机制分为三部分加以阐述。首先是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传导机制,其次是巴塞尔资本协议对于资本充足率的定义以及改进的历程,最后是货币政策和资本充足率监管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2.1   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机制 
Borio 和 Zhu(2008)在 BIC 一篇工作论文中率先界定的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即货币政策立场的变化会导致政策利率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影响金融中介机构的风险厌恶程度和风险认知程度或者风险容忍程度,进而影响其资产定价、资产组合的风险水平以及融资价格和非价格条款,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和投资决策,并最终作用于总产出和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在风险方面弥补了传统信贷渠道的空白,可以将其视作对传统信贷渠道的补充。这种补充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方面,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会影响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反应程度,这种影响很有可能使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偏离预期水平,传统信贷渠道没有充分考虑银行风险偏好的影响,所以风险渠道在这一方面填补了传统渠道的不足,以上可以算作一个补充。另一方面,考虑了商业银行的系统风险。因为传统渠道通常选择简化商业银行,或者在设定模型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金融风险,将银行视为风险中性的主体,所以风险渠道在这一点上也可以算作是传统信贷渠道的补充。虽然风险渠道和传统渠道研究的落脚点都在银行信贷,但两者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风险承担渠道研究的侧重点在于面临货币政策立场改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对风险进行识别,并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降低或者提高信贷标准,从而更有力的控制它的信贷风险。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作用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

2.2   资本充足率监管
资本充足率监管同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资本充足率监管将银行风险和资本充足情况相联系,从最开始的巴塞尔协议Ⅰ到现在的巴塞尔协议Ⅲ ,资本充足率监管一直都在监管的范围内,是宏观审慎性监管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核心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巴塞尔协议的核心支柱,足以看出这一指标的实用性以及重要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 1988  年发布巴塞尔协议Ⅰ,确定最低资本要求,开始了银行资本标准国际统一的要求。将资本充足率定义为: 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二级资本)/风险加权总资产*100% 其中,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为 8%。1996 年出台的《市场风险资本监管补充规定》2文件中提出了针对市场风险的资本准备金要求,资本比率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金要求。 2004 年发布的巴塞尔协议Ⅱ形成了三大支柱。总结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集中暴露出的金融监管制度的缺陷,2010 年巴塞尔协议Ⅲ 通过强调提高资本的质量、引入杠杆比率要求等措施,对第一支柱进行了改革,加强了已有的微观审慎监管。将微观和宏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成为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流方向。同时对监管资本进行了重新定义。在最低资本监管要求,我们将巴塞尔协议Ⅲ 同巴塞尔协议Ⅰ、Ⅱ进行比较,见表 2.1。 
..........

第 3 章   实证模型设定 ......... 16 
3.1   实证模型构建 ...... 16 
3.2   变量的选取 .......... 18 
3.3   数据来源与描述 .......... 20 
第 4 章   实证结果分析 ......... 24 
4.1   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存在性检验 ...... 24 
4.2   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传导检验 .......... 28 
4.3   资本监管对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影响的检验 .......... 29 
4.4   稳健性检验 .......... 31 
第 5 章   结论与建议 ..... 34 
5.1   结论 ...... 34 
5.2   政策建议 ...... 35 

第 4 章   实证结果分析 

静态面板涉及的基本模型有混合 OLS 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三类。本文将混合 OLS 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分别比较,显示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均优于混合 OLS 模型。豪斯曼检验的结果显示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优于随机效应模型。因此,本文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作为估计模型。由于本文做的模型较多,所以限于篇幅的原因检验结果并未列出。 在模型设定的基础上,为避免出现伪回归的现象,通常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为保证模型设定的准确性,通常对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如果数据出现不平稳的情况,通过差分的办法将数据处理为具有平稳性的数据。鉴于本文采用的是非平衡的面板数据,所以本文针对规模类的数据,采取的普遍处理办法是取其对数值后差分的形式。因此,尽管本文并未列出平稳性检验,但是可以认定本文的数据是平稳的。变量相关系数矩阵见表 4.1,从表 4.1 可以看出,本文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大,可以同时作为解释变量,模型设定准确。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