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公共行政管理论文格式、公共行政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浙江省临浦镇小城市培育之公共行政管理研究

日期:2019年12月08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961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911292021563777 论文字数:0 所属栏目:公共行政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城市化与城镇化

无论是城市化,还是城镇化,理论界始终未对其概念达成统一的界定。通过查阅资料,笔者认为,这两种说法的意思相同。根据《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解释,上述两个英文单词属于同一概念,其意都是指“随着人口向城镇聚集,使得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其实质是人口聚集导致了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空间结构发生变迁。”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催生了城市的形成,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时代发展标志,城市是区域的发展中心。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城市便代表了文明,城市化的程度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化管理水平及其组织程度的有效依据。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在人类社会的结构变革中,发挥维系社会发展的纽带作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促进国家与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时,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革,必然会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与问题,在为社会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为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应当正确认识与理解城市化过程发生的各种不同问题,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的方法。

在中国,改革开放放开了我国的人口流动控制,因城市化建设的需求,也吸引着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农民工在城市寻找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劳动。但是相比发达国家,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程度还比较落后,而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城市化水平,又反过来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与矛盾。对于中国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此领域的研究热情一直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而居高不下。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通过对城市化的内涵分析和城市化的概念界定出发,着重讨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问题。

................................


二、小城市发展理论

(一)新城镇运动理论

在 1944 年,英国规划建设伦敦时,选择以伦敦为中心方圆 48 公里范围可增加建设 8 个中心城镇来促进伦敦的发展,这也是城镇建设的最早起源。随后,英国通过了《新镇法》,以法律的形式,来确认不同规模城镇的建设条件,在国内兴起了新城镇运动。英国的新城镇建设因此而得到快速的发展,到 1974 年止,英国已经建立了 33 个新城镇,承接了大中城市 2000 多家企业的分流,新城镇人口总计 180 万人,创造了 18 多万就业岗位。新城镇运动理论因此而被誉为城镇规划皇冠上的明珠。

英国的新城镇运动理论,其主要包括几方面内容。第一,对城镇人口设置上限要求。有比较合理的工业区,配套完善的商业区,还有功能较为齐全的文化区等,能够为市民提供便利化服务;要比较合理的公共交通系统,为周边地区农民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新建设城镇应具有良好的环境优势;城镇人口规模控制在2-6 万以内。第二,新城镇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设立新城镇开发公司,为城镇建设提供全面的城市建设与公共设施建设服务。第三,新城镇的规划,不采用零散布局方式,以利于后续新城镇群的规划发展。第四,新城镇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城镇内居民的工作与生活自给自足,城镇拥有一整套完整的基础设施与相应的管理系统,形成独立自主的管理体系,并对人才引进具有吸引力。“新城镇运动的发展,为一大批讨厌城市拥挤生活的中产阶级,提供了满意的工作地点,英国也通过新城镇运动,完成了一批具有很强竞争力,环境又很优美的镇级小城市的建设。”

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后,新城镇建设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西方国家现代城镇建设具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人的精神生活需要越来越被重视,城市发展注重追求空间意义,对人居环境质量以及环境适宜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城市规划以传统新城模式为主,同时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纳入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中。例如,放宽了对城市规模的控制,增加了城市发展的弹性;在新城镇的选址上,更多考虑的是与现代社会需求的适应性,还有短期内的发展增长能力的提升,能够为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城市的功能建设,更多的是追求平衡发展,同时注重形成城市的个性化特色。三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上,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主要围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更多的强调人与环境、人与土地、人与区域生物等资源之间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


第二章  浙江省临浦镇小城市培育现状


一、浙江省小城市培育状况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区域竞争浪潮十分激烈,中国在经历改革开放发展逐渐强大的背景下,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分析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在新时代背景下这将会是矛盾阐释的全新内涵。浙江省是国内经济大省,周边有江苏、福建等经济强省,又有上海这样的超级都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从“资源小省”迅速发展为“经济大省”,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指标均排在了全国的前列。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浙江省面对“城多镇少”和小城市稀缺的城镇结构严重失衡问题,产生了农业转移人口十分庞大而城市承载能力严重不足的尖锐矛盾。“全省现共有 100 个市和县(市、区),但市只有 31 个,导致‘城外的人进不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何让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的城市生活,着力点就在全省已有的 655 个建制镇。”①浙江省发改委曾经做过调查显示,农民最愿意落户的地方就是县城和小城市。所以说小城市培育是解决农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路径,既符合农民意愿,又是当前社会代价最小、市民幸福感最好的城镇化方式,能够避免“钟摆型”、“候鸟式”的人口流动带来的巨大代价。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能让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过上美好的现代城市生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以有效破解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广大农民对城市美好生活向往之间的矛盾。

自九十年代中期,浙江省委省政府就围绕全省城镇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培育重点镇的发展思路,并将此提上了全省经济的议事日程,同时有计划、分步进行“中心城镇的培育”工作。培育工作总体上采取三步走战略,整个省的中心城镇建设规模雏形已经出现,区块化经济发展条件下,集聚地的功能在逐步显现。为更好促进中心镇的发展,2001 年,浙江省着手进行小城市的培育试点工作,经过筛选发现其中的二十七个中心城镇可以先行进行第一批试点。第一批次的培育试点对象,不仅拥有比较雄厚的实力,而且具备比较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套,省委省政府赋予了这批中心镇最大限度的城市管理权限,支持并帮助这批中心城镇建立起现代化的小城市管理体制,使这批中心镇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向小城市的转型与升级。“第一轮培育试点成功后,2014 年,浙江省在对小城市的培育工作上扩大了试点范围,又增设十六个试点,包括了七个县级市,其他则是中心镇。2017年,第三次增设培育小城市的试点范围再次扩大,共计二十六个试点单位,包括两个县级市,其余全是中心镇。三轮培育试点共有 69 个单位入围,其中含 9 个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小城市。”

...........................


二、临浦镇小城市培育状况

(一)临浦镇概况

临浦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南侧,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曾经的浙江“六大米市”、“小上海”。临浦全镇区域面积为 42.48 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的面积为 10 平方公里,区域内常住人口在 10 万人以上,其中户籍人口 6 万人,下辖 34 个村社区。地理位置上,东依进化、所前,南接浦阳,西连义桥、戴村,距萧山市区 17 公里。一直以来,临浦镇是萧山南部的经济、商贸、文化和居住中心,经济实力在南片 8 镇中较为领先,是浙江省首批中心镇、杭州市六大城市组团核心镇。随着杭州城市东扩,萧山区在杭州市城市大规划的定位由原来的江南副城区变为了主城区范畴,临浦镇的定位由原来和瓜沥镇分别为萧山的组团中心镇,转变为杭州南部新门户、浙江品质小城市。2017 年,浙江省政府又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三批小城市培育试点名单的通知》,公布 26 个小城市入选第三批培育试点名单,临浦镇为其中之一。作为萧山区唯一上榜的省级第三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临浦正凭借着这一契机,在小城市培育发展中运用城市的思维,以更辽阔更长远更大气磅礴的发展格局,全力以赴打响“杭州南部新门户、浙江品质小城市”的城市品牌。

近年来,临浦镇的改革发展重点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新城市建设、改善生态文明,城市规划、产业提升与环境整治齐头并进,集聚了不少顶尖的智慧和人才,服务业集聚度高、商业辐射强、人气旺,正释放着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为小城市的培育试点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区域战略地位方面,临浦镇作为国家级小城镇改革试点,同时还是省级中心镇和市级中心镇以及萧山区的南部核心镇,也是浙中、浙南通过杭金衢高速进入杭州的门户。“2016 年临浦镇的 GDP 产值近 39 亿元,投资数额近 11 亿元,总财政效益近 5 亿元,地方性财政收益 2 亿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 47000元和 26924 元,主要经济指标在萧山南片 8 镇中处于领先。”①作为萧山区“一心两翼”发展新格局的南翼,萧山南部 8 镇 450 平方公里区域长期落后于萧山其他区域,临浦承担着整合南部 8 镇产业资源,带动萧山南部生态崛起的重要使命。

............................

第三章   临浦镇小城市培育存在的问题 .............................. 42

一、发展定位模糊 ..................................... 42

二、经济规模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