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传播学论文格式、传播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纽约时报》“他塑”中国形象思考——以2020年1月-6月涉华报道为例

日期:2022年02月26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545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202201331418124 论文字数:38669 所属栏目:传播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28

第 4 章 《纽约时报》“他塑”中国形象的社会实践分析..................... 33

4.1 经济属性主导................................. 33

4.1.1 追求商业利益的主观因素....................... 33

4.1.2 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 34

第 5 章 《纽约时报》“他塑”中国形象的媒体应对建议....................... 40

5.1 改善新闻表达方式..................................... 41

5.1.1 开设多语种专题 搭建语言沟通桥梁............................. 41

5.1.2 运用数据驱动新闻 直观有趣报道传播.............................. 41

第 5 章 《纽约时报》“他塑”中国形象的媒体应对建议

5.1 改善新闻表达方式

5.1.1 开设多语种专题 搭建语言沟通桥梁

研究表明,针对于整个疫情的全部过程而言,从对引发疫情爆发的病毒命名再到抗疫资源、新闻、信息的共享,因为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所以也可以发现多语种的传译随处可见,这也是为全球携手抗疫搭建了不可或缺的桥梁。①因此,在全球抗疫斗争中,必须解决语言不通这一大难题。我国媒体可在头条等显著位置开设多语种专题,在遵循国家外语发布制度下,积极组建专业的翻译团队,大量搜集并整理疫情相关词汇的外文表达,同时寻求国内外医学专家、翻译专家帮助,保证准确直白地将我国权威医疗专家对疫情的最新研究编译成外文,及时向国内外传播。此外,还可在非主流的媒体平台上探寻趣味外文表达,以此发挥语言优势,补充主流媒体旋律,为全球抗疫搭建语言沟通桥梁。

5.1.2 运用数据驱动新闻 直观有趣报道传播

当下,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其运用范围愈加宽泛,涉及领域数量与日俱增,我国媒体必须重视数据驱动新闻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加强数据驱动新闻的业务能力,为树立良好国家形象营造科学客观的话语空间。疫情暴发后,我国媒体涌现了大量优秀的数据驱动新闻,通过结构化数据客观真实地描述疫情的实时动态。例如,澎湃新闻美数课栏目整合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病例实时数据地图,并及时依据各地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数据以跟踪更新。再如对 2020年 4 月 4 日全国哀悼日的相关媒体报道中,国内媒体使用百度搜索流量实时曲线图的断坡式下降表达令人动容的隐含意义,这使得具有极强情感凝聚力的中国良好形象在这一动态变化曲线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传播学论文怎么写

结语

本文采用费式三维分析法,从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的研究路径出发,分析权力话语理论下《纽约时报》2020 年 1 月至 6 月涉华报道中的话语实践,以期通过分析费式三维分析法在《纽约时报》涉华报道中的具体运用,探究《纽约时报》如何通过话语实践“他塑”中国负面形象,旨在揭示隐藏在《纽约时报》“他塑”中国负面形象背后的意识形态与权力关系。研究发现:

在文本层面,利用分类、隐喻、名物化、被动化、时态化以及情态化这六种话语策略探究《纽约时报》如何向受众潜移默化地传播意识形态与权力关系,引导受众塑造出一个中国负面形象。经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在进行涉华报道时,会使用以上六种话语策略对新闻文本进行不同形式的描述与表达,达到“语言服务于意识形态”①的最终目的。

在话语实践层面,利用具体消息来源、半具体消息来源、转述动词、直接引语、间接引语以及警示性引语这六种话语策略探究《纽约时报》如何对涉华报道进行话语操控。经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在进行新闻生产时,会使用以上六种话语策略对新闻文本进行“相互吸收与转换”②,达到改变话语秩序以操纵受众认知的目的。

在社会实践层面,利用追求商业利益的主观因素、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内部精英视角、外部政府干预、西方中心主义以及东方主义这六个社会文化因素解释《纽约时报》“他塑”中国负面形象这一行为。经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在“他塑”中国形象时,深受以上六个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从而塑造出一个中国负面形象,达到“服务于权力斗争,推动社会化进程”③的目的。

综上,《纽约时报》在进行涉华报道时,经常操纵话语实践“他塑”出中国负面形象,通过潜移默化地传播意识形态与权力关系以影响受众认知,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美国在国际社会的权力中心地位。因此,本文针对《纽约时报》“他塑”中国负面形象的倾向性报道,提出中国媒体的应对建议,希望我国媒体可以通过开设多语种专题和搭建语言沟通桥梁,运用数据驱动新闻以直观有趣报道传播,融会贯通西方文化和制定本土化报道来改善新闻表达方式;通过落实文化自信教育和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把握报道主动权和掌握舆论主导权,借用国际社交媒体以用情感讲述中国故事来优化国际传播战略;通过合作本土媒体和重视社区传播,削弱美国话语主导权和分化西方舆论阵营,发挥议程设置功能和改革创新表达方式来把握国际传播技巧,从而全方位构建国际传播战略体系,提高国际传播能力,为我国树立良好中国形象营造有利的话语空间。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