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传播学论文格式、传播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媒介素养内涵演变演化与开展研讨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ad201011041017385627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877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208151844294807 论文字数:20000 所属栏目:传播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第1章绪论媒介素养(MediaLiteracy)的概念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欧洲学者最先提出,一般认为,1933年英国学者利维斯与其学生桑普森的论文《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CultureandEnvironment:TheTrainingofCriticalAwareness)的发表标志着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的诞生。媒介素养教育理念一经提出,便立即得到了欧洲、北美以及大洋洲众多发达国家的响应和跟随,之后又相继扩散到亚洲、拉丁美洲及非洲,例如日本、巴西、南非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等。媒介素养的教育历经七十余年,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各国均结合本国的实情和现实需求,对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与创新,这有助于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的丰富及媒介素养教育运动的实效性推广,但也造成了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概念定义、方法模式与内涵框架等至今尚无相对一致性的定论。国际媒介素养教育发展概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媒介产业飞速发展,大众文化日臻兴盛。与此同时,大量社会问题的出现被归结为大众媒介的产生,这引起了社会精英阶层的恐‘慌,并遭到主流社会的抵御。因为众多社会思想家认为,由媒介工业生产、工人阶级消费的大众文化对“优秀”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它是只能满足大众低级需求的“劣质”文化。最初的媒介素养教育思想就是针对正在接受教育的青少年,通过对他们的“媒介教育”,使其有能力对“低劣”的大众文化进行甄别与抵御,以此保护和捍卫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媒介素养与媒介教育基本上通用,主要区别在于视角上的差异,当然还取决于各国的语言习惯。在1933年出版的《文化和环境》一书中,利维斯和桑普森就认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往往推销一种“低水平的满足”,这种低水平的满足将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尤其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各种负面影响‘,这种观点在30年代到60年代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同。60年代以后,随着学者对媒介功能认识的提高,人们开始反思对媒介的强烈抵制态度。研究者Hall和Whannel的著作《大众艺术》抨击了对大众媒介文化的贬抑,1963年NewsomReport也提出要严肃地研究电视和电影的价值2。其“流行文化运动”强调流行商品的开放性和切身性,因此,在媒介教育的观点上发生了一个根本转变,即由抗拒观点转变为培养辨别能力的观点。至70,80年代,由于官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介入,学校的媒介教育开始形成规模,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研究者认为,媒介及其文化影响应该得到认真研究,而不能简单归为“抗拒”或“批判”的对象。尤其80年代以后的传播学科研究强调受众的主动性,影响到媒介教育,则更强调“人的能力的培养”3090年代的研究者回顾媒介教育发展的历程时,更深切地感到了“抗拒”大众文化的不合理性。LenMasterman将这个过程概括为“从家长制(Paternalism)走向授权(Empowerment)"40媒介教育的概念经过60年代的演变,发展成一种多含义、多角度和多层面的概念,目前还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早期的屏幕教育(screeneducation)、媒介素养(medialiteracy)、图像素养(visualliteracy)、电视素养(televisionliteracy),以及后来的视觉传播(VisualCommunication)、视觉意识(visualawareness)与批判性观看技能(criticalviewingskills)等均与媒介教育的概念密切相关,或者说是媒介教育的内容。随着计算机及其互联网络的普及,计算机素养(computerliteracy)、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和网络素养(netliteracy)又被提出5。传统的媒介素养多指如何正确判断和估价讯息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而当代的媒介素养则不仅包括判断讯息的能力,还包括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公民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86年,英国教育和科学部与英国电影学院合作成立了全国初级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小组委员会。1988年,该委员会在一份名为“面向5岁至11岁学生的英语教育”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媒介素养教育“对于英语教学的传统目的和关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1990年,这个委员会在其提交的“11至16岁的学生英语课程设置”报告中,提出同样的建议。到1997年,英国已经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学校开设进阶式媒介研究课程,并有三分之一的中学毕业生参加了媒介研究学科的中学教育证书考试6。澳大利亚被认为是当代西方最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的国家。在澳大利亚,几乎所有的州都将媒介素养教育单独或放在英语课中作为学生的必修内容。加拿大是另一个媒介素养教育广为普及的国家,由于媒介素养教育协会(theAssociationforMediaLiteracy)的努力,安大略省最先将媒介素养教育引人课堂教育,安大略教育部定义媒介素养“是学生理解和运用大众媒介方法,对大众媒介本质、媒介常用的技巧和手段以及这些技巧和手段所产生的效应的认

 

参考文献
1、宋小卫.学会解读大众传播(上)—国外媒介素养教育概述「J}.当代传播.2000. (2> .
2,  Hall and P.Whannel(1964):The PopularArts}  London :Hutehinson,转引自Carol E. Craggs: Media Education in the Primary School,  First Published 1992 by RoutledgelNew Fetter Lane LondonEC4P4EE, P10
3、Carol E. Craggs: Media Education in the Primary School,  First Published 1992 by Routledgel New Fetter Lane  LondonEC4P4EE,  P11
4、Len Masterman :Media Education and Its Future,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On Problems and Policies }  Alb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Norwood } New Jersey }  1994,  P310一311
5、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7. (1) .
6、张开.媒体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J}.现代传播.2003. (1) .
7、王文科.赵莉.美国媒介素养运动的发展和启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 (5> .
8、宋小卫.学会解读大众传播(下)—国外媒介素养教育概述「J}.当代传播.2000. (2> .
9,减海群.传播学教育新方向:从媒介研究到媒介素养「J}.现代传播.2003. (6) .
10、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函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  (5) .
11、刘伟国.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实施难点分析「J}.新闻界.2005.  (1) .
12、黄旦.郭丽华.媒介教育教什么?—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理念的变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   (3).
13、Renee Hobbs (1998)}The Seven Great Debates In The Media Literacy Movement Journal ofCommunication, W inter, 48 (1):p16-32,引自p16, p17-18
14、大卫·帕金翰.宋小卫.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  (2).
15,减海群.西方受众研究的传统与范式「J}.国外社会科学.2005. (5) .
16,「美国」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着.郭镇之等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华夏出版社.1999.
17、侯斌英.文化研究视野下受众研究的擅变「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6. (5).http://www.51lunwen.org/cbxlw/
18、严功军.媒介素养教育:“受众中心”话语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 (1).
19、蔡琪.刘维红.对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再探索「.丁」.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
摘要 4-5
ABSTRACT 5-6
第一章 绪论 9-17
    1.1 国际媒介素养教育发展概况 9-12
    1.2 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综述 12-14
    1.3 当前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分歧与挑战 14-17
第二章 媒介素养范式的发展及其内涵的历史演变 17-29
    2.1 传播学研究视角的转变 17-19
        2.1.1 信息来源主宰论到受众中心论的转变 17-18
        2.1.2 媒介效果到媒介使用与满足的转变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