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审计毕业论文,本文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农业上市公司的行业特性,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研究,针对农业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中暴露出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上市公司是我国当前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企业组织代表,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先锋,农业上市公司起着风向标的作用。随着2003年到2014年持续的有关"三农"问题文件的发布,国家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也逐渐与科技相结合,农业上市公司在我国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己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1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相继曝光了如"安然"、"施乐"、"帕玛拉特"等著名大企业财务舞弊的丑闻,与此同时,我国也发生"银广夏"、"南方保健"等事件,一些农业上市公司也卷入了这场风波,例如"秦丰农业"以及近年的"绿大地"、"万福生科"等,究其原因,无一例外都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密不可分,内部控制的缺失或者不健全是导致会计舞弊泛滥的根本原因之一,因而使大量学者的目光聚焦到研究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之上。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发展,我国加紧制定了与内部控制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或政策。上市公司在对企业的管理之中也逐渐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制度愈发受到重视。即便如此,内部控制的实施状况在农业上市公司中却不如人意,其有效性状况也令人堪忧。因此,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研究显得迫切而重要。
本文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农业上市公司的行业特性,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研究,针对农业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中暴露出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
1.2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相关基础理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概念界定和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入手,参考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研究,选取农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农业上市公司的行业特点、内部控制建设状况和信息披露状况深入研究,为后文做铺垫。然后针对一个具体的农业上市公司做案例分析。本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
2内部控制相关理论概述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指在企业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准确可靠。国内外对于内部控制的概念的理解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各个国家对于内部控制并没有统一的定义。1992年COSO委员会发布了最具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它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一个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的共同参与,旨在提高经营效果、财务报表的准确可靠性和对法律规章的遵守,为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相应地,内部控制框架下又细分为五方面的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在我国,1997年首次提出了内部控制概念。后来又进行了修正和完善。2008年我国五部委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随后出台了《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认为内部控制由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和运行的有效性两方面组成。设计的有效性强调企业在实现控制目标时考虑到各个要素都应具备,同时被合理地设计;运行的有效性则强调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是否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从定义方面,我们可W这样理解,内部控制并非孤立的元素,与企业目标密不可分,从本质上来说它服务于企业的目标。
从以上定义和概念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了解到内部控制有效性是一个与企业相关控制目标的实现紧密联系的概念,并非是一个独立的概念。由此,本文将内部控制给有关目标的实现提供的合理保证程度或水平作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概念。
........................
2.2内部控制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拙
2.2.1委托代理理论
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契约关系,他们认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营效率的提高,企业所有者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范围内管理其所拥有的资源,因而聘用具有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代理人帮其履行某些义务,实现了两权分离。而委托人和代理人各自,寻求利益最大化,委托人要实现财富最大化目标,代理人追求更高的薪水报酬和良好工作环境,两者利益不一致产生了冲突,从而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人在内部控制契约中,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付出相应成本,支付给代理人激励报酬,并且委托人有权利决定是否继续任用该代理人。委托人为保护自身利益,会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地对代理人进行激励和监督。
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使得各方利益冲突得以协调,也使企业能持续稳定地发展,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维持正常委托代理关系的良策。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约束代理人的行为,防止发生委托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做出不惜损害委托人的利益的行为。因此,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经营者履行受托责任、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机制,委托代理理论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理论之一。
2.2.2信患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是指处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买方和卖方,对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同,卖方掌握的信息比较充分,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而买方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相对处于劣势,信息在两者间呈不对称分布。由于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在获取信息能力上的差别会越来越大,信息不对称现在客观存在在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信息不对称产生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在交易过程中,一方凭借占有的信息优势使得另一方利益受损,从而引发市场效率的降低。道德风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经济活动的行为者不需要为其行动的后果付出代价,他们就会做出"损人利己"的决策。
.......................
3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12
3.1农业上市公司的范围界定............12
3.1.1农业上市公司的含义............12
4獐子岛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案例分析.............21
4.1獐子岛股份有限公司介绍...........21
4.1.1獐子岛公司概况.............21
5对完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32
5.1增强农业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32
5.2政府政策大力支持..........32
4獐子岛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案例分析
4.1獐子岛股份有限公司介绍
4.1.1獐子岛公司概况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猜子岛")的起步可追潮至1958年,获得过"黄海深处的一面红旗"、"诚信中国七星奖"、"黄海明珠"、"兴渔富民新闻人物"企业、"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等荣誉。公司是2001年4月7日经大连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册地址为大连市长海县猜子岛镇沙包村,其法定代表人为吴厚刚先生。獐子岛于2006年9月28日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股票代码:002069.SZ),注册资本7.11亿元,资产总额49亿元,公司下设19家分公司、20家子公司、2家参股公司。獐子岛创造了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第一个"百元股"的奇迹。
獐子岛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其经营按照产品划分,主要为邮夷扇贝、海参、鲍鱼、海胆、海螺等海中珍品,其奸夷扇贝近年来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了30%。獐子岛依托北纬30摄氏度天然地域资源优势,在国内最大的海珍品增养殖基地、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武夷扇贝原良种场的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
5对完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5.1增强农业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
从上市公司自身角度而言,抗风性能力是保障农业生产经营的重中之重。相对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农业上市公司作为特殊主体,在经营过程中同时面临着内、外部风险。而外部风险中,自然灾害对公司的影响大,难预计。这些年来,我国遭受的干旱、雪灾、洪裙等自然灾害,使得世界各地农业类公司受到了重创,同样,无法预计的自然灾害的爆发,也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发展形成了障碍。然而自然灾害的发生无可预料,因此,农业上市公司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业生产必备的防灾减灾设施,尽量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例如,当某个农业上市公司的生产基地处于干旱地区时,可以通过多修建灌概水渠、水资源重复利用等措施来应对极端恶劣的天气。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来看,农业上市公司应通过自身努力或寻求外部专家的帮助来进行技术方面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