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行政管理论文格式、行政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整体性治理视阈下改进上海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的策略探讨

日期:2021年09月23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548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9142248049656 论文字数:28599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行政管理论文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主要以上海城市建筑垃圾处置为切入点,通过梳理上海建筑垃圾处置现状,分析主要短板为处置能力不足、处置过程薄弱、处置效果不明显及处置设施建设滞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治理理念上重监管轻服务、治理体系上重牵头轻协同、治理流程上重结果轻过程、治理制度上重制度轻细则等。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认

(一)研究背景

历经改革开放四十年,新时代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及上海2035总规明确的建设全球卓越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愿景目标,当前上海已由大拆大建进入存量更新的新时期。2019年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近两年来,通过政府和市民共同推动,全城动员,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深入人心,已进入常态化、规范化。自2019年以来,在住建部对46个试点城市垃圾分类考核中,连续排名第一。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与如火如荼的生活垃圾(约1100万吨/年)治理相比,体量更大、存量更多、治理难度更高的建筑垃圾(约1300万吨/年),如何及时有效加强治理,将是新时代政府在城市治理方面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1.城市建筑垃圾产出尚处持续增长阶段。近年来伴随着上海区域协调联动、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大居建设、五违四必、工业减量化、农民集中居住、和美宅基创建等众多重大项目及民生工程集聚,对各类基础设施的更新及建设提出更高的配套要求,一段时期内上海城市建筑垃圾仍将处持续增长态势。

2.存量建筑垃圾尚未有效消纳。据相关数据显示,1我国每年因新建、拆除、装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约15.5亿-24亿吨,现建筑垃圾主要依靠直接填埋,利用率不足5%,远低于欧盟(90%)、日本(97%)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建筑行业基本测算,每产生1万吨建筑垃圾,至少需要1亩土地堆放。如建筑垃圾无法实现高效率的资源化利用,每年我国需提供20多万亩土地用来堆放建筑垃圾,对于极其紧缺的土地资源将造成极大浪费。同时建筑垃圾露天堆放存在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突出等诸多问题。

3.目前上海建筑垃圾处置的现状短板。近年来上海在推进建筑垃圾处置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社会和生态效益开始显现。同时我们也关注到目前上海依然面临着城市建筑垃圾处置难题。根据2019年公开数据,上海建筑垃圾(包括工程渣土和工程泥浆)产生量约7000万吨,相当于生活垃圾的7倍,而资源化利用率仅40%,绝大部分仍需通过填埋方式进行处置,如何解决建筑垃圾产量大、资源化利用率低的问题,直接考验着政府的治理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在中国知网收录的中文文献中,截止2021年4月底,共收录历年各高校学位论文146篇,发文量较少。2004-2012年,每年建筑垃圾处置类学位论文6篇左右,2013年-2019年,每年约12-19篇,总体有缓慢增长趋势。同时通过网络检索发现,近年来各类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等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则呈现较高的关注度,相关案例报道信息较多,知网上收录各类期刊、报纸信息1383篇。已出版的相关专业技术、政策等书籍,如《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城市管理政策研究》等纳入参考。

(一)国内研究综述

关于建筑垃圾处置的对策研究,目前国内专家学者研究方向包括:一是国内外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的政策比较研究;二是国内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的发展策略研究。总体而言,鉴于建筑垃圾处置流程之复杂、主体之多元、专业度较高等原因,与之相关的整体性治理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近十年知网收录相关硕博士论文百余篇,不足生活垃圾处置研究成果的1/10。

1.建筑垃圾垃圾处置的政策比较研究

孙继成、焦素芳学者从建筑垃圾处置的观念、法律、分类、政策、标准、监管、全寿命周期等方面,对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进行综合比较。发达国家目前已普遍实行“建筑垃圾源头消减策略”,当前国内相关政策多为宏观指导,需进一步完善落地细则;标准相对零散,未成体系;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品质难以鉴定;监管方面多头管理等不足。

施锦文、李博文学者通过回顾日本100多年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历史渊源,梳理1+2+6法律体系的形成发展脉络及主要内涵,同时阐述日本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流程(分解回收环节、再资源化环节)及具体措施(准入许可证、公共建筑绿色采购、建筑垃圾传票制度)。与之相比,中国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涉足建筑垃圾处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过于笼统和分散,同时尚未形成完善的建筑垃圾回收处理体系。

..............................


第二章 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置的现状


一、 处置现状

(一)建筑垃圾产量及趋势

建筑垃圾的产生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为全面提升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水平,2018年3月住建部在北京、上海等35个城市(区)开展建筑垃圾处置试点。上海随即因地制宜开展建筑垃圾处置,两年多来积累了一定创新治理经验,同时因启动治理周期短,尚存在一定短板。故本文以上海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的普遍现状。

近些年,上海市城市综合环境整治工作持续推进,“五违四必”整治在全市范围开展,各类建筑垃圾大量产生,运输、处置环节面临巨大压力。为了解目前本市建筑垃圾处置情况,现从处置成效、治理理念、体制机制、基本流程、法律法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梳理。

图2-1  2010-2018年上海市GDP、建筑业总产值统计  数据来源:市统计局网站

图2-1  2010-2018年上海市GDP、建筑业总产值统计  数据来源:市统计局网站 

如图2-1,根据上海统计网站数据统计,2017年上海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从2012年到2018年,上海GDP年平均GDP增长6%以上。其中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约20%,2012至2018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269亿,增速47%,作为上海生产总值重要组成,助推地区经济稳步发展。同时根据2019年上海市统计年鉴,截止2018年底,全市土地总面积634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23万,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467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7886万平方米。2012年起,工程渣土纳入建筑垃圾统计范畴。2018年全市垃圾产生量8614万吨,其中建筑垃圾(包括工程渣土和工程泥浆)7630万吨。即每1吨垃圾,其中89%为建筑垃圾。

...........................


二、治理理念

根据《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本市建筑垃圾处理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理责任”的原则,基本与国际、国内主要城市普遍施行理念一致。同时“三化原则”在2020年4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环境防治法》中,首次以法律形式予以明确。

为加强建筑垃圾运输管理,2016年7月起,本市产生的各类建筑垃圾不得外运,必须在本市范围内进行消纳处置。本市目前执行“中心城区统筹、郊区自行处理”的建筑垃圾处置原则。为解决建筑垃圾末端出路,实施属地分类消纳措施,在市政府牵头协调下,结合围海造地、填土造林,确定了南汇东滩N1库区、浦东机场3号围区等作为本市工程渣土和拆房垃圾应急消纳卸点,崇明横沙圈围作为泥浆应急消纳卸点,奉贤柘林塘作为装修垃圾应急消纳点。

受用地限制、成本等因素,部分区域出现违规消纳处置。如2019年,全市共发现23处建筑垃圾非正规堆点。

1.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如图2-4,2018年2月,为进一步保障本市建筑垃圾规范安全运输和平稳有序消纳,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原先由市住建委、市交通委、市绿化市容局、市交警总队、市城管执法局等部门组成的市建筑渣土整治领导小组基础上,将其职能并入城市综合管理领导推进小组,后调整为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委)。精细化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成,市政府副秘书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市住建委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市各职能部门及各区分管副区长等。

图2-4  上海市建筑垃圾管理领导小组组织架构

图2-4  上海市建筑垃圾管理领导小组组织架构

..............................


第三章上海建筑垃圾处置短板及原因分析............................... 19

一、主要短板............................. 19

(一)处置能力不足............................ 19

(二)处置过程薄弱............................... 19 

第四章国内外城市建筑垃圾相关处置经验............................... 28

一、治理理念............................ 28

(一)“四化”治理理念.................... 28

(二)“延伸生产者责任”理念................................. 28

第五章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置的对策建议................................. 33

一、提升建筑垃圾整体性治理理念体系............................... 33

(一)树立整体性治理理念..................... 33

(二)深化全周期治理理念..................................... 34


第五章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置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建筑垃圾整体性治理理念体系

相对于制定具体政策,治理理念(即城市治理的逻辑思维)直接决定城市治理的走向,对于后续配套的方式方法均有重大影响。传统“碎片化”管理容易出现各自为政及管理断层,形成治理瓶颈,无法实现全过程闭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