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中学历史教学与积极心理学的契合
马克思主义认知理论告诉我们,认识的第一阶段是感性认识。人们只有从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中获得感性认识并对其进行加工,才能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指导实践。并且在认知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评判,产生相应的态度体验,引起各种情感。“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们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由于人的社会观和评价系统不同,对同样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会产生肯定或否定、热爱或憎恨、敬佩或鞭捉等不同的情感”,①随着认知活动的发展,人的情感体验也会发展变化,情感体验反过来又会影响和作用于认知过程。历史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帮助学生对于过去发生的事进行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构建学生积极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意志品质和时代精神的过程。当前新课改倡导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项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三维目标中的重要一环,如同认知过程长河中的潜流,贯穿历史知识学习的始终。
只有知识的传授而没有正确情感态度引导的教学过程是失败的教学。这个观点已经被事实所证实:清华学子刘海洋向黑熊拨硫酸、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事件等已经引起社会对学校教育非智力因素培养缺失状况的重视。
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曾警告:“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给它的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③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将过去单纯关注教学内容和过程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新课程努力改革既有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把统整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祌建构作为具体改革目标之—”④这项改革给我们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耍求,那就是不光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掌握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发展得新兴领域,研究的是人的力量与美德,试图探索出一条发掘人的潜能和追求人生幸福的道路。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学科教学的契机在提高青少年智力水平的同时疏导青少年成长所面临的心理矛盾和困惑,给予他们成长所必需的激励,培养他们积极追求人生理想的元动力,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具体实施的策略是高中各学科教师主动挖掘出蕴含在认知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仓Ij设情境去感染学生,从而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要求。下面的内容将从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角度分别回答:历史课程的情感教学和任务是什么,国内外积极心理学应用的研究现状以及分析其对历史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启发。
1.2高中历史情感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我国中学历史新课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要通过历史课的学习,了解我国国情,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和历史的热爱和自豪感,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精神,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和平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帮助学生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进行深刻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屯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形成幵放的世界意识和视野。
积极心理学理论中有两个观点特别要引起注意:一是关注人的力量与美德,以正强化的方式发掘人的潜能,更有利于人的发展。二是积极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自身努力从环境中学习而来,幸福是一种内在的能力。
这两个观点与历史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论文将在以下各章节中体现这两个观点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第二章历史教材中的积极情感要素
2. 1挖掘教材积极情感要素的必要性
上一章中我们谈到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以及它和中学历史情感教学的联系。那么我们在实施情感教学时应该如何使用教材,并利用教材内容中的积极心理因素来培养学生呢?这就是本章将要回答的。
第三章高中生学习历史的积极行为激发.............................................13
3.1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引导.......................................................13
3.2高中历史自主性学习的情况调查.................................................14
3.2.1调查问卷........................................................................15
3.2.2发掘历史的真善美....................................................................19
第四章中学教师情感教学的开展..........................................................21
4.1现行高中历史情感教学的有效方法.................................................21
4.2现行高中历史情感教学的不足之处.................................................22
4.2.1隐性情感素材的开发.................................................23
4.2.2中性情感因素的赋予.................................................24
4.3情感教学实施课例.................................................26
第五章对高校历史学科师范生培养的启发.................................................29
5.1高校师范生培养现状.................................................29
5.2积极心理学和历史学科师范生职业情感的塑造.................................................30
5.2.1教师职业情感的种类.................................................30
5.2.2塑造历史学科师范生职业情感的方式.................................................31
第六章结语
通过阅读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研究论文和著作以及参考Talban的《哈佛幸福课》,我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产生了认同和共鸣,并且运用它的视角和方法来观察和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材、高中学生的学习、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反思我们的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的可取之处和不足。论文从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力量、美德与潜能的要求出发,强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积极的情感因素能带来教育教学效能的提高;指出高中历史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积极情感教学的优质素材,主张教师开发这些素材,并在寻求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多使用鼓励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开发其潜能;同时也探讨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情感教学方法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在此基础上举出0己情感教学实践的课例并进行分析;进一步就教师职业中出现的种种困境向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提出了建议,指出其在培养师范生职业情感上的不足,向师范生塑造自身职业情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要求。这些工作都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高中历史教师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要使教学实践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强化他们的优势和潜力,真正地实现新课改耍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希望藉此能给商中历史教师和历史学科师范生一点启发。
参考文献:
外文专著
[1]Seligman M E P,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 : Anintroduction[J]. American Psychologist . 2000.
[2]Taylor, S. E, Kemeny, M. E, Reed, G. M, Bower, J. E, & Gruenewald, T. Lpsychological resources,positive illusions and health[J]. AmericanPsychologist .2000.
[3]Kennon M. Sheldon, Laura King.Why Positive Psych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 . 2001.
[4]Barbara L. Freclrickson The Role of Positive www.51lunwen.org/yyxlx/Emotion in Positive -Thebroaden — and Bui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中文期刊
[1]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