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文基于学生满意度的角度出发,以井冈山红色培训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出目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若干建议。最终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对于红培机构的监管工作需各部门联合,建立管理机制,对培训机构的准入、信用、退出机制进行严格的把控,提高培训机构成立的门槛,避免出现不良机构扰乱培训市场的情况,做好培训的前期铺垫工作;二是加强师资力量,推出新的课程内容,结合培训者的需求开发课程,切实解决培训者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出培训者满意的课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加强从业人员的考核,避免出现从业人员服务态度不好,素质不高的情况,打造口碑与服务满意度较高的培训品牌;四是加大宣传力度,主动运用新媒体的方式扩大红色培训的影响力,为建立红培品牌奠定基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水平得以显著提高,由此带动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中“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分支之一,在我国具有特殊的意义与功能。一是发展红色旅游能够为解决居民就业、推动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许多革命老区的贫困群众借助红色旅游带来的“红利”实现了脱贫致富;二是发展红色旅游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兴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重温革命历史,学习红色经典,使他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历史的了解,以及对革命精神的领悟。从 1927 年的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到之后秋收起义的胜利以及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为之后的革命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重要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如今的红色旅游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使其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红色旅游也因此通过不断发展与完善,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规模。其不仅集参观、体验、学习及教育多功能与一体,同时兼备经济、社会和文化三大功能。
红色培训则是以红色旅游资源为基石,以红色历史为主要学习内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目的,在红色旅游地开展的一种特殊的培训方式。从 21 世纪初起,红色培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备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因其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获得学界学者瞩目。目前,红色培训已在我国各大红色旅游景区如火如荼地开展,尤以延安、韶山、井冈山等具有重大特殊意义的景区为主。红色旅游景区依据自身特点,开发出了差异化红色培训产品,实现了各年龄段、各群体的全面覆盖。新颖的培训模式,不仅高度契合我国党政机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要求,也因自身趣味性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红色培训逐渐成为各景区的拳头产品、主打产品,在陶冶培训者爱国情操的同时,促进了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其内容的新颖受到广大人群的喜爱。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开展的红色培训,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旅游产品的存在,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新颖的培训方式下,广大干部和群众都能够更好地接受革命文化教育,行为上思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对于红色培训而言,相关理论仍处在构建阶段。学术界关于红色培训的内容非常少,在众多文献中仅仅是以较少篇幅提及。本文在结合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于红色培训产品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为今后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1.2.2 实践意义
我国的红色培训(以下简称“红培”)于 2007 年起源于井冈山黄洋界宾馆。由于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集中在党政机关,为了更好地将政治思想贯彻到群众中去,井冈山综合利用其红色文化资源,率先开展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培训,使广大培训者在欣赏旅游景色的同时,还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洗礼,提高政治觉悟。
有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井冈山红培设计“六个一”活动,即“一走一听一献一饭一歌一舞”。一走是指重走革命期间的红军路,体会革命先烈的艰辛;一听是指聆听传统革命教育课程,接受思想上的洗礼;一献是指献花给革命烈士,对其进行缅怀;一饭是进食当年的红军餐,明白当年的粒粒皆辛苦;一舞则是欣赏红色舞蹈,将艺术融入其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感悟;一歌是唱一曲红军歌,使感官带动身心,加深沉浸式体验。这些新颖的授课方式让培训者真正参与到培训中,使培训内容变得更加鲜活。因此,其创立之初就广受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喜爱。根据官方数据统计,2014 年井冈山已有登记在册的红培机构 60 余家,全年培训人次高达 12.9 万人次,学员遍布全国不同省市的各行各业,不仅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人群,社会类人群也非常庞大。至 2018 年,井冈山红培全年培训人数由 2014 年的 12.9 万人次增长至 52.28 万人次。短短四年的时间,培训人次的年增长率竟高达 40%。
.......................
2 理论基础与假设提出
2.1 概念界定
2.1.1 红色旅游的概念及特征
(1)红色旅游的概念
红色旅游,是指以特殊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纪念地或者标志物为载体,将背后所承载的历史内容、革命精神及自然景观相结合,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主题旅游活动。红色旅游的主要群体是国内游客,这与其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性、思想教育性密切相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 2004 年发布的《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红色旅游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国内深耕于红色旅游研究的学者都对此概念表示认可。
(2)红色旅游的特征
①政府为主导力量
发展红色旅游的地区大多数是革命老区,地处较为偏僻的山区,经济发展较为薄弱,基础设施不够齐全,因此发展红色旅游需要当地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2004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红色旅游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对建设红色精品体系、红色交通配套设施、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体系、红色旅游宣传推广体系及红色旅游产业运作体系都设定了相应目标,助推红色旅游的全面发展。2011 年,国家出台了《2011—2015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①,在之前纲要的基础上,要求加强对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与保护,并结合重大纪念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2017 年,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全国红色旅游公路规划(2017—2020)年)》,对于涉及到红色景区的公路建设,提出公路建设标准应基本达到三级及以上的要求,为打造红色旅游公路网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各类政策的出台,体现出了政府对红色旅游的支持与推动。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落实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纷纷制定出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本地区红色旅游的发展。
②国内为主要市场
由于目前国外游客对我国红色旅游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特殊意义不能充分理解,很难感受到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因此红色旅游的受众群体仍以国内游客为主。受益于近年来我国对红色旅游的提升发展与宣传推广,全国红色旅游总人次已从2010 年的 4.3 亿人次发展到 2018 年 13 亿人次。游客群体的结构也由中老年怀旧人群为主,开始向老中青全年龄段转变。根据网络平台的数据,2018 年,红色旅游青年游客的占比已提高至 39%,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喜爱参与红色旅游,热衷学习革命历史,接受红色精神教育。
..............................
2.2 相关理论依据
2.2.1 学生满意度理论
学生满意度理论于上世纪 50 年代率先由美国学者提出,理论内容充分借鉴了顾客满意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从而打造出适合学生群体的满意度。Stephanie L Juillerat 和 Laurie A Schrner 在理论构建之后,设计了关于学生满意度的量表(简称:SSI)。由于国外的学者更多关注学生满意度这一理论的实际运用,因此相关研究围绕量表构建及实证研究展开。而国内起步较晚,且大多借鉴国外研究。杨清明(2003)①以大学生群体为切入点,将学生满意度界定为大学生作为学校的顾客,将接受到的高等教育实际感受与其预期进行对比之后形成的一种情绪体验。刘武、杨雪(2005)②提出学生满意度对于学校服务及其产品来说,是一种量化指标。因此,对于学生满意度可以表述为:以学生群体作为接受教育的潜在顾客,在其接受教育服务之后,对整体教育质量的实际体验与预期感受进行对比之后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衡量与提升教育质量的一种方法。
2.2.2 态度理论
在社会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研究中,态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③态度是一种认知倾向,它会随着特定的人物、环境表现出喜爱及厌恶的反应。一般来说,态度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认知、情感及行为反应。认知代表个体对待事物的认知,包含对待事物的定义、评价、发展等。情感则是个体对待事物进行评价,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体验,例如喜欢、讨厌等。而行为反应则是个体对待事物的一个反应,如逃避、拒绝等。一个人态度的产生主要来自于他(她)的认知与经历。社会心理学家④认为态度包含四部分功能,即认识功能、价值功能、选择功能、防御功能。认识功能是指个体对事物的认识及了解,主要取决于他的态度;价值功能是指个体对于事物的某种态度,代表其价值取向;选择功能则意味着个体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看如何选择适用的态度;防御功能是指在面对负面信息时,采取防御回避的态度去面对。由此可见,态度可以是稳定的,也是变动的。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态度可以影响他(她)的行为。
..............................
3&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