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本文清晰了功利主义思潮和就业观的相关概念,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当前本科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当前本科生受功利主义思潮影响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四个方面来提出解决对策,社会要健全基层就业政策和法规、实施本科生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强化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优化本科生创业环境、发挥新闻媒体的正确导向作用;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1研究背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本科生的就业问题历年来都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科生的就业问题对家庭和个人有着直接影响,而且还关系到我国人力资源的储备问题,甚至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近几年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因此本科生的就业问题就成为了社会各专家以及学者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我们国家目前处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就进入了转型发展阶段,现阶段,我们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益增多,当前我们国家所处的时代决定了我们国家的文化与西方国家的文化进行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在文化与文化的碰撞下,我们能接受到不同的思想和文化。在此契机下,西方国家的功利主义思潮对我们国家的本科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然而,现在的本科生正接受着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尤其是近几年,许多本科生在就业方面受功利主义的思潮影响。在此背景之下,本科生的就业观受到了极大冲击。功利主义强调个人利益、注重实效,在我国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功利主义吻合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趋势。因此,功利主义在我们国家受到推崇,从而进一步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以及本科生的就业观。
本文选题就是基于功利主义思潮的背景之下,通过实施调查问卷来分析当前本科生受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所存在的就业问题,并相应的提出解决对策来解决本科生的就业问题。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功利主义思潮对本科生的就业观的影响,分析当前本科生在就业时受功利主义思潮影响所存在的问题。最终通过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四个方面来提出解决对策。最终抵制功利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并引导本科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及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1.2.2研究意义
本文是在功利主义的背景下来研究如何消除功利主义对本科生就业的消极影响并且培养本科生科学的就业观。当前本科生受西方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影响、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等,在就业择业方面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因此,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理论意义。
通过研究功利主义对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本科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本科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着积极作用,除此之外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对本科生进行就业观的科学引导是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以得出,本文对丰富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体系有着深远意义。同时通过功利主义的背景出发来引导本科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也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借鉴。所以研究本科生受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就业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研究功利主义思潮对本科生就业的不良影响,以及提出相应对策且最终引导本科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本文研究有助于本科生正确的理解功利主义概念、理性看待功利主义;也有助于本科生进一步的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更深一步来讲,也有助于促进本科生身心健康、茁壮成长。通过对功利主义思潮进行一定的研究,进一步研究功利主义思潮对本科生就业方面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等,有助于及时掌握毕业生的思想发展趋势,这样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引导本科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了一定贡献。同时通过就业问题来引导本科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当前本科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有助于增强本科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更好发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功利主义思潮和就业观的相关概念
2.1 功利主义概念的界定
2.1.1 功利主义的内涵
“功利主义”是“utilitarianism”一词的中文意思,但是有学者把这个单词翻译成其他的中文意思。最早有学者把“utilitarianism”翻译为:效用主义。有学者翻译为"功用主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默认将“utilitarianism”翻译为:功利主义。
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utilitarianism” 一词是在“utility”的基础之上形成的。“utility”的意思被翻译为:主观效用和有用性。我国学者们一致将“utility”一词翻译为:功利。②所以“utilitarianism”一词就翻译为:功利主义。关于功利主义一词的解释,首先出现在《辞海》中,该书中指出“功利主义”就是不择手段的追求功名利禄。通俗一点来讲功利主义就是人以实际利益和功效作为行动的出发点,人的幸福和快乐都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人的道德标准就是能否追求利益,人的个人利益大于社会整体利益。《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功利的解释是:功效和利益。其中对功利主义的解释是:资产阶级将功效和利益作为衡量社会道德标准的一门学说。在资本家眼中,追求个人利益是人类活动的道德准则。该词典中提到的功利和功利主义基本都是贬义词。
总之,功利主义除了有效用和功用的褒义解释以外,其他解释基本都带着贬义色彩。由此可以看得出来功利主义强调事物对自身的利益和好处。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学者们普遍认为功利主义就是注重效果,追求利益,追求个人幸福,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功利主义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
2.2就业观概念的界定
2.2.1就业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就业是指具有劳动力的人想要从事工作和职业并能够获得劳动力报酬的一种行为。①马克思主义认为观点就是人们对世界上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的看法。马克思曾在《共产党宣言》一书中指出:“物质决定意识,人类对世界上现存事物的观点和意识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改变的。”②所以将就业和观点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就业观就是指在人生观的基础之上,由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混合在一起的,并且具有特定的条件且随着社会经济和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关于就业的观点。我国学者统一认为就业观是指人们的三观在就业选择方面的综合表现的观点,具体来说就是指人们对就业的观点和态度。但是国外学者不同,他们认为就业是人们的心理动机在主导,他们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来定义就业观。例如,美国学者佛隆认为个人行为的期望度影响个体行为的动机强度,佛隆将这种理论用来解释人们的就业观,具体来说就是将就业观点看成是就业动机理论。佛隆的就业动机理论对解释就业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是这些是国外学者的观点,是基于西方国家的国情之上提出的,只能作为参考,我们不能照抄照搬,我们还是要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和提出就业观。
3 功利主义思潮对本科生就业观的影响分析............................ 16
3.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16
3.1.1调查对象........................... 16
3.1.2调查问卷的设计...................... 16
4 抵制功利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树立科学就业观..................... 24
4.1加强制度建设.................... 24
4.1.1提高就业保障.......................... 24
4.1.2提供优惠政策....................... 24
功利主义思潮对本科生就业观的影响分析
3.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1.1调查对象
为保证本次调查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选择贵州大学(贵州省211院校)、贵州财经大学(贵阳普通本科院校)、黔南师范学院(地级市院校)等三所院校的不同专业类别以及不同年级等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最后整理分析得出样本。
3.1.2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问卷调查的设计是以职业生涯规划和需求理论层次为基础的,问卷调查内容大概包含六个方面: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对就业的认知情况、关于就业的态度、个人就业准备情况、个人就业理想等。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有四个尤为重要:萨柏、金斯伯格、格林豪斯和施恩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这四个理论大概被归结为就业者在择业过程中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尝试,第二阶段是转变,第三阶段是价值观逐渐形成,第四阶段是新学员。我们根据理论并结合当今本科生的特点,然后设计了一些问题,比如:本科生需要职业规划嘛、本科生在什么时候做职业规划比较合适、本科生考虑过创业问题嘛、本科生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和态度、本科生的就业教育问题等。
马斯洛的著名的“层次需求理论”是众所周知的,我们根据马斯洛的理论来分类进行设计问卷问题,马斯洛的层次需要主要分为两类,物质价值需求和精神价值需求。物质价值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精神价值需求包括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本问卷设计的问题既涉及了物质价值需求,也涵盖了精神价值需求。比如:本科生初次就业的薪水问题、毕业以后的工作地点、就业首选区域、工作目的、选择工作最看重的因素是什么等问题。
4 抵制功利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树立科学就业观
4.1加强制度建设
4.1.1提高就业保障
从国家层面来讲,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来保障本科生的就业。①但是,为了促进本科生形成科学的就业价值观以及顺利就业,还要进一步完善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贯彻落实基层就业相关的政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