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工商管理论文格式、工商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创新投入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工商管理研究

日期:2018年04月23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422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709151259318623 论文字数:30147 所属栏目:工商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工商管理论文,本文选择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上市公司的创新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而对企业今后创新活动的发展、创新行为的信息披露提出相应建议。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国外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将科技创新视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把创新投入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我国也一直在各方面重视创新活动。国务院出台了多份文件来加强对企业创新战略的扶持。2013 年 1 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文件,其中包含了《“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指出想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就必须要求全社会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2015年 3 月,国务院出台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其主要目的是:一方面,构建高效率的科研与创新体系;另一方面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加强金融创新,进而形成开放的创新局面。

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采用支出来衡量创新投入,创新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众多学者并没有得到一样的答案。一部分学者认为研发支出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但这种有利的影响不是即时发生的,要延迟一段时间。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企业研发支出并不能带来企业价值。梳理文献不难发现,大多数文献都是在股东角度出发,关注税后利润等。在以往财务学中,大多文献将企业税后净利润作为企业的价值,这种做法重点探讨企业和股东之间如何分配税后净利润,很多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在这种收益观中被忽视,使我们不能从整体的角度把握企业受益分配的全貌。

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在国内,创新行为披露信息也多集中在 R&D 信息的披露,R&D 投入信息和创新投入信息并没有被明确地区分。此外,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并且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迅猛,其创新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选择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上市公司的创新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而对企业今后创新活动的发展、创新行为的信息披露提出相应建议。

........................


1.2 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基于企业多元创新投入要素的视角,将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员投入、知识投入和产品差异化投入来代表企业创新投入,经过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采用多元回归方程模型,来探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创新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净资产增长率和大股东持股比例四个控制变量,全面剖析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投入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从会计信息有用性视角,对创新行为的信息披露提出建议。

通过 WIND 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搜集整理 2013-2015 年三年期间我国创业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研发人员等数据,然后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模型来探索创业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创新投入的四个方面(研发资金投入、产品差异化投入、研发人员投入、知识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最后,针对实证数据分析结果,从政府和企业双重角度来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1.2.2 研究框架

第一章是问题的提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研究过程中可能做到的创新点。

第二章是文献进行综述,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创新投入和企业价值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探讨创新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对相关文献进行大量细致的查阅和分析,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找到了研究的切入点。

第三章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创新投入和企业价值这两个概念的界定解释,第二部分是对资产专用性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会计信息披露理论进行了梳理阐述,为本文提出的假设和构建的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四章是本文的研究设计:根据上述文献综述和理论剖析,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并选择各个变量进行定义。

第五章是对研究假设的实证检验:将研发资金投入、产品差异化投入、研发人员投入和知识投入这四个创新投入与企业价值进行多元回归,然后,引入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净资产增长率和大股东持股比例四个控制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模型,研究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第六章是对实证研究结论的分析与展望:根据前面几部分内容,结合实证结果,得出本文结论,依据结论提出促进我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以及创新行为的信息披露的相应建议。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企业价值

从企业价值内涵的研究来看:Hamerschmidte M.(2012)根据客户相关的现金流和股东价值与传统财务指标,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模型来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王天东, 陈亚民(2006)认为企业价值是一系列的价值活动创造的,构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来反映价值创造,以全面理解企业价值。上官鸣, 赵富明, 黄冲(2011)认为企业内涵价值估值技术用的是企业自身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净经营性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股利、股权成本净增加、税后利息、净债务增加等因素来计算企业绝对价值即内涵价值。

企业价值链之中,每个利益主体相互影响,形成了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企业的主要生产活动和辅助产活动。价值链的概念是在 1985 年由 Porter 提出,开启了学者对研究企业价值创造中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研究的新篇章。Porter 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法”,该方法将企业价值增加方法分为基本方法和支持性方法。企业价值由基本方法创造,基本方法的有效运行由支持方法保证。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有的环节可以创造价值,而有的环节则不能。企业创造价值实质上只有通过特定的创造价值活动来创造。Gulatir(1998)持有观点,价值链上的企业,相互依赖,相互交往,沟通交流,分享信息,长久以来,他们之间产生了信任,这种信任成为了他们的信任资本。Kaplinsky(2000)的观点是,生产分工逐渐趋于多元化,多个企业的协同价值创造逐渐形成了趋势,它们在价值链当中处于承接上游与下游的地位,在整个价值链当中又是不可分割的价值创造的利益共同体。薛金楼(2008)基于现代管理理念以及经过信息技术改造的组织管理模式,来构建动态网络组织,主要运用网络结构优势来代替层级结构。叶映兰(2009)探讨了客户关系管理,从价值创造的角度:从理念层、制度层以及技术层三个层次分析客户关系管理。从公司战略、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以及技术架构三个方面构建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框架和推动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策略。王铄(2010)研究分析客户关系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还有新兴的企业管理工具在我国企业应用情况,为我国企业成长过快而形成的企业管理和信息化程度滞后的局面提供决策意见。

...........................


2.2 创新投入

2.2.1 创新投入影响因素层面的研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以影响创新投入的因素作为研究的主体。

陈守明,唐滨琪(2012)分析了企业创新投入受高管认知的影响。由实证结果可知,高层管理者在创新方面的认知程度越高,企业创新投入就越高。Carnes&Ireland(2013)从管理实践来看,认为家族企业的管理实践同时存在着推动或者阻碍创新投入的因素,这个结果还要基于家族企业特殊性即家族企业如何使用和管理资源。王山慧、王宗军、田原(2013)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假设,针对除了金融公司以外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会因为管理者过度自信,这种现象单单表现在高科技企业和国有企业。胡明霞(2015)认为结构权力不利于企业创新投入的执行,声誉权力对企业创新投入的高效率地实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郭景先,邱玉霞(2017)在行业聚集度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会随着行业聚集度的提高而加大。

2.2.2 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层面的研究

一部分学者验证了创新投入可以促进企业绩效。Olibe、Ehie(2010)运用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证明企业绩效随着 R&D 投入越多而越强。曹勇、苏凤娇(2012 年)将创新投入分为了 R&D 投入和非 R&D投入,研究结果表明非 R&D 投入同 R&D 投入一样,会提高绩效。但是针对不同的行业,同样的投入要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有明显的差别。李常洪,郭嘉琦,宋志红,范建平(2013)运用了 CDM 模型,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数据。得出结果:创新投入越高,创新产出越大;创新产出越大,企业绩效越好。李璐(2013)认为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员投入都对绩效的提升做出贡献,另外研发资金的滞后期有两年;研发资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比研发人员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更加密切。李同辉(2016)认为研发投入会有利于企业盈利性的提高,成长性的发展,研发投入存在一定的累积效应。

另一部分学者研究指出,企业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提升基本上没有作用,甚至在某些文献中,创新投入降低了企业绩效。Valdelmars,Smith, Mog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