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物流管理论文格式、物流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农超对接”供应链绩效评价探讨

日期:2022年03月12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496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202231317548131 论文字数:34255 所属栏目:物流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物流管理论文,笔者从“农超对接”发展现状着手,通过相关理论学习,运用了一种本土研究方法——物元分析和可拓学,研究相关文献,通过建立“农超对接”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农超对接”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价,并引入实际案例,论证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农超对接”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产品流通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关系着农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着农村建设的步伐以及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以农业、农村、农民为核心的“三农”问题的提出,国家和社会对农产品的关注逐渐增多,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强调了“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把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因此,与之密切相关的农产品流通自然也受到大家的瞩目,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拓宽现代物流研究领域的另一热点问题。

1988 年,我国实行“菜篮子”工程,农产品消费量增长迅速,但同时也出现诸多问题,如:农产品供应能力缺乏、农产品运输成本过高、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不顺畅、衔接不顺等,导致最终的农产品经济效益低下,流通成本过高[1]。为此,2007 年我国商务部开始进行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探索[2],并于 2008 年在全国试点运行“农超对接”,这是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政府推出的一项惠农政策[3]。此后“农超对接”工作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2009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进一步明确了“农超对接”的重要性,2010 年的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进“农超对接”,2012 年和 2013 年,中央连续两年发布的一号文件中,均对“农超对接”这一农产品流通方式及其运行效率给予了高度关注[4]。

多年的实践证明,“农超对接”这一农产品流通模式,能够大大缩减农产品流通环节,减少物流成本,进而降低“农超对接”运行总成本,促进农户、消费者、超市三方共赢。但在实际运行过程当中,也出现了农业合作社或者农户与超市利益分配不均;农、超双方信息共享程度过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双方合作信誉度低等问题,使得“农超对接”运行效率和实际效果大打折扣[5]。尤其是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到了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各行各业都把经营重点和利润来源放在了物流活动当中,供应链管理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企业的关注和研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农超对接”研究现状

“农超对接”这一模式最早是在外国产生和发展的,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正式诞生是在上世纪 70 年代,并于 90 年代真正开始广泛发展[8]。经过多年探索,现有一大批国内外学者对“农超对接”及其相关领域进行了各种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研究。

张浩、安玉发(2010)等学者对“农超对接”这一农产品流通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中产生的问题,并与“农超对接”这一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农超对接”这一模式在中国市场必定广受欢迎,受到超市和农户认可[9]。同时,国外学者Reardon T(2000)通过举例,以连锁超市为研究对象,提出生鲜农产品质量对提高连锁超市经营绩效具有重要作用,并从产品流通的角度,论证了“农超对接”这一模式必将取代传统的超市直接采购这一流通模式[10]。

左娜认为应该把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思想引入“农超对接”管理之中,通过提高“农超对接”供应链对接效率、降低对接时间、减少对接成本,来提高“农超对接”工作的整体效果,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建议[11]。Christine Aubry(2013)指出,像沃尔玛这样的全球知名的大型连锁超市集团,也已经把供应链管理引入超市日常管理当中,“农超对接”模式就这样从发达国家逐渐向发展中国家扩展[12]。

同时,一些学者也指出“农超对接”发展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导致最终的运行效果受到影响。郑鹏(2012)指出,在“农超对接”中,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一些农业合作社或者超市的员工素质低下,导致双方沟通不畅,契约意识不强导致利益分配不均衡等问题也层出不穷,损害了农民的意义,也增加了超市的交易成本[13]。Samuel Burer(2011)的研究提到,很多农民对“农超对接”这一模式缺乏相对应的了解,一开始抵制加入“农超对接”,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机会,这主要是因为农民大多教育程度较低,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沟通和领导,这样才有利于“农超对接”的开展[14]。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农超对接”及“农超对接”供应链

2.1.1 “农超对接”概念

“农超对接”是一种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方式,是指超市直接向农户采购农产品,或者农户直接向超市供应农产品[44]。作为农产品供应链主体的超市与农产品终端供应商签订协议,形成直接的供销关系。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大多数生产农产品的农户都是散户,或者规模较小的农户,很难直接跟超市签订契约,进行“农超对接”,这个时候,农户一般会借助农业生产合作社与超市进行对接。从本质上看,“农超对接”跨越了中间商,跳过了多个环节,直接将农产品生产者与终端销售者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基于“农”和“超”的供应链[45]。这里的“农”与“超”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不仅仅是指具体的一个农户和一个超市,而是广泛的概念,代表以农户为主的一方和以超市为主的一方[46]。其中,“农”既可以指普通的农户,也可以指代表农户利益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所以,综合来说,“农”代指的是“农业经营主体”,而“超”是指以超市为代表的销售终端和经营实体。

目前,“农超对接”主要有三种实现形式:“农户+合作社+超市”、“农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基地+超市”[47]。在这三种形式中,农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发组建形成的一个专业组织,农民积极性高,参与度也高,起着连接超市和农户的纽带作用。因此,“农户+合作社+超市”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农超对接”模式,受到政府高度支持。

2.1.2 “农超对接”发展历程

2008 年 12 月,商务部、农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的文件,引起了国内学者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这份文件拉开了我国“农超对接”工作的序幕。通知的主要内容是,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积极开发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推出了生鲜农产品“超市+基地”的供应模式,也就是说连锁超市直接跟生产农产品的农户或者农业合作社进行对接,加快农产品流通的效率。我国最先一批实行“农超对接”模式的是以山东家家悦超市为代表的九家企业。据统计,2009 年底,全国已有经济条件相对成熟、体系健全的省份开始进行“农超对接”试运行,这 14个省份是由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共同选择出来的。

2.2 供应链绩效评价

2.2.1 供应链绩效评价定义

绩效评价其实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企业对自我表现、自我运行效果的反馈,根据评价阶段的不同,绩效评价可分为事前评价、事中评价和事后评价几种类型。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企业提高业绩,加强自我认知的关键。绩效评价一般是要运用数学模型,通过定量、定性、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企业的各种数据、业绩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过去某一个周期的整体表现,并进一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企业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57]。

而供应链绩效评价与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略有不同,它是针对“农超对接”中的一群相关利益群体进行评价,整个绩效评价过程是动态的,关系到某一种农产品的发展,甚至是农业产业的发展。而从另一角度分析,供应链绩效评价与企业绩效评价一样,需要对供应链整体进行评判,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行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科学的、合理的供应链绩效评价能够帮助企业发现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找到矛盾所在并对症下药,使得供应链整体平稳、健康地顺利运行。因此,综合来看,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行效率,实现供应链整体化和一体化,运用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对供应链各个节点的运行效果进行实时的评价,得出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对应的改进措施[58]。所以,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目的:一是明确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位置和责任,将自己作为供应链的一员进行分析;另一方面,通过供应链绩效评价,找出供应链运行当中不稳定的环节和部分,并分析原因,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行绩效,这也是供应链绩效评价最直接目的。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

3 “农超对接”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5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25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 26

4 “农超对接”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物元可拓分析模型...........................32

4.1 物元可拓评价方法的引入........................... 32

4.2 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建立................................... 32

5 案例分析...........................38

5.1公司介绍.............................. 38

5.2 收集数据................................. 38

5 案例分析

5.1 公司介绍

M 超市为一家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该公司前身为北京市海淀区副食品公司,于 1990 年 10 月完成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