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农超对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较于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农超对接”具有效率高、质量好等优势,而且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我国的“农超对接”发展水平尚处于初中级阶段,暴露出很多问题,急需一套完整的研究方案,来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基于这一现实问题,从“农超对接”发展现状着手,通过相关理论学习,运用了一种本土研究方法——物元分析和可拓学,研究相关文献,通过建立“农超对接”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农超对接”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价,并引入实际案例,论证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农超对接”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具体来说,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
(1)本文详细阐述了“农超对接”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和研究背景,解读了“农超对接”相关概念,以及“农超对接”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特点,重点介绍了“农超对接”的三种发展模式和特点,为后面选取“农超对接”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做理论准备。同时,阐述了“农超对接”供应链,重点介绍它与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内涵以及特点。通过研究供应绩效评价的定义、方法、特点、影响因素等内容,再结合物元可拓评价方法,确定本文将采用的“农超对接”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为后面的研究做了铺垫。
(2)本文重点阐述了 BSC 模型和 SCOR 模型,并将这两个模型作为“农超对接”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从财务维度、顾客维度、运作流程维度、未来发展维度和质量安全维度这五个维度出发,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之上,结合“农超对接”供应链自身的特殊特点,建立了“农超对接”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这一部分内容,核心点是指标的选取。除了对众多文献中有关“农超对接”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和筛选之外,通过实地走访、研究,向当地“农超对接”超市负责人进行了解,结合农产品自身物理特性,加入能够专门反应“农超对接”供应链运行情况的农产品绿色度、农产品保鲜度这两个评价指标,使得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善、科学,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