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金融学论文格式、金融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实体企业金融化与影子银行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探讨

日期:2021年11月06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513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10220915002115 论文字数:33266 所属栏目:金融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金融学论文
.................. 21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 25

4.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25

4.1.1 变量选取 ............................................... 25

4.1.2 数据来源 ............................................... 27

第五章  实体企业经济虚拟化对创新效率影响的调节机制分析 .. 43

5.1 宏观层面调节机制分析 ........................... 43

5.1.1 理论基础及假设——市场竞争程度调节机制 ................. 43

5.1.2 实证结果 ............................................... 44


第五章   实体企业经济虚拟化对创新效率影响的调节机制分析 


5.1  宏观层面调节机制分析

5.1.1  理论基础及假设——市场竞争程度调节机制

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规模和企业影子银行化业务规模不仅仅受行业收益率的影响,而且还会受行业的盈利性、成长性和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现有理论认为,市场竞争程度有效的影响着企业创新投入,这种影响既包括促进,也包括抑制。一方面公司治理理论和创新激励理论认为,市场能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市场恶性竞争因素和行业利润空间缩减因素会遏制企业创新投入,主营业务经营资源逐渐会被挤出。具体原理如下:

第一,行业市场竞争程度会抑制实体企业经济虚拟化水平。基于代理理论,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发展业态下,为有效在市场中立足,职业经理人会力促创新,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此时,行业中其他参与方则成为该企业天然的监管者,有效降低了代理成本,企业实际管理者没有精力亦没有资金空间参与其他金融资产配置。其次基于创新激励效应,激烈的市场能够有效形成同行业“示范—模仿—学习”的良性竞争体系,此时行业内部创新形成规模效应,提高了创新成功率和转化率(徐璋勇,2019;许罡,2017)。

第二,行业市场竞争程度会促进实体企业经济虚拟化水平。首先考虑恶性竞争因素,伴随行业内竞争程度的增大,如果企业不能在持续的竞争中坚持领先,企业市场份额必然下滑,企业盈利能力萎缩,此时很多企业考虑多元化布局,致使企业投资短期化,金融资产配置比例提高,经济虚拟化程度加深。其次伴随行业利润空间的缩小,实体企业生产要素价格逐渐透明,行业整体利润率趋于全行业平均利润率,资本为保持持续吸引力,标的资产的购买趋势必然发生转向(张春鹏,2019;朱卫东,2017)。综上,为对比市场竞争程度在实体企业经济虚拟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方面是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将市场竞争指数引入模型 1、2。

图 3-2   实体上市公司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及增长率  

图 3-2   实体上市公司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及增长率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近些年,我国实体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引发了政策决定层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将实体经济虚拟化划分为“企业金融化”和“影子银行化”。利用 2007—2017 年我国 A 股上市实体企业年度报告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对于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具体结论分为以下四点。

第一,本文通过金融资产规模与企业全部资产的比值作为对于企业金融化程度的度量指标,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发现,企业金融化在投机和预防储蓄动机均有的假设下表现出对创新效率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考虑分位数回归和加入二次项的方法后发现,金融化程度的变化对于企业创新效率并没有存在反转的特征,从而我们可以确定金融资产的高比例配置会严重阻碍企业创效效率,抑制企业主营业务产品升级迭代的速度。针对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金融化对二者的影响存在有阈值,阈值内促进,超过阈值抑制。

第二,本文通过文献常见统计方法估算实体企业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后发现,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对企业创新效率也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说明实体企业凭借其优势市场地位在开展资金融通业务的同时并没有能够利用资本套利活化主营业务,并且影子银行化对创新投入的挤出作用较小而对经营风险的促进作用较大,所以影子银行化对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并不是因其占有企业主营业务资源而实现,相反,影子银行类业务需要企业金融资产收益覆盖企业负债成本并且额外的债务人还款风险通过会计帐户的勾稽关系冲击企业主营业务,从而对于实体企业金融化和影子银行化的治理应分类施策。

第三,本文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产权和地区异质性后发现,国有企业的金融化对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高于实体非国有企业,主要原因在于目前 A 股上市国有企业多从事资本密集型行业,行业投资规模都相对较大,所以对于主营业务的创新效率而言,一旦企业将更多资金流动性资源布局其他行业,企业创新投入将会遭遇明显挤压,从而创新效率直接锐减;其次东部地区无论是企业金融化还是影子银行化二者对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都要小于中西部地区,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的企业制度更为完善,产业盈利能力更强,对外部变化更为敏感和灵活。而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利用金融资源更多情况是套利动机,蓄水池动机或者平抑价格风险的动机并不是很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