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我国包容性金融发展指标体系构建..............................23
4.1.2 我国包容性金融发展指标的测度.........................................24
第 5 章 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包容性金融发展影响贫困的实证检验..............31
5.1 计量模型设定........................31
5.1.1 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农村减贫直接效应模型........................31
5.1.2 基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中介效应的包容性金融发展减贫效应模型.................32
第 5 章 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包容性金融发展影响贫困的实证检验
5.1 计量模型设定
本节按照第 3 章的逻辑设定了计量模型,包括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农村减贫直接效应模型和基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中介效应的包容性金融发展减贫效应模型。
5.1.1 基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中介效应的包容性金融发展减贫效应模型
中介效应分析是检验某一变量是否成为中介变量,发挥何种程度中介作用的重要步骤。故在假说 1、假说 2 和假说 3 均成立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探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包容性金融发展农村减贫效应中的贡献度,本文借鉴 Baron 和 Kenny(1986)[85]、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86]的中介效应(Mediation Effect)模型对此展开进一步分析。通俗来说,在分析自变量 X 如何影响因变量 Y 时,如果 X 通过影响变量 M,进而实现对 Y 的影响,那么 M 就是中介变量。结合本文研究内容而言,自变量 X 为包容性金融发展,因变量 Y 为农村贫困水平,中介变量 M 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基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中介效应视角,包容性金融发展影响农村贫困的作用渠道可表示为图 5.1。图 5.1(a)是包容性金融发展作用于农村贫困,路径系数 c 代表包容性金融发展作用于农村贫困的总效应。图 5.1(b)反映了在控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中介变量之后,自变量包容性金融发展与因变量农村贫困水平之间的关系,其中包容性金融发展作用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以系数 a 表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于农村贫困的效应用系数 b 表示,两者构成图中变量间关系的间接效应。系数 ′代表在考虑中介变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后,包容性金融发展作用于农村贫困的效应,也就是两者之间的直接效应。如此一来,图 5.(1b)中的变量间总效应就应该等于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加总,即总效应 c=ab+c′。其中 c 为总效应,ab 为中介效应,c′为直接效应。
图 5.1 中介效应模型示意图
........................
第 6 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攀升,如何解决好贫困问题、更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重要议题。对于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及其作用原理,尽管相关学术研究浩如烟海,但少有学者作出系统性的全面论述。为此,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影响农村贫困的直接机制与间接机制,探讨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可能具有的减贫中介效应。而后,基于前文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利用 2006-2018 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本章将重点对文章主要结论进行阐述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所得结论主要有五点:(1)包容性金融发展具有降低农村贫困的直接效应。其中,提高金融服务的渗透度与可得性对农村贫困缓解的贡献作用较为突出,而金融服务承担度和使用效用性在农村减贫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完全发挥。(2)包容性金融发展能够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能够有效减缓农村人口贫困。其中,金融服务可得性的提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边际贡献最大,其次为金融服务渗透度提升。(3)间接作用渠道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显著,即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农村贫困的间接传导渠道之一。其中,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能够最大发挥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4)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中介因素参与时,包容性金融发展各子维度所发挥的农村减贫效应要优于其单独的减贫效应,即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可以强化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农村贫困抑制作用。(5)相对于东部地区,包容金融发展对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减贫效应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