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费金融近年来发展势头正猛,各消费金融服务商通过场景化方式,不断吸引更多增量客户,提高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粘性。原有的金融服务体系,结合“衣食住行游学完美”的实际需求,构成了覆盖从出生、学生、就业、晚年的全生命场景金融生态体系。
马上消费金融目前的线下消费场景主要是股东线下实体店,这部分线下实体店区域化明显,业务范围狭小。马上消费金融可以首先在公司和股东驻地推行线下消费金融试点,主要面向城市的大型商场、超市、家电、旅行社、美容机构、培训机构等,与其展开合作,为其客户提供需要的消费资金,满足客户临时的资金要求,达到双赢局面。然后总结试点业务开展工作经验,一步步完善线下消费金融业务流程,做好推向全国的准备工作。对于线上消费金融场景,公司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对于还没有展开合作的电商平台争取入驻机会,抢夺市场先机。对于已入驻的合作平台,马上消费金融可采取让利举措,适当降低信贷利率,抢占客户资源。适时在平台推出信贷优惠措施,提升马上消费金融的品牌效应,获得群众的认可度。最后,公司可在线上线下创新消费场景,让消费场景遍布生活的每一处,使得消费场景完美贴合客户需要。
消费金融场景化就是将消费金融嵌入到具体的场景中,更好地实现金融服务的无障碍化,甚至于消费金融场景之间良性互动的消费金融服务商将越来越有可能获得成功。马上消费金融依托金融科技的数据采集、流程管理、征信、风险控制等是实现这些要求的关键所在。在马上消费金融消费场景不断渗透和布局完善之后,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将大大加强。
..............................
结论
风险控制作为金融行业的关键环节一直以来备受瞩目,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刚刚起步的今天,从国家到企业各方面的管理经验不足,无法做出快速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更容易引发金融风险。对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控制的研究一方面能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意见,另一方面在投资和出口乏力的情况下,风险控制可以深度挖掘消费潜力刺激经济增长。本文以文献梳理为出发点,分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类别和生成原因,并以此为根据对马上消费金融公司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到了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控制启示。本文的研究结论包括以下方面:
1.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传统的消费金融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的一种金额小、期限短,主要以线上服务为主的金融服务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消费金融具有以下特点:(1)贷款金额小,借款期限短。借贷金额一般在 20 万之内或更小,借款期限基本都在一年以内;(2)借还款方便灵活。各平台产品多样,客户可针对不同目的选择不同产品和还款方式;(3)消费场景多样。现如今互联网消费金融向各种生活消费场景渗透,涉及到生活的各领域;(4)风控手段先进。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制定了多种风控模型,能有效抵御风险。
2.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总体包括四类,分别是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技术安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是行业间的恶性竞争相互挤兑造成,加剧了市场的动荡。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三类,首先是对失信人员的惩戒力度不够,无法形成威慑,其次是信息不对称容易造成借款人失信,最后是全国信用数据无法共享。技术安全风险分别存在于技术泄露、病毒扩散、系统崩溃等方面。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消费金融融资受限引发,其次是信贷行业的期限错配和资金错配问题引发。鉴于现有文献对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生成原因中缺少中微观层面,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微观层面风险生成原因。研究得出内在风险生成原因包括互联网技术问题、风险控制经验不足、信息披露缺陷、资金来源受限等方面。外在生成原因首先是经济环境的恶化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其次是传统金融风险向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蔓延,最后是现有监管层面法律缺失,无法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形成有力的约束。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