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26
4.1.1 指标选取和数据收集.................................... 26
4.1.2 测度方法和计算结果.............................. 26
5 西部地区发展普惠金融促进长效减贫的政策建议.......................... 36
5.1 分类实施差异化的普惠金融政策................................36
5.2 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机制............................36
5.3 全面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37
5 西部地区发展普惠金融促进长效减贫的政策建议
5.1 分类实施差异化的普惠金融政策
综上所述,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减缓贫困,但目前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减贫效果尚未达到最优化。目前正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决胜之年,西部地区作为我国全面脱贫路上的最后一座堡垒,决不能在脱贫路上掉队。因此,为确保我国如期完成全面脱贫目标,结合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由于西部地区各地之间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有所不同,不能削足适履,对各地实施相同的普惠金融政策,在如今日渐开放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各地政府应在充分了解贫困群体实际金融需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根据当地实际贫困状况,分类实施差异化的普惠金融政策。对于重庆、宁夏等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来说,可以借鉴东部发达地区普惠金融减贫的成功经验,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水平的阶层创新设计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与此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以提供优质性的普惠金融服务为主,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和一些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如积极发展小额信贷和互联网金融等。而对于新疆、贵州、云南这几个普惠金融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来说,尤其是相对于农村贫困地区而言,关于普惠金融的政策法规仍不完善,亟需出台一系列符合地方特点的普惠金融政策,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助力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52]。
.............................
结语
本文以普惠金融发展与减贫的相关理论为研究前提,在分析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现实状况及该地区发展普惠金融对于减贫产生的积极影响之后,通过对2005-2018 年间西部地区 12 个省/市/区普惠金融发展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验证普惠金融发展对减贫的实际影响效应。最终结合理论与实证,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 西部地区普惠发展水平整体不高,且各地之间差异明显。由 2005-2018年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综合指数的测算结果可知,2005-2018 年间,西部地区 IFI指数虽然大致上呈上升趋势,但年均增长速度极为缓慢,IFI 平均值只有 0.496,普惠金融平均发展水平一般。横向对比来看,重庆在西部各地中普惠金融综合指数平均值高达 0.624,而云南 IFI 平均值仅为 0.384,与之相比差距将近一倍,区域性差异十分明显。
(2) 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不仅可以直接强有力地促进减贫,也可以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间接促进减贫。由实证分析结果可知,IFI 系数为 0.554,表明普惠金融发展与减贫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经济增长对减缓贫困也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贫困发生率的不断下降,贫困人口的分布会越来越分散,他们从经济增长中获益的难度也会随之加大,因此经济增长对减贫所发挥的作用也会越发有限。而收入分配对减贫则表现为负的效果,这可能是西部地区收入分配不合理所导致的结果,从而加剧了贫困,因此如何均等地分配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将是未来西部地区金融扶贫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
(3) 除了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之外,政府的财政支持以及就业状况也会对减贫产生影响。由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政府财政支持确实对贫困人口的减少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效果不佳。本文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在于虽然近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倾斜,但可能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财政资金没有真正惠及到贫困人口身上,以致于并未收获良好的减贫效果。而就业作为民生之本,贫困人口通过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劳动力技能进行自我增值实现就业,可以显著改善其贫困现状,实现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