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首先,本文提出了中国股票市场逐步开放大背景下,短期资本流动加剧会造成股票市场风险加大的问题并引入投资者情绪异质性视角进行研究的可行性。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与分析,提出了研究单一金融市场短期资本流动的思路,并通过股票市场高频交易样本较为针对性衡量短期资本流动与国内外投资者情绪。其次,通过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分析投资者情绪定义与产生原因,通过资本流动理论分析了股票市场开放资本流动的原理。然后,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情绪交易特征,中国股票市场短期资金来源,沪股通与深股通衡量短期资本流动可行性。最后,通过分析文献构建实证模型的变量,通过短期资本流动总量模型,短期资本净流入模型,短期资本流出模型与短期资本流入模型对比得出投资者情绪对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应。本文的结论总结为如下几点:
第一,中国股票市场对外开放势在必行。无论从最朴素的流动理论看,还是从实际情况“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沪德通”、“沪新通”等股票跨境交易渠道的有序放开,短期资本在中国股票市场流动的规模会逐步加大,但风险也会随之加大。这些互通互联的交易渠道,其交易形式与中国投资者投资 A 股的交易流程是一致的。
第二,国外投资者会比中国投资者更为理性与成熟。通过文献分析和股票市场交易现状分析,国外投资者会比中国投资者更为理性与成熟从而更有目的性,且从统计数据也能得出国外投资者情绪更为稳定的特征。另外,中国股票市场情绪化交易特点明显。其根源是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程度不够,而投资者构成不合理,机构投资者稳定作用缺位则是情绪市的直接原因:投资者中个体投资者占比过高,同时中国机构投资者并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第三,股票市场情绪变动本质上是市场信息的综合反映,从而引起交易行为的变动造成股票市场短期资本流动。而信息的来源总体上有宏观层面,市场层面和公司层面三个方面。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