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洋法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国际海洋法论文格式、国际海洋法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无忧毕业论文设计网:简析我国周边国家的海洋政策——以新加波为例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643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206061917285662 论文字数:9262 所属栏目:国际海洋法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无忧毕业论文设计网:简析我国周边国家的海洋政策——以新加波为例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能源危机的加剧,帮写硕士论文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尤其是中国军事实力的显著提升,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全力推行,以及南海周边的部分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宣示主权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动作的加快,南海形势一直呈现紧张状态。美国国防政策委员会委员罗伯特·卡普兰在最新一期《外交政策》上发表的一篇名为《未来的冲突在南海》的文章指出,21世纪地缘政治的战场是海洋,确切地说,是南海。如何应对南海危机,解决南海纠纷已成为地区以及全世界关注的焦点[1]。在南海问题上,不仅各主权争议国动作频频,很多非主权争议国也纷纷表态。2011年6月20日,在中国海事巡视船“海巡31”号访问新加坡期间,新加坡政府发表了针对南海问题的外交声明。在这份声明中,新加坡政府敦促中国澄清在南海的具体诉求和主张。新加坡的这份外交声明不仅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引起了中国国内民众和部分专家的强烈反应。很多人对新加坡此举表示愤怒,认为这表明数典忘祖的新加坡渴望联手东盟共同制衡中国的崛起;有些人认为,新加坡只不过是区区一个弹丸之地,它的声明无非是哗众取宠,不必理会;也有人认为这是新加坡小国大野心的体现[2]。新加坡虽小,但是它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却一点也不小。在地理上,新加坡拥有得天独厚的战略地位。它地处马六甲海峡东口,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扼守横跨两洋的交通“咽喉”。因而,它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还认为,随着印度的崛起,它又成了印度维护其印度洋领导地位的第一道屏障[3]。

在经济上,新加坡是东南亚乃至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该地区的科技、贸易和金融中心。在军事上,虽然国土狭小,人力资源缺乏,新加坡却拥有装备比较先进、具较强威慑力的军事力量[4]。因此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不容忽视,也是解决南海问题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新加坡南海政策的基本观点在2010年7月举行的备受关注的东盟地区论坛上,中美两国外长言辞激烈,就南海问题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外交战。时任新加坡外长的杨荣文在这次会议上讲到,新加坡作为一个海洋城市国家,“高度关注航海自由和地区领土争端依据国际法以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他声称,新加坡支持东盟和中国于2002年达成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认为该宣言是南海领域各方合作和保持稳定的重要信任措施。杨荣文还提到,东盟与中国正在协商该宣言的落实纲领,新加坡希望各方就这些纲领尽快达成协议。他强调:“新加坡不是争端国,对任何国家的领土要求不持任何态度”,新加坡“始终希望维持东盟—中国之间的长期良好关系”[5]。新加坡于2011年6月20日发表的声明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应该注意的是,敦促中国澄清在南海的诉求只是新加坡这份外交声明的其中一点。这份外交声明主要提到了以下四点:(1)新加坡在南海没有领土主权诉求,也不参与其中的纠纷,但是作为一个主要贸易国,任何影响国际水域航行自由的问题都事关新加坡的关键利益;(2)中国应更明确地澄清自己在南海的主权诉求,这样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利益,因为中国诉求的模糊性正在引起严重的国际关切;(3)新加坡希望争议各方能够保持克制,创造有利于和平解决南海纠纷的条件,确保地区和平、稳定以及经济增长;(4)新加坡希望争议各方能够尽快签署实施《南海行为准则》[6]。

在2011年7月的东盟地区论坛上,中国与东盟就《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续指导方针达成协议后,新加坡新任外长尚穆根的讲话也比较清楚地表明了新加坡在南海的政策和立场。他指出,这份旨在维持南海和平与安全的宣言与南海的主权纠纷完全是两码事,不能混同。尚穆根说:“关于各方如何在南中国海接触的机制和个别国家拥有哪个范围的主权是两回事,应该区分开来。”在他看来,“管束各方在南海的行为是东盟的事,主权争议则是声称拥有主权的国家之间的事。这套实施准则及其他衍生自《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外交文件,为东盟与中国建立互信和促进友好合作立下机制,但这个合作机制并不增强或削弱个别国家索讨南海主权的立场。”尚穆根重申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不是主权申索方,也不会偏袒任何一方。

“一些国家之间有纠纷,我们和这些国家却没有纠纷。不过,我们不希望见到纠纷失控,或看到影响海上安全的事故发生,所以我们关注这份宣言。至于谁应拥有哪些范围的主权,那不由得我们决定或置评。”[7]新加坡巡回大使许通美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强调,新加坡不涉及南海的主权纠纷,也不支持任何涉及争议的国家。对各项争议的是非曲直,新加坡的立场是中立的。不过,对提出主权要求的国家,新加坡却认为它们需要严格遵守国际法,尤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新加坡也坚持纠纷应该和平解决,任何动用武力的威胁都是不可接受的。在谈到东盟的作用时,许通美说,作为一个整体,亚细安①在南海主权和海洋划界的纠纷上没有集体立场,亚细安不支持也不反对四个成员国对南海主权的要求。亚细安也不对中国和亚细安成员国纠纷的是非曲直采取立场。因此,任何关于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对南海的主权要求得到亚细安支持的看法都是不正确的。然而,亚细安是南海的利益相关者。首先,它希望区域维持和平;其次,它希望促进中国和亚细安之间的友好关系;第三,它致力于和平解决纠纷;第四,它希望确保有利益关系的各方严格地遵守国际法,尤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许通美强调,亚细安和中国应该共同努力,把制定和采纳一个具约束力的行为宣言作为下一个目标[8]。这些声明和观点已经基本上阐明了新加坡的南海政策和立场。综合这些声明及先前的官方表态,新加坡冷战后的南海政策可以归纳为八个字:中立有为、稳定和平[9]。

首先,中立是指新加坡在南海领土和海洋划界的纠纷上保持中立态度,不偏袒纠纷中的任何一方;稳定是指新加坡希望南海局势能够保持稳定,确保航海自由安全,贸易能够正常进行而不受影响,区域经济能够持续发展。在维持南海稳定的基础上,新加坡也希望南海纠纷能够通过和平的方式,依据国际法尤其是国际海洋法来解决。可见,新加坡的中立,并不是消极的中立,不是对南海事务不闻不问,而是“有为的中立”,即新加坡希望在主权和划界问题上严格保持中立的前提下,能够为维持南海稳定,乃至为南海纠纷的和平解决发挥一定的作用。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新加坡既能够及时地了解事态的发展以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发生意外,也有可能提高自己在讨论和解决地区安全问题和东亚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加坡南海政策的考虑因素新加坡的南海政策是由其自身国家利益以及整体外交政策决定的,而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又深受其历史、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影响。1819年英国的史丹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之前,新加坡一直是马六甲王国的重要部分。

从1819年开始到1959年,除了1941年到1945年期间被日本短暂占领外,新加坡一直由英国殖民当局统治。1959年新加坡开始自治,人民行动党在大选中赢得执政权,有着西式教育背景的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总理。1963年,新加坡与砂劳越、北婆罗州(现在的沙巴)和马来亚联合邦成立马来西亚联邦。短短两年后,新加坡于1965年被迫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李光耀继续执政新加坡,开始了艰辛的发展之路,直到1990年,吴作栋接替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第二位总理。2004年李显龙出任新加坡的第三任总理。面积仅为700平方公里左右的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至2010年,新加坡有公民和永久居民377.1万,常住人口507.6万。新加坡人口中华人占75%左右,其余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10]。以华人为主体的岛国新加坡,在建国后的几十年历史中,与周边地区较大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关系复杂紧张。新加坡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为世界大国所觊觎,乃兵家必争之地。1965年独立之后,地狭人稠、资源极度贫乏的新加坡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日本、欧美投资,经济迅速发展。

现在,新加坡已经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转站,也是世界电子产品重要的制造中心和第三大炼油中心。长期以来,新加坡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是美国经济、全球半导体产业和东盟经济。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新加坡经济增长的另一大引擎[11]。由于本国市场狭小,新加坡的经济高度依赖地区和国际市场,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任何国际冲突,更不用说战争,都可能对新加坡的经济产生巨大乃至毁灭性的影响。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地理上被以马来族为主的马来西亚和印尼包围。为了生存和发展,新加坡一直奉行弹性务实的外交方针,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中立,与尽可能多的国家建立良好外交关系,并尽可能主动创造外交空间,左右逢源,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12]。其主要外交政策包括:第一,立足东盟,借重大国。新加坡的外交政策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与其周围邻国,尤其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关系。由于历史恩怨以及政治、宗教、文化等很多方面的差异,新加坡与邻国关系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为了防范周围两个大国印尼和马来西亚并尽可能地改善与它们的关系,新加坡一方面致力于维护东盟的团结与合作、推动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借重东南亚以外大国(先是英国后是美国)的力量。第二,大国平衡,广交“朋友”。在积极推进东盟发展的同时,新加坡意识到了东盟的局限性,加之东南亚的特殊战略位置,东南亚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国的角力场。为了保护其利益,维持地区稳定,新加坡奉行“大国平衡”政策,主张在亚太地区建立美、中、日、印等大国平衡战略格局。正如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所描述的:弹丸之地的新加坡必须同美国、日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