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发展经济学论文格式、发展经济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提高业主和员工的综合素质是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一项新任务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437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110172150016285 论文字数:9373 所属栏目:发展经济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提高业主和员工的综合素质是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一项新任务
摘 要:近两年来,湖南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下降的态势,明显地表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后劲不足。帮写硕士论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个体私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和政策体制环境“国民待遇”的落差两个方面。从过去20多年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现实的发展环境分析,增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后劲,保持个体私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即政策体制、管理体制创新和内部各项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个体私营经济;可持续发展;创新;政策体制环境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的长足发展。当前,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社会地位人们已形成共识,不容置疑;社会作用也日益凸现,不可替代。值得注意的是,各地个体私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根据对湘潭市近几年来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试就这一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湘潭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历史轨迹
  截止2002年底,湘潭市个体私营企业(含农村种养专业户)达到9.4万户,从业人员22.1万人,其中,私营企业1 152家。湘潭市个体私营经济的税收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平均达到50%,其中,湘乡60%、湘潭县50%、高新区和韶山市40%、岳塘区60%。①个体私营经济正成为全市经济建设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为发展该市生产力、增加财政收入、繁荣和活跃市场、安置下岗职工和增加就业机会、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企业改制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纵观该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轨迹,和全国的情形大体类似。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一些胆大的有识之士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中跳出来,敢冒风险,艰苦创业,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短期内的快速增长;第二阶段是在双轨制期间,这一期间内出现了一些依靠编织关系网或凭借已有的关系网络,钻政策法律空隙、投机取巧以及权钱交易等不正当手段而发家致富、创业立业的个体私营业主;第三阶段是“八五”和“九五”计划期间,主要是1992年以后,个体私营业主凭借科学知识和技术创新创立科技企业以及凭自己的诚实劳动、善于经营管理而发展起来,这一时期是湘潭市个体私营企业迅猛发展的又一关键时期。“六五”、“七五”计划期间,该市个体私营经济主要集中在流通领域,经过这两个时期的发展,业主们不仅积累了市场经营经验,完成了基本的资本原始积累,而且,随着要素市场的发育、人才的流动,均为业主创办个体私营企业,主要是工业企业提供了要素资源。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市场经济加速发展,为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根据对湘潭市40户私营工业企业的调查,“八五”和“九五”期间,湘潭市个体私营企业的总产值和销售额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5%左右,远远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这批企业既是该市当前私营工业的生力军,也是该市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基础。
从个体私营企业发展三个阶段的历史轨迹看,其发展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和不太规范的过程。
但是,近几年来,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下降态势,特别是近两年来,全国个体工商户总户数有所下降,其中,湖南下降44.27%,是全国降幅超过30%的7省市之一。湘潭市情况与全国、全省类似,全市个体工商户总户数、从业人员1999年比1998年分别下降40.36%、25.42%,2000年又在1999年的基础上再下降11.85%、22.58%,注册资金1999年较之1998年下降31.2%,2002年回升5.23%。相对来说,私营企业的发展比较稳定,户数和从业人员1999年较之1998年增长8.73%、18.86%,注册资金减少6.02%,2000年较之1999年总户数增长3.97%,从业人员减少8.47%,注册资金则减少了29.06%,发展变化较之个体工商户要少,但各项指标增幅不大,并有回落的趋势。
近两年来,湘潭市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下降的态
势,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湘潭的政治历史传统、地理位置、现
有的经济实力、工业基础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也
与近两年来,由于工商管理部门实行垂直领导、规范管理、换
发新证、消除“死户”充数的水份以及城市改造、拆迁和娱乐
业整治,特别是近两年全市的“一化三清”活动等因素有关,
但这些均只是外部原因。从深层次分析,一个不容忽视的新
问题是个体私营经济获得持续稳定增长的后劲严重不足。
这从对2000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表中国有企业
(92户)、集体企业(98户)、私营企业(35户)几项主要经济指
标的横向比较中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证实。具体情况如下:
国企集体私企
资产负责率(%) 68.20 78.30 61.20
全部资金利税率(%) 3.80 4.20 4.90
销售利税率(%) 8.90 3.70 4.20
万元产值创GDP(万元) 0.335 0.29 0.297
人均年税(万元/人年) 0.65 0.22 0.54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 6.84 7.58 17.66
平均固定资产(万元/户) 13 284 492 737.90
人均年工资(元/人) 8 828 5 869 5 863
通过国有、集体、私企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的横向比较,可以发现,湘潭市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优于集体企业,但较国营企业无明显优势,私营企业规模效益低,产品科技含量低。虽然私营工业企业亏损面、负债率相对数低,劳动生产率高,但报酬低,固定资产折旧低,单位工厂生产成本应较国企低,附加值低,销售价格低。所以,该市私企的效益指标优于集体企业。但从统计数据分析,不比国营企业好,有悖于当前“私营企业比国营企业效益高2~4倍”的说法。显然,湘潭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已成为该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总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结果,取决于被长期束缚的生产力在获得解放后短期内迅猛发展释放出巨大能量的结果。但是,个体私营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总量增长有减慢趋势,规模较小,效益主要靠低成本获取,并不比传说中理想,个体私营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二、个体私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素解析
  从湘潭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影响其持续稳定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一部分个体私营业主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小富即安”和贪图安逸现象比较严重,不能着眼于长远,从更高的层次上求发展。(2)环境污染严重。2000年,该市私营企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投资比重为0.61%,第二产业为40.76%,第三产业为58.68%。第二产业中私营企业年销售额1 000万元以上的50户,分布于9大行业,主要集中于电器制造(14.6%)、机械制造(25%)、制革行业(25%)以及造纸业(17.2%)等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第一产业中的小煤窑、小矿井所占比重大。这些企业和第二产业中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均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当政府对污染进行治理整顿时,这些产业便迅速萎缩。例如,2001年10月初,湘潭市政府发出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督查情况的通报,点名批评和严肃查处了一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关闭了所有的小煤窑和小矿井,而其中的个体私营企业占87.7%。(3)技术设备老化,效益不高。根据对50家私营工业企业的调查,有40%左右的机器设备来源于20世纪80、90年代的国有、集体企业,有20%左右的机器设备超负荷运行或者老化,而且管理方式落后,效益较低。
(4)个人资产流失和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现实社会中,可供个体私营业主直接投资赚钱的项目较多,但并不是任何项目都有利可图。有些个体私营业主头脑不够冷静,喜好跟风跑,导致投资过份集中于某个行业,产业雷同,产品积压现象严重,有的甚至赔了“血本”。这种由于投资、择业、决策等方面的失误而导致的资产流失和资源浪费,在全市乃至全国各地可以说比比皆是。(5)“小而散”问题突出,缺少拉动产业链、获得较大规模效益的龙头企业。湘潭市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平均只有0.9万元,私营企业也只有46万元。从生产规模看,产值超过1 000万元、上亿元的私营企业屈指可数,而且,这些企业产业关联度低,资源聚集功能和产业拉动能力有限,难以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不能求得较大的规模效益。
(6)技术含量低,科技企业少。该市个体私营经济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65%,从事一、二产业的不多,尤其是生产加工型、科技型、外向型的工业企业很少。在该市工商登记的私营企业中,工业只占40%,服务等行业占60%,民营科技企业仅占3.1%。而一些个体私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则正好相反,这说明该市个体私营商业、服务业占大头的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7)私营企业大多实行家族式管理、粗放式经营,缺少高素质的私营企业家。据调查,湘潭个体私营企业有将近30%左右实行家族式管理方式,而且,企业规模越大,用人唯亲、家族式管理现象愈趋严重。家族式管理方式,不仅窒息了企业活力,削弱了企业发展后劲,而且导致经济行为不规范,给企业生存带来风险。
以上列举的几个方面,是从个体私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而言的,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近几年来湘潭及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做深层次角度分析可以发现,各地政府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入手做了大量工作,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努力初见成效,但与党的十五大确定的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要求相比,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实现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