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发展经济学论文格式、发展经济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开展东南亚地区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办法以及促进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206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109291744566938 论文字数:8079 所属栏目:发展经济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一、开展东南亚地区金融合作的必要性
(一)东南亚不能一直孤立于地区性货币联盟的潮流之外,开展金融合作是现实的选择
各种地区性货币联盟的设想和计划除东南亚外,在其他洲都已先后出现。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世界上出现了一股货币集团化的潮流,产生了不少地区性货币组织,如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和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等,但绝大多数货币集团尚处于发展程度较低的阶段,只有欧盟是第一个将货币联盟和建立单一货币设想付诸实践的货币集团。有专家认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建成极有可能促成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货币联盟。
关于开展全球金融合作的设想在短期不会有什么结果,为应对金融动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地区性货币联盟。一些专家估计,在21世纪的较长时间内,地区性货币联盟将为维系世界金融稳定的主要基础,届时世界很可能出现一个以地区性货币联盟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最先出现的会是欧元区和美洲货币区。面对这种局面,东南亚经济或者成为两个货币区的附庸,或者成立自己的货币联盟。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不会甘心成为附庸,加强地区内的金融协调与合作,从低级到高级稳步推进合作体制的完善是一条现实的途径。
(二)开展金融合作是稳定地区经济环境的条件  

由于正处于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开始,主要货币汇率波动频繁,金融形势起伏不定,如果单靠一国国内调节的措施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容易造成经济紧缩,间接影响地区经济合作。因此,如何解决货币不稳定给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就成为东南亚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的首要问题。
(三)金融自由化已成为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内容
WTO制定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关于金融服务的决议》和《有关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书协议》,均已将金融业纳入服务贸易自由化之列,确立了金融开放和逐渐推进自由化的框架。所以, APEC也应及早将此提上议程,把贸易自由化向全面化方向发展,逐渐涵盖到金融部门,以适应金融市场自由化、金融服务产业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国际趋势。东南亚金融危机也表明,开展东南亚地区金融合作是确保地区金融安全的现实需要。东南亚地区各国应大力加强金融合作,建立地区金融保障和协调机制,以保持地区各成员货币的相对稳定。
(四)货币一体化是地区经济合作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经济一体化的初级阶段,即关税同盟阶段,货币一体化因素已存在,但此时,经济一体化是目标,而货币一体化是条件,后者促进前者的形成和发展。在关税同盟阶段,经济一体化还只限于商品流动领域,目的是使商品在地区内自由流通。与之相对应的是要求货币在经济项目下自由兑换。在经济一体化的中级阶段,即共同市场阶段,经济一体化与货币一体化并行发展。在共同市场中包含了较高层次的货币一体化的要素,即资本市场一体化和相关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的一体化。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即经济与货币联盟阶段,经济一体化与货币一体化同为目标;同时,货币一体化在整个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大为增强和提高。以欧共体为例,早在建立之初,欧共体就提出加强货币合作,但因处于初级阶段,未采取具体步骤。1970年10月以卢森堡首相皮埃尔•维尔纳为首的专家小组提出了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的计划,准备分三个阶段实施,但刚开始就由于受到货币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打击而夭折。20世纪70年代未欧共体为了稳定成员国之间的货币汇率,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遂于1979年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 Monetary System,缩写为EMS)。这一货币体系向欧共体成员国创造了相对稳定的货币环境,也为后来新的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二、如何开展东南亚地区金融合作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地区货币一体化和地区金融合作引起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兴趣。现在欧、亚、非、拉、美等区域都有不同联合程度和规模的金融合作机制。这些地区性的金融合作加强了地区经济的联系,对稳定国际和地区的金融形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就地区金融合作方式来看,有长期合作也有临时合作,有全面合作也有某一方面的合作,有松散型合作也有紧密型合作。对各成员经济存在巨大差异和地区经济合作刚刚起步的APEC来讲,如何开展地区金融合作,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从亚洲开发银行着手,完善地区银行体系
地区开发银行体系,是地区金融合作的基本模式,尽管各地区性银行在体制、组织机构和业务活动等方面皆自成体系,但其宗旨都是组织本地区国家开展货币、金融合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服务。其具体业务主要是通过发行债券、吸纳私人资本等方式筹集资金,向成员国提供货款,进行项目援助;在运作机制上采用认股或按股份拥有投票权的原则;在法律地位上是具有组织机构和章程的独立法人,是政府间的金融机构。东南亚地区现有的金融组织是亚洲开发银行,但该行与严格意义上的地区金融合作机构还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它的会员国不完全是本地区的国家,它除了33个本地区会员之外,还包括英国、法国、瑞士和德国等在内的14个非本地区的发达国家。其性质是独立于章程,它只向东南亚地区的国家贷款,主要是向东南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基建项目投资。显然不包括地区金融合作的内容,与其他地区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比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第二,目标不明确,它没有如非洲开发银行规定逐步实现“非洲一体化”那样的明确目标。尽管如此,现阶段可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基础上吸收APEC的全体成员参与,并制定有关金融、货币和经济协调的具体措施。
(二)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构建东南亚地区金融合作的框架
面对金融危机,东南亚国家提出了各种关于金融合作的倡议,以摆脱危机对各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日本就提出了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构想,倡议组成一个由日本、中国、韩国和东盟国家参加的组织,筹集1000亿美元的资金,为遭受危机的国家提供帮助、部分地替代或补充IMF的作用。但由于美国及一些亚洲国家的反对,未能就该构想达成共识。1997年11月的东南亚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探讨建立一个加强亚洲地区金融合作的新机制,这一机制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防止金融危机的地区预警机制,补充IMF在全球发挥的预警作用;二是请国际金融机构协助区内改善财政结构,发展债券市场并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三是请弥补IMF提供短期财力安排作为特殊储备;四是通过合作安排融资,弥补IMF对有关国援助资金的不足。
1998年日本又提出了“新宫泽构想”,要建立300亿美元的亚洲基金,帮助亚洲国家或地区克服金融危机造成的困难。其中150亿美元用于中长期资金援助,提供日元借款,弥补遭受危机国家或地区长期资金的不足,以帮助恢复经济;另外150亿美元向亚洲国家提供短期资金支持,以弥补其在贸易、金融交易中短期资金的不足。
1999年3月,根据中国的建议,东盟、日本、中国和韩国(又称东盟+3)框架下的东盟—中日韩副财长和央行副手会议成功启动,并举行了两次会议,讨论监控短期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1999年10月18日,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东南亚经济峰会”上提出建立“东南亚货币基金”的倡议,主张从东南亚开始进行多边协议,然后逐渐扩大到其他亚洲国家或地区。所建立的“东南亚货币基金”规模比国际货币基金小,是一个完全属于东南亚地区的基金。根据1999年11月第三次东盟—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的精神, 2000年5月,东盟加中、日、韩(10+3)财长会议就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和区域资本流动监控系统达成的清迈会议,迈出了亚洲货币金融合作的实质性一步。涉及金融合作的内容有:第一,充分利用东盟+3的组织框架,加强有关资本流动的数据及信息的交换。第二,扩大东盟的货币互换协议,同时在东盟与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构筑货币互换交易网和债券交易网。第三,目前东盟+3各国的外汇储备合计超过7000亿美元(1999年末),如果能够将各国外汇储备的一部分用于相互之间的金融合作,对于稳定亚洲区域内的货币金融市场将具有极大的作用。另外,通过完善亚洲各国货币间的直接外汇市场,建立资金结算体系以扩大亚洲货币间的交易。在新近召开的东盟10国与中日韩“10+3”会议中,各国也就争取“清迈方案”的具体落实达成共识,以逐步建立起东南亚双边货币互换网络。
从现阶段东南亚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金融合作主要应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地区范围内建立一个防止金融危机的早期预警系统,对地区各成员金融市场进行常规性监测,提出分析报告,及时向各成员提出金融监管和政策方面的咨询意见。对于不正常的资本流动及时通报,以防止地区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研究制定地区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共同标准与规则,加强各成员金融监管当局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相关技术援助与培训制度,以提高各成员在金融运作方面的透明度和监管的有效性。建立政策协调机制,由于短期资本流动与各国货币政策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各成员的金融监管当局可加强金融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在必要时,可建立经济、财政和金融等政策相互监督体系。其二,建立“紧急资金筹措机制”,加强和扩大多边应急措施,以便在发生金融危机时筹集大量资金。通过集中成员的部分外汇储备以及以国际市场筹集资金,向国际收支出现困难的成员提供短期融资支持,以稳定其金融市场。缔结互相提供外汇融资协定,对陷入金融危机和经济困难的成员提供及时的紧急援助,以稳定其金融局势,避免出现经济社会危机,以防止引发地区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
(三) 建立汇率合作机制,稳定成员货币的汇率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前,东南亚地区的货币为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垮了东南亚一些国家实际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在汇率被迫剧烈波动一段时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