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社会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法律社会学论文格式、法律社会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退休年龄之法律思考

日期:2018年01月29日 编辑:ad201708310846561631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750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401081708202681 论文字数:37450 所属栏目:法律社会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及意义
从理论上说,推迟法定退休年龄基本上出于三种考虑:第一,人均寿命推迟,人们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改善,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不再适应人均预期寿命。第二,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导致劳动力资源不足,推迟法定退休年龄也就等于增加了劳动力人口。第三,人口老龄化使社会的养老负担加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当期征收的养老保险费和所需支付的养老保险金存在很大缺口,而推迟退休年龄即是为应对这一问题的提前策略。推迟退休年龄可以减少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同时增加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从而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对养老金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然,在目前的情况下,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做出长期合理的规划,不能贸然决定推迟法定退休年龄。但根据国际经验,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深,推迟退休年龄迟早要成为现实。


第二节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都釆取过“推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法律制度,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的24个经合组织国家中,就有七个国家先后釆用了这样的政策措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爱尔兰、葡萄牙、土耳其和新西兰。进入新世纪,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也推行了同样的制度。英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但为了弥补270亿英镑的巨额养老金账户亏空,英国政府在2002年12月17日出台了举措,鼓励人们延缓退休时间,近期英国政府拟取消65岁退休的规定,在5年内将法定退休年龄调高到66岁。目前,世界各国的平均退休年龄约为男性60岁,女性58岁。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1研究思路
通过以上对研究背景的分析,对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笔者发现赞成推迟退休年龄的学者主要着眼于人口预期寿命、人口老龄化、企业竞争力、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等方面,指出我国应当实行推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而反对的学者,则看到了推迟法定退休年龄的一些不利因素,主要集中在增加就业压力、对重体力劳动者不公平的角度。基于以上争议,本文试图从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老年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角度,支持推迟法定退休年龄。同时,指出其中的弊端,以便设计出更合理的制度提早预防。并提出实施推迟退休年龄法律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力争设计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推迟退休年龄,同时不妨碍青年人就业和不损害老年人利益的制度,确保在老龄化严重时期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并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压力。


第二章推迟退休年龄的背景分析


第一节我国退休年龄相关法规的现行规定
2.1.1我国公民的退休权
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规定,劳动权与退休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对此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宪法》第44条:“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同时,《宪法》第45条又对第44条规定的退休权内容的进一步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因此,退休权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退休权,是指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享有社会保障权和从国家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广义上的退休权还包括医疗卫生与社会救济方面的帮助。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是退休的条件。在实践中,一般情况下以年龄为标准确定公民的退休时间。而疾病和丧失劳动能力只是特殊情况下衡量公民能否提前退休的参考因素,非常态。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设定偏低,提高公民法定退休年龄既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策略,又是转型时期适应公民劳动权益变化发展的新需求。


2. 1.2我国法定退休年龄
一般情况下,退休年龄为男性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特殊情况下,如从事的是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为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有医院的证明并且经过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可以退休。众所周知,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法定退休年龄在确定之后也应随着我国国情的变化而与之相适应。改革幵放三十多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人均寿命增加、生育率变低使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人口老龄化加速,而我国有关退休年龄的规定依然沿用三十多年前的法文件,就显现出了退休年龄设置偏低、男女退休年龄差异大等问题,已与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第三章推迟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 6
第一节推迟退休年龄的意义......... 6
3.1.1应对人口结构转变 .........6
3.1.2适应现代人均预期寿命......... 7
3.1.3缓解养老基金的支付压力......... 8
3.1.4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 9
3.1.5推进晚就业、晚退休体制旳建立......... 10
3. 1.6促进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改善......... 11
第二节推迟退休年龄的弊端......... 12
第四章我国推迟退休的法律思考及建议......... 15
第一节国外推迟退休年龄的法律改革模式......... 15
4. 1. 1国外推迟退休年龄的法律改革模式......... 15
4.1.2对国外推迟退休年龄法律改革模式的借鉴......... 16
第二节对我国推行推迟退休制度旳法律建议......... 18
4. 2.1我国退休法律制度设计的规划......... 18
4. 2.2推迟退休年龄的法律制度构想......... 19
4.2.3推迟退休制度的立法建议......... 22
第五章总结......... 24


结论


推迟退休制度有其内在的合理性。首先,推迟退休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其次,随着人均寿命逐渐推迟,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强化,推迟退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迟劳动者的工作年限,降低社会总抚养比,这对于推迟中国人口红利期和应对劳动人口比重下降造成的劳动力资源不足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劳动力成本优势曾经对拉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随着养老金规模提高而逐渐减弱,老龄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巨大阻碍。推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逐步降低养老金规模,减少劳动力成本,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综上,笔者认为,在人口老龄化与人均预期寿命推迟的客观背景下,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已日渐不合时宜,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通行做法,是防范我国养老统筹基金运行风险、减轻养老金支付负担、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最大化人力资本利用的切实要求,也是大势所趋。短期来看,学者对推迟退休年龄在就业方面负效应的担忧和疑虑是值得重视的,立即并大幅调整退休年龄存在的实际困难以及可能由此导致的风险也不能忽视。推迟退休年龄是当前我国社会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应当正确地看待和对待由于推迟退休年龄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选取最佳改革时机,兼顾各方利益,以渐进方式推迟退休年龄。在推迟退休政策的制定上要通过弹性制度、自愿选择等方式,降低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循序渐进地进行我国退休年龄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弹性退休制度并将其作为一种打开局面的过渡手段。


参考文献
[1]关怀编著:劳动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王全兴编著:劳动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3]杨海坤宪法基本权利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谷德春: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郑成功: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张新民:养老会法律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邓大松、刘昌平: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美]埃弗罩特*T .艾伦等著:退休金计划一退休金、利润分享和其他延期支付,杨燕绥、费朝晖、李卫东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和春雷主编: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