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本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个人精力不足,个人能力有限等客观原因,使得本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实证调查面较窄。本研究的取样较小,只抽取了山西省 D 市两所小学。其次,本研究的问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本文的调查问卷是个人编写而成,在编写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某些情况把握的不到位,导致问卷的编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后,访谈不够深入。由于本人访谈经验不足,对教师和家长们的访谈不够深入,所访谈的内容也停留在比较简单的问题上,没有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容。这都是今后有待研究的问题,希望能在未来的研究和学习中不断的深化与完善。
一、小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现状
(一)调查过程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1)问卷目的
问卷旨在了解 D 市小学生家长在参与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具体的角色意识情况。问卷通过最初的设计、投放测试、搜集反馈,然后进行了反复的修改,最终定稿。在一定程度是上保证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2)问卷对象
本研究从 D 市的小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抽取两所小学,发放 200 套家长问卷,有效家长问卷回收数量为 172 套,有效率为 86%。同时发放了 100 套教师问卷,教师问卷的回收率更高一些,回收了 90 份教师问卷,回收率达到 90%。
(3)问卷设计
本家长调查问卷分为四个部分,共 35 题。第一部分是为了解家长的一些基本情况,1-6 题。第二部分为了解小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具体的角色意识情况,从五个方面展开。小学生家长对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现状方面共 4 题,为 7-10 题。小学生家长对参与学校管理的角色地位理解方面共 4 题,为 11-14 题。小学生家长对参与学校管理的角色规范的理解方面共 11 题,为 15-25 题,小学生家长对参与学校管理的角色行为的理解方面共 6 题,为 26-31 题。小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共 8题,为 32-39。第三部分为更好的了解小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时的角色意识及行为情况,设置了开放题,为 40 题。本教师调查问卷是辅助问卷分为四个部分,共 25 题。按照问卷的顺序,教师的基本情况调查共 5 题,单选题共 10 题,多选题共 8 题,开放题共 2 题。(表 1-1)
表 1-1 家长调查问卷结构图
...................................
(二)小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现状
家长在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参与机会、参与目的、参与途径、参与内容都是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多与少是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情况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有明确而科学的参与目的,这样才能使得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收获明显的效果;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是保证家长参与权行使的重要载体,要保证家长能够更好地参与学校管理活动,必须要有多元且具体的参与途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体现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具体事务。
1.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情况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比较多,家长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应该发挥的作用。若家长根本没什么机会参与学校管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则无从提起。由表 1-2 可知,目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还不是特别的多,尽管有 85.46%的家长能够参与学校管理的一系列活动,但其中可以经常参与的与多数能参与的分别仅占 16.86%和 18.60%,而一般可以参与的和偶尔可以参与的分别占 29.65%和 20.35%,可见,即使家长能参与学校管理,参与的机会也不够多,而且还有 14.53%的家长几乎不参与。所以,小学生家长能够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情况不是很乐观。
表 1-2 目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活动的机会
................................
二、小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角色意识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倡导者和决策者的身份
家长对自身参与学校管理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的理解,是家长对参与学校管理的角色地位的理解的最直接的反映,而家长对自我参与学校管理中的角色处于怎么样的位置上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实际参与中的广度和深度。本文主要是了解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对自身角色地位的认知与态度,从而了解小学生家长对参与学校管理的角色地位的理解情况。从问卷中,家长对自己参与学校管理时的地位的感性理解中,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家长对自己在参与学校管理过程中所扮演角色的理解程度和认同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图 2-1),家长对自身在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所处在位置的理解比较片面。选择支持者和协助者的人高达 88.96%,认为自己是倡议者的只有 3.49%,而觉得自己是决策者的仅仅只有 0.58%,倡议者和决策者总共才占 4.07%,甚至选择旁观者的比例都有 6.98%,超过了倡议者和决策者总的比例。可见,小学生家长在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忽视自己的倡议者和决策者的身份,基本上是处在支持者和协助者的位置上,而这两个身份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并没有那么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校管理。
图 2-1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时对自己的角色定位
通过访谈得知,家长 3 说;“家长当然需要教育孩子,但是对于参加学校的事情并不是越积极越好,有时候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也并不喜欢家长过于主动,家长应该做好配合教师的工作,这样才不至于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家长 4 说:“我平时一向都非常积极的配合学校和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事情,原则上肯定是要以教师的建议为标准,不可能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学校不是乱套了吗?”可见,大多数家长在参与学校管理的时候,并不能清楚的理解到自己的重要性,也不能对自己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做一个非常正确明晰的判断。
..............................
(二)角色作用理解存在“泛化”和“自我利益”倾向
家长对参与学校管理的角色地位的理解,也体现在家长对自身参与学校管理过程中有什么作用的理解。
表 2-1 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
1.存在“自我利益”倾向
而从表 2-1 的调查数据占比排序上来看,家长认为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以改善家长自身和学校双方的关系,其比例最高,已经超过了一半的人数,高达 65.70%。而家长认为参与学校管理可以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和自身参与能力的占比排在第二,达到 51.74%。很明显,选择其他作用的家长的占比均低于这两部分的占比。我们可以看出这两部分都是从家长自身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可见家长对参与学校管理的角色作用理解更倾向于自身的收获。
2.存在“泛化”倾向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家长对自身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的理解除了从家长自身出发的两个方面的占比较高,对自身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的其他方面的看法比较均衡,比如选择可以为学校提供物力和人力资源的家长占 41.86%,选择可以提高学校办学品质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家长为 45.35%,选择家长参与可以提高学生成绩的选择占比为 42.44%,选择这几个方面的家长比例比较接近,均超过 40%,家长并没有对某一个方面的理解特别的突出。
另外,我们具体分析这几个方面,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对于提高学校办学品质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是间接的,对为学校提供物力和人力的资源较为直接。而家长对于自身参与学校管理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理解比较均衡,甚至选择间接作用的比例更高。可见,家长在对自身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在这些方面的理解存在“泛化”倾向。
.................................
三、小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角色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8
(一)吸引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不完善 --------------------------------- 28
(二)教师不够重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 31
(三)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足 ----------------------------- 31
四、小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正确角色意识的指导策略 --------------------------- 33
(一)完善吸引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 ----------------------------------- 3
(二)重视对教师的培训 --------------------------- 34
(三)完善家长培训制度 --------------------------- 35
结语 ---------------------------- 37
四、小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正确角色意识的指导策略
(一)完善吸引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
1.明确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
想要完善吸引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首先要明确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要想让家长主动的参与学校各项管理事务,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可行的管理制度。这项制度必须要切实符合家长需求,能够引导、帮助家长了解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正确的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强化其参与管理的意识,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最好能够细化到时间、参与形式以及各种资源如何分配等细节方面。这项制度要能够真正的起到作用,严格按照规定来执行,当然,在后续的实践过程中,可能会有一系列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情况,就要及时改正,不断的完善。
2.加强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宣传
很多家长不愿意参与学校管理是认识上的不到位,传统的意识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关于教育的一切问题就都有学校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