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政府责任
一 加大政府财政对普通高中的投入力度
从教育成本分担原则来看,在教育上“谁受益,谁出钱”,国家是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原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教育的经济效益体现在社会的发展之中;其二,教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共产品理论来看,普通高中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很高的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而且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是政府的公共性事业。虽然依据当前经济的发展水平,尚且不能做到使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一样全部免费,但是政府对其发展所起的作用仍是举足轻重。整体来看,政府财政对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相比义务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都较少,长期以往,势必会影响到该省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2011-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占总经费的比例一直维持在 10%左右,投入较少。因此,强化政府在经费投入方面的责任,加大政府财政对普通高中的投入力度,才能保证具备充足的教育资源,为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 建立省级统筹的财政投入机制,合理分担教育经费投入
由于我国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河南省普通高中教育主要是由县级政府负责,鉴于县级政府负责基础教育,财政负担较大,经费投入的重点是义务教育阶段,对于高中阶段缺少重视,投入相对较少。从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河南省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占总经费比例较低,而且生均教育经费在全国的排行中也在倒数。这样看来河南省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加之筹资渠道单一,这样就很难满足普通高中的稳健发展,进而可能还会刺激一些学校出现乱收费的现象以弥补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
.....................
结语
作为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纽带和桥梁,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性理当受到大家的重视。稳定的经费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保障,所以考虑到当前针对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经费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普通高中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保障普通高中教育稳健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就亟待解决。本研究以河南省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问题为出发点,选取相应的指标对该省 2011-2017 年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尽管河南省对普通高中教育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是与其它省份相比还严重不足,生均教育经费与全国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以及经费筹集过于依赖政府投入,渠道单一,以及经费的使用效益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从管理体制、法律法规、社会观念、经济及人口等方面进行了因素分析,并提出科学地核算学校的办学成本,建立省级统筹的财政投入机制,实行主要由政府出资并辅以其他资金来源的普通高中投资机制,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生均拨款标准和制度,完善普通高中扶困助学政策等措施以及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和人们对普通高中的重视程度的建议。
由于时间和能力限制,该研究尚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该方面的文献研究还不够系统全面。其次,没能对河南省内各个普通高中进行实地调研,数据虽然来源于权威的国家统计局以及相关的统计年鉴,准确性还是有所欠缺。此外,由于数据公布的延后性,本研究尚未能选取最新数据,实属遗憾。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