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审计毕业论文,本文以SH项目专项资金为研究对象,依据内部审计通知书、绩效审计报告、SH项目立项批复、SH项目作业设计书、SH项目财务预算表等书面资料,利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和归纳演绎法三种研究方法展开研究。
1相关理论概述
1.1绩效审计概述
1.1.1绩效审计定义与范围
所谓“绩效”是由“成绩和效果”两部分组成。绩效就是一种收获,是指在投入生产要素、消耗成本后相应获得的收益。随着国家地域的不同,对绩效审计的定义也有所差别,目前在国际上最被认可的观点将其定义为“3E”审计。这种观点认为,可以把绩效审计看作三个较小的概念,即经济审计、效率审计、效果审计,由于三个单词开头字母都为“E”,所以称之为“3E”审计。受到“3E”审计的启发,我国将绩效审计定义为“是由国家审计机关对其各隶属部门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及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的审计”。随着西方国家绩效审计水平的提升,传统的“3E”审计已经不能满足日渐扩大的审计目标,因此,西方学者在“3E”审计的基础上,考虑到外界的影响,又提出了对经济活动的适当性和环境性两个审计目标进行分析评价。继而将传统的“3E”审计发展为更高水平的“5E”审计。
在一些绩效审计水平较高的西方国家,早已彻底区分绩效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这些国家的绩效审计的范围主要涵盖非财务项目。英国绩效审计范围除了政府重大支出外,还包括政府部门的管理情况、吸引公众的社会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等;美国绩效审计的范围包括对单独项目的内控管理情况、政府政策执行力以及威胁国家安全和损害国家利益的高风险行业等;澳大利亚的绩效审计范围除了与美国和英国重叠的部分,还新包含了信息技术和政府电子服务。目前在我国,根据《审计法》对政府审计职能的规定,绩效审计范围主要分为公共资金支出和国有控股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两大类。
........................
1.2绩效审计理论基础
1.2.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企业经理与雇员、企业股东与聘请的注册会计师等之伺的关系都是委托代理关系的具体体现。这种关系是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由两位美国经济学家率先提出“企业要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观点,为该理论的产生有积极影响。1973年,罗斯对委托代理进行了现代意义的解释,他提出“假如两方当事人中受托人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为维护委托方的利益而使用了一些决策的权力,此时就确定了双方的委托代理关系”气在此之后,委托代理理论逐渐成为制度经济学和契约理论最具重量的组成内容。委托代理理论建立的基础是信息不对称和博弈论。通常情况下,委托方都是处于信息劣势,而受托方却处于信息优势。委托人所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受托人则追求更高的工资和空闲时间等。存在这种关系的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有所冲突,如果他们所处的环境长期存在信息不对称,那么委托代理关系必将遭受道德风险的威胁。因此,只要委托代理关系成立并延续,就必然会考虑通过监督对其形成制约。委托方会邀请独立的第三方来审查受托方的管理活动过程并做出评价。
委托代理理论的存在催生了绩效审计,并且推动其发展。本论文中,林业项目的投资方和项目建设的林业单位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利用政府专项资金开展的林业项目,其资金来源是政府财政,而政府财政则来自于社会公众纳税,也可看做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由此可见,SH项目中显现出双层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环环相扣的委托代理中,无论是资金管理部门(政府财政部门)还是资金使用部门(承接政府项目的林业部门等)都可能受到自身利益的诱导,出现违反制度法规的行为。
..........................
2SH项目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分析
2.1SH项目基本情况
2.1.1项目立项背景
黄河壶口瀑布于1988年批复为国家级重点旅游景区,一直以来都是延安市旅游业的支柱。壶口的壮阔与汹涌之势吸引着无数的海内外游客,“凡到延安必去壶口”成为每一个游客遵从的法则。随着《壶口瀑布》一文收录于小学语文课本,黄河壶口瀑布也成为当地中小学生春游的绝佳选择。延安市作为一个红色旅游城市,大力发展支柱性旅游产业可以推动当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而壶口瀑布无疑将会成为发展的重点。
壶口瀑布景区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沟壑纵横、川塬相间,以坡面为主导,呈现出薄土层覆盖的石质丘陵区。地形破碎,常年受到风蚀和水蚀的侵害,树木立地条件十分恶劣。因此,与景区相呼应的丘陵坡面以及到达景区必经的国道周边常年缺乏绿色点缀,常以黄土裸石示人,给游客一种萧条、不修边幅的错觉。由于这种地形和植被的存在,壶口景区周边区域性小气候十分明显。夏季的林区湿润温凉,黄河沿岸却干燥炎热;冬季则常会出现极端低温,12月初即开始冻土,厚度通常达到50-80厘米。夏季的干热和冬季的低温均出现在旅游的旺季,必然会影响到游客量,长久以来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当地相关部门在全面分析了周边环境现状、植被状况以及社区状况后,于2011年决定对黄河壶口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公路沿线两侧直观重点坡面进行改造,预计改造面积约为2729215平方米。
..............................
2.2SH项目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现状
2.2.1绩效审计过程
当地县级审计局于2015年11月24日至2015年12月10日期间,根据当地林业部门所提供的资料对SH项目专项资金进行绩效审计。由审计组组长薛某带领其余五位成员组成审计项目组,严格遵守相关执业准则,最终顺利的完成了工作。
审计项目组遵循绩效审计程序(如图1-1所示)开展工作,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制定审计项目计划阶段。由于SH项目是上级审计机关授权进行的项目,所以省略了这第一阶段的具体工作,直接进入下一阶段。第二阶段:审计准备阶段。明确被审计项目后进入审计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项目组通过与实施项目的当地林业部门进行座谈会进行审前调查,座谈会后正式编写并送出了《审计通知书》,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审计实施方案。第三阶段:审计实施阶段。通过核查被审计方提供的书面材料,抽样进行实地考察等工作,获得适当的审计证据,完成审计工作底稿,为提出审计建议做铺垫。第四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在顺利完成前三阶段的工作后进入最后一阶段,即编写并披露绩效审计报告。在最终的报告中披露SH项目审计现状以及审定结果,总结绩效审计过程中的发现并指出问题所在,最终给出审计建议。将绩效审计报告递送给被审计机关后于次月收到被审计机关的反馈,即《关于绩效审计存在问题的整改报告》。
.........................
3SH项目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7
3.1SH项目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17
3.1.1审计项目组独立性不强............17
3.1.2绩效审计报告中对生态效益的评价不全面..............18
4解决SH项目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问题的建议..............26
4.1营造绿色审计环境................26
4.1.1优化审计体制................26
4.1.2适时转变审计方式.................26
4解决SH项目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问题的建议
4.1营造绿色审计环境
外部审计环境的优劣可以左右审计的结果。营造绿色的审计工作环境利于相关工作的展开,以及防止审计独立性受到不良影响,最终得出最真实公正的审计结论。SH项目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利用就地审计方式,绩效审计人员与林业建设单位的员工之间过度接触,加之现存的审计体制的缺陷,导致开展本次工作的审计人员独立性面临巨大的威胁。为了规避风险,保证绩效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独立性,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
要营造绿色的审计工作环境,必须先拥有科学的审计体制。在传统审计体制指导下,对SH项目专项资金进行绩效审计的县级审计局不仅存在“双重管理”的现象,还存在“自己审自己”的嫌疑。混乱的管理问题、委托方与被审计方之间的从属关系都成为县审计机关无形的挑战。一方面使其独立性暴露在风险之下,另一方面受到地方利益影响而有所“回避”,最终降低审计质量,甚至会得出虚假审计结论。不仅我国绩效审计存在独立性受到威胁的现象,纵使是在先进的西方国家,也存在同样的威胁。英国就在本国的审计法律中规定,在开展绩效审计项目时,主审计长不能对现有政策条款的好与坏进行评价。通过明确的立法来保护从业人员不受政治影响,时刻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
结束语
伴随着“反腐倡廉”力度的加大,建设廉洁的服务型政府成为各级政府的改革方向。为达此目的,必须依赖政府审计对个人和政府单位进行独立的检查和监督,绩效审计作为政府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绩效审计在国内起步晚,普及面并没有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那么广泛,其理论还在不断地完善中,实践能力相比于发达的西方国家还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国内有关绩效审计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探寻理论和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研究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等大方向。对于绩效审计的研究无论是内容还是数量都比较少,还需要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来进一步支撑我国绩效审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