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行政管理论文格式、行政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镇雄县乡村治理中公民参与内容和现状

日期:2021年08月30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552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8181135083328 论文字数:35699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bsp;  镇雄县乡村治理中公民参与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案例经验借鉴................................40

第一节   镇雄县乡村治理中公民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40

一、政府层面的原因................................40

(一)政策透明度和宣传度不够................................40

(二)乡镇政府自主性不足................................40

第五章   镇雄县乡村治理中公民参与困境的解决对策...........................50

第一节   优化基层治理主体职能..........................50

一、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50

二、巩固村两委的领导组织和服务职能..........................50


第五章   镇雄县乡村治理中公民参与困境的解决对策


第一节   优化基层治理主体职能

一、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

首先,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引导作用。乡镇政府作为基层一级行政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占据着主导优势,乡镇政府掌握着财政优势、资源优势、组织优势等,肩负着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责。在城市社区中,公民社会发展良好,各类社会组织建设完备,它们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残缺,乡村治理主体单一,主要还是依靠政府和村两委组织乡村治理。乡镇政府在乡村治理中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指导和引导村两委组织村民自治,政府应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充分激发出乡村治理的活力。

其次,突出公民主体地位。政府应意识到公共权力是人民赋与的,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罗伯特·B·丹哈特,珍妮特·V·丹哈特认为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不只是简单的“顾客”关系,他们认为公共利益源于对共同价值准则的对话协商,而不是个体自我利益的简单相加,因此,公务员不仅仅要回应“顾客”的需求,而且更要关注建设政府与公民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①公民是政府组织得以存在的前提,正是因为政府提供了公共服务,公民才支持政府接受政府的领导。政府在执行政策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要做足调研准备,向村民详细解读政策信息,多听取村民意见,了解村民需求,让惠农政策在“阳光”下运行。

最后,转变观念,树立公共服务精神。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角色定位是服务而非掌舵,公务员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公民表达和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而非试图在新的方向上控制或驾驭社会。①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认为,政府应像企业一样有严格的层级管控,强调下级政府必须服从上级政府命令,往往只重视手段和效率,忽视民主与目标。政府应当找准自己定位,树立公共服务精神,促进与各行政村、自然村、公民之间对话沟通和共同治理,扶持乡村其它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培育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村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


研究结论和展望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党和政府、社会组织、村委会和公民作为乡村治理的主体,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确保乡村社会治理有序,但是如何使它们发挥各自的权责优势,这就要求党和政府、社会组织、村委会、公民和法治之间建立起良好的运行机制。通过对镇雄县乡村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分析,可以总结出:镇雄县乡村治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乡村治理过程中公民参与不足,乡村治理水平落后。在治理体制方面,党委领导作用有待加强,政府和村委会权责关系模糊,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落后。在运行机制方面,乡村治理缺乏创新管理机制,乡村治理缺乏活力。公民参与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环节,但在镇雄县乡村治理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公民参与。乡村治理水平落后是治理主体和对象、治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综合分析全国典型案例经验发现,创新运行机制是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鉴于此,笔者从优化治理主体职能,提高公民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健全制度和完善激励措施着手,提出创新乡村治理运行机制。并且,针对具体问题,笔者提出组建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的垂直管理模式,提出村委会、村民理事会、村民代表协同治理的网格化管理措施,这些对策是基于镇雄县实际情况提出的,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保障公民参与乡村治理,解决乡村治理过程中公民参与不足的问题。

然而,乡村治理中公民参与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对镇雄县公民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但是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动员公民充分参与乡村治理,是否就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乡村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动态过程,治理主体多元,治理对象广泛,很显然公民参与只是乡村治理有效的因素之一,要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其他因素也不可或缺。二是创新乡村治理运行机制,是否能切实有效地实施,达到预期效果。镇雄县农村公民意识薄弱,治理主体思想不够开放,创新管理办法缺乏实践验证,实施起来阻碍因素也很多,不容易被政府、村两委和村民所接受。三是培养公民意识,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实现乡村治理有效需要不断培养公民意识,培育公共精神,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略)